《捌》心境的變化
2016/04/24 11:01
瀏覽582
迴響0
推薦7
引用0
今天聽到一個很有智慧的問答「幻是不是惑因?」
後來講者說:幻是「依他起」,惑是「業種」本身無自性,引自果。因此,答案是,也不是,因為無自性。
簡言之,因果是充滿變化的,雖然會因個人的業力而生各種因緣,但因緣本身不是永遠不變的,這是它本來的特性,只要心轉相,原來的相就跟著轉了。所以,答案是也不是。
用我的理解來說,假設人是一個容器,這個容器因製作的環境不同,本身所含的雜質、色澤也跟其他的不同,加上本質是「容器」自然有「容物」的特性,而容物又分為自受與他受。現實上,我們無法阻止別人給我們東西(因為本質是容器),我們也會去跟別人要自己想要的東西(這是人活著的本質,滿足需求),所以,有時候瓶子裡不盡然都是我們想要的東西。
但為什麼會有喜歡跟不喜歡,那是因為一開始,我們就設定了目標,譬如:我想要成為一個夕陽色的瓶子,所以如果我接收到黑色或湛藍色,會自然地排拒,然而,人生是一連串地交換,因為我們唯有製造基本色跟別人相融,才可能調出夕陽色。可是人與人相處充滿變化,明明說好要交換紅色,可是沒想到我們擁有的顏色也會隨心境變化,偏偏跑出了藍色來,而這又不能歸咎於我本身是藍色才會如此。只能說是心境變化所產生的,而心境也不會永遠不變,因此,即使我們搜集到的不盡然都是我們喜歡的,但妳無法說這是我們本身所導致的,只能說「在那個當下變化的」。其次,如果當下我們的心境轉了,原來的顏色立刻又會轉變回來。
後來講者說:幻是「依他起」,惑是「業種」本身無自性,引自果。因此,答案是,也不是,因為無自性。
簡言之,因果是充滿變化的,雖然會因個人的業力而生各種因緣,但因緣本身不是永遠不變的,這是它本來的特性,只要心轉相,原來的相就跟著轉了。所以,答案是也不是。
用我的理解來說,假設人是一個容器,這個容器因製作的環境不同,本身所含的雜質、色澤也跟其他的不同,加上本質是「容器」自然有「容物」的特性,而容物又分為自受與他受。現實上,我們無法阻止別人給我們東西(因為本質是容器),我們也會去跟別人要自己想要的東西(這是人活著的本質,滿足需求),所以,有時候瓶子裡不盡然都是我們想要的東西。
但為什麼會有喜歡跟不喜歡,那是因為一開始,我們就設定了目標,譬如:我想要成為一個夕陽色的瓶子,所以如果我接收到黑色或湛藍色,會自然地排拒,然而,人生是一連串地交換,因為我們唯有製造基本色跟別人相融,才可能調出夕陽色。可是人與人相處充滿變化,明明說好要交換紅色,可是沒想到我們擁有的顏色也會隨心境變化,偏偏跑出了藍色來,而這又不能歸咎於我本身是藍色才會如此。只能說是心境變化所產生的,而心境也不會永遠不變,因此,即使我們搜集到的不盡然都是我們喜歡的,但妳無法說這是我們本身所導致的,只能說「在那個當下變化的」。其次,如果當下我們的心境轉了,原來的顏色立刻又會轉變回來。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