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聖賢皆寂寞
2013/03/14 13:20
瀏覽893
迴響0
推薦3
引用0
自古聖賢皆寂寞
【里仁第四】
子曰:「德不孤,必有鄰。」
白話:
孔子說:「有德行的人不孤獨,必定會有同類的人來親近他。」
阿Q曰:
《易經‧乾卦》說:「同聲相應,同氣相求。水流濕,火就燥。雲從龍,風從虎……各從其類也。」明白《易經‧乾卦》這段話後,對孔子說的「德不孤,必有鄰。」為何有德者必有鄰呢?也許就更清楚明白了。不過,從人間現實面看,或許未必都是如此。
我猜這大概是孔子自我安慰的話,孔子身處亂世,小人道長,君子道消,他老人家周遊列國,志在推行仁道,卻到處碰壁,不受歡迎,甚至落到絕糧困境,無人周濟,幾乎餓死。你看,孔子他老人家不是挺有德行學問的嗎?怎麼生前落魄到像一隻喪家之狗,處處遭人白眼?所以孔子講的這句話,我真的不敢太肯定。
李白〈將近酒〉曰:「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前一句說得多沈痛,畢竟是事實。這世道,無論古今中外,都是勢利眼得很,「德行」倍受鄙夷輕視,只有「實力」被眾人敬畏重視。「窮在市塵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道盡了人情冷暖,世態炎涼,德行不值一文錢,有個屁用!
台灣在國際上長久被中共孤立,咱們的心情是多麼鬱卒苦悶,有些人動輒引用孔夫子「德不孤,必有鄰。」這句話來自我安慰,雖然台灣在民主上稍有成就,可硬實力依舊停滯落後,如果硬實力不能大幅提昇強化,光講這句話有個鳥用?國際對台灣「口惠而實不至」的情況依然無法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