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里港線(屏東-舊寮)-1997年4月結束營運
2014/12/11 21:04
瀏覽4,715
迴響0
推薦0
引用0

臺灣製糖株式會社,簡稱臺糖,1909年建築,在屏東平原歸來地區投資興建阿緱工場(台糖公司屏東總廠前身)及其專用鐵道系統,並先後以「阿緱(工場)─九曲堂」、「阿緱(工場)─裡港」、「阿緱(工場)─東港」、「北勢子─潮州」、「屏東(官鐵屏東驛)─阿緱(工場)」等區間開辦定期客貨運營業。

台糖公司屏東總廠鐵道鹽埔支線修築於公元1909年,軌距762公厘,係以裡港幹線K10+950處(九如站東南421.57公尺)為起點,朝東北方鋪設,路軌走向大致與中央山脈垂直,沿途尚分歧出新圍、口埔、振興等3叉線。其可達範圍遍及九如、東寧、洛陽、永隆、彭厝、七份仔、仕絨、新圍、鹽埔、高朗、振興等聚落。

1911年10月,因配合台灣總督府鐵道部搭設官鐵下淡水溪(高屏溪)橋作業需求,糖鐵「阿緱(工場)─九曲堂」區間路權被售予總督府鐵道部,轉型充當工程器材輸送途徑,不再辦理定期客貨運營業。

屏東線(屏東─里港(乘))
*大正3年(1914年)7月2日 開業
車站名營業里程備考所在地
屏東火車站 0 北上 屏東縣屏東市
ホテル(旅館)前 0.5 屏東縣屏東市
工場 1.0 屏東縣屏東市
新番子埔(北橋) 2.2 屏東縣屏東市
火燒(溝美) 3.3 右轉 屏東縣屏東市
北勢頭 3.9 下一站屏中 屏東縣屏東市
崇蘭 5.4 下一站和興  下一站北崇蘭 屏東縣屏東市
下冷水坑 7.8 屏東縣九如鄉
九塊(九如) 9.5 屏東縣九如鄉
大邱園 11.0 屏東縣九如鄉
三塊厝 11.9 屏東縣九如鄉
搭樓 13.5 屏東縣里港鄉
崎子頭(頂) 14.2 屏東縣里港鄉
里港 15.4 屏東縣里港鄉
里港(北) 15.8 續下連結 屏東縣里港鄉

 

茄苳腳 屏東縣
磚仔地 屏東縣
新南勢 屏東縣
新埔 屏東縣
舊庄 屏東縣
高樹 屏東縣
舊寮 屏東縣

1919年,隨著官鐵繼續往南延抵頓物(竹田)及潮州,糖鐵「北勢子─潮州」區間之功能將被取代,無論行駛距離、最高速度、承載量等條件均落居劣勢,如再持續競爭,必定陷入不利局面,索性提前1載終止定期客貨運營業。 

1930-1931年,糖鐵「阿緱(工場)─東港」區間與汽車業者的運輸競爭失利,嚴重虧損,被迫停辦定期客貨運營業。

    最後,阿緱製糖工場僅保留糖鐵「屏東(官鐵屏東驛)─阿緱」及「阿緱─裡港」等定期營業區間,且予以合併,更於1932年開行汽油動力客車及增設沿途招呼站以吸引客源。事實上,此係當時全台灣鐵道運輸界對抗公路運輸業者之共通競爭策略─無論官鐵或私鐵皆然,堪稱潮流或趨勢。

   「阿緱(工場)─裡港」區間即台糖公司屏東總廠經營的裡港幹線前身,其在1909年就已竣工通車,沿途分歧蕃溪、東蕃溪、海豐、鹽埔、加蚋埔、舊寮、菁埔尾等7支線;鹽埔支線復析出新圍、口埔、振興等3叉線。

穿越台糖公司屏東總廠彭厝農場時呈東西走向,緊臨著產業道路北側鋪設,沿途還設置數處裝車場,也就是所謂之「蔗埕」。收割後的甘蔗被公路車輛送往這類空間堆棧,接著透過人工或怪手執行轉裝作業,予以置入停留在現場側線的糖鐵貨車(標準甘蔗車或蔗箱車)內。倘若為高台式裝車場,則公路車輛須沿著斜坡引道爬上頂端,再將甘蔗直接倒入下方側線停留之糖鐵貨車(蔗箱車)內。待回程原料列車抵達及完成接掛,滿載甘蔗的貨車乃被一併拖走,直駛製糖工場。

又〈屏東總廠82/83年期原料運輸運行圖〉係台糖公司屏東總廠運輸課當時印製的另一份檔案,通常頒發給鐵道沿途各行車管制站公告,讓值班者瞭解每天過往列車數量、班次、交會地點與對象,俾使確保運轉安全及暢通無阻。鹽埔支線起點係裡港幹線九如站外東南側分道,其沿途於日據時期已設有第二後莊(K2+900.00)、後莊(K3+200.00)、溪埔寮(K3+882.22)、彭厝(K5+054.25)、大山(K7+415.61)、仕絨(K8+316.99)、鹽埔(K12+574.22)等蔗埕,終點為K14+871.66處。到了1972年8月,鹽埔支線沿途裝車場包括:後莊(K2+921.24)、溪埔寮(K4+407.65)、西彭厝(K5+064.50)、彭厝(K6+584.57)、東彭厝(K6+227.40)、大山(K6+740.11)、仕絨(K8+383.54)、鹽埔(K10+808.83)、第二鹽埔(K12+418.50),終點則是K12+561.12處。

比較兩者,發覺1972年之里程略有調整,筆者推測可能係鹽埔支線在太平洋戰爭期間曾遭日軍拆除末梢路軌1.619公里以充防禦工事,迨至台灣光復,台糖公司予以復原後又另設場站位址及重新測量所致,如:日據時期的彭厝改稱西彭厝,台糖公司則於其東側置同名蔗埕1處及東彭厝裝車場。

   無論日據時期或台灣光復後,鹽埔支線均有名為大山之蔗埕,根據地理實察和參照地圖推算,該處裝車場恰巧緊鄰屏北高中校區北側邊緣。1997年2月,正逢農曆春節假期,筆者曾騎乘摩托車沿著路軌旁的產業道路勘查鹽埔支線,大山蔗埕當時猶存,係雙頭式裝車場,鋪有正線及側線各1股和台糖公司自行研發之混凝土構造轉轍器(其上漆有「大山」字樣)2組,但不具備高台。

    如今,屏北高中前之產業道路沿途仍可找出部分昔日糖鐵鹽埔支線的裝車場遺跡,包括:西彭厝、彭厝、東彭厝、仕絨,僅需稍加留意就能發覺。路面突然變寬處即雙頭式裝車場遺址,例如:台糖公司彭厝農場辦公室前即昔日之彭厝和西彭厝,兩者相距頗近;仕絨社區仕正路與自強街岔口處西側廣場則是先前的仕絨,目前該地點旁尚有1樽泰國蝦塑像和1口養殖池。另一方面,東彭厝裝車場遺址最明顯,昔日之轉裝土台依舊矗立在路旁,距離屏北高中玄關約600公尺。

根據《台糖四十年》記載,屏東總廠經過數次試驗後,發覺如於蔗埕興建轉裝固定土台,對原料運輸作業來說,具有便捷和節省人力成本等優點,遂在民國73/74年(1984/1985年)製糖期擴大辦理,此即所謂的「高台式裝車場」。 

    公元1997年4月,台糖公司屏東總廠停閉,該線雖廢,彭厝農場劃歸旗山糖廠管轄,然路軌猶存。公元2004年,國立屏北高中設校彭厝農場,為謀改善周邊交通,地方政府拓寬原有產業道路之際,復大舉拆除鹽埔支線舊跡,迄今獨留東彭厝高台式裝車場向黃昏。

   2005年夏季,屏北高中附近只剩兩處較醒目的遺址:武洛溪橋(永隆村西北側,具備2座橋台與4樽橢圓柱形混凝土橋腳,上承鋼樑5節)、東彭厝高台式裝車場(校門西北側約600公尺)。惟隨著公路武洛溪橋改築,糖鐵鹽埔支線武洛溪橋目前已遭拆毀,景況堪稱淒涼。

尋訪舊線遺跡踏勘,範圍遍及鹽埔支線「後莊─鹽埔」區間與新圍叉線前半段沿途,針對地面上遺留的水泥軌枕、扣件、路軌,以及道旁之高台式裝車場(東彭厝:國立屏北高中斜對面)、雙頭式裝車場(仕絨、彭厝農場辦公室前)、武洛溪橋殘跡,或口埔叉線起點等處,穿越田野林園間。

    糖鐵頗具環保概念,使用水泥軌枕可以免除枕木腐朽更換的問題,輕便的軌道設施,常可隨著採收原料甘蔗因地制宜拆遷組裝,發揮機動效益,有一些路線開放民眾搭乘,後來甚至成為縱貫線鐵道某些路段的鼻祖,所以糖鐵除了提升經濟外的其他貢獻,也是不容小覷的!

屏東火車站 

屏東總廠

全站分類:在地生活 高屏
自訂分類:不分類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