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這部片我期待了很久,因為他的預告片打得很大、很好看
(台灣的預告片剪接都做得很好,甚至比外國厲害,我想如果將台灣國片的預告片拿去參加專門為預告片而舉辦的影片比賽,台灣可能片片得獎喔~)
又加上海角七號拍得不錯,所以花了點錢去戲院體會大螢幕的震撼
一方面也是為了支持國片,打算順便將我的期待為票房盡一己之力
前無「高人」,後無「情人」,覽全螢幕於尺寸之間,這次是個絕佳的好位置。
片中的青年莫那魯道其實挺目中無人的,嘖嘖~那眼神真的銳利。不輸好萊鎢明星們壓~台灣真的有救!看看那狠勁,那深邃的眼睛透露出一種隨時將命拼上的不驁與身為頭目之子的驕傲,沒有鄉土劇的語助詞,也有種莫名的寒,不用語言也把你氣死。這種道行,我覺得頗難做到的。年輕時的他,就像他生的兒子們,想幹出大事來,卻又沉不住氣,脾氣暴躁衝動思慮不詳,雖如此卻又具有分享與單純善良的天性。
老年的莫那,經過多年的磨練,內心的桀敖不屈已深藏於算計等待之後。眼神盡是威嚴、若有似無的殺機與些微的迷惘。夾雜在族人的期待與對日本人的不滿之中,他深知不敵日人卻又為族人的受迫而忿忿不平。身為頭目的他,已非昔日爸爸肩膀下的小男孩,其肩負著族人血緣的承續與對自身種族的自尊、驕傲,但這些疑惑都在溪邊父親嘹亮的歌聲中從新找到方向─為靈魂的自由而戰。
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莫那對某一位不願加入戰事的頭目訴說「圖騰」與「精神」一事,霎那,我想起了祖父手上的刺青,那是人型紋與太陽紋還有我忘了,只記得雙手上都是,那似乎是一種光榮的象徵,爸爸說那是很厲害的人才有的。但那些圖騰我還來不及研究就隨著老人家的離去而無下文。我沒有圖騰,爸爸沒有圖騰,石板屋上的圖騰被無知的家人拆除,因為宗教信仰所以一切變得難以溝通。我知道圖騰的重要性,因為我見識過。而精神我不敢說,因為我想我現在只剩外表還有那麼一點的原漢區別吧?
整部影片也穿插著很多好笑的片段,例如:明明是很嚴肅的莫那與小孩巴萬談論受欺壓的片段,卻因巴萬多喝了兩杯醉醺醺的樣子與莫那的正常的模樣相比,讓人不禁會心一笑。爸爸曾經跟我分享哥哥偷喝酒的情況,就跟劇情演的一樣,讓我當場笑到哭。 我知道小米酒的後勁是很強的,剛喝下去時,甘甜不已,似乎沒什麼威脅性,但是當你多喝了幾口後欲站起來時,會發現「完了」。其實它是具有層次的像波浪一般,一層比一層高,一層比一層強,最終就是撲倒、不支倒地、不省人事。
當中的日本人也真的演得讓人覺得欠扁,而為什麼日本的好上司都會死掉呢?這樣以後誰敢當好上司啊!(開玩笑的~)
很多人都說此片殘暴血腥,但我認為戰爭本來就是殘酷暴力血淋淋的(從各式戰爭片都可見)。在那種時代背景之下,人任何一秒都活在生死邊緣。如果你不殺他,就是他殺你,因為地就這麼大,那麼多人要,這時只有拳頭大才是王道,想活下來,你就必須如此。或許用現在的角度來檢視,我們會說為何不用理性溝通的方式來解決?但並非所有人都理性。「遇到什麼人,就用什麼方法解決」,這是爸爸在講述先祖的英勇事蹟時向我提出的道理。那是個混亂的時代。
我只知道我看完後僅有一種感覺,那就是:官逼民反。
期待著他的下部上映,不過應該會租回家看吧! 呵呵~
------------------------------------------------------------------------------------------------------
"負面的電影造成負面心情形成負面的磁場導致負面的事件與環境 "
這是從一個研究推導過來的想法
原先老師是說 : 負面的音樂或影像會營造負面心情與想法,使人易怒或焦躁不已。
---------------------------------------------------------------------------------------------------
在看完這場電影之後,散場時就可以明顯感受到人群的焦躁。連我爸媽也是(媽媽平時就會碎碎念,但是看完後就變 暴暴念 !) 以我身邊的一對情侶為例:散場後,男的用很不耐煩的口氣對女伴說:我去廁所。女的便回說:你幹麻口氣那麼差!? 兩人因為口氣的問題而起了小爭執。恍然間,一種惡寒湧上心頭,我在看電影前隨便想起的老師的話突然浮上腦海,這情況印證了我當時心中玩笑所預設的立場。也或許是我事先有做好心理建設,所以較沒受影響,但其他人就如同預料之內的出現爭吵或心情浮躁或口氣不佳的狀況。
如果你還沒去看,建議先去看,然後觀察一下其他人的反應,你會覺得這真的是一件很好玩卻又可怕的事。好玩在你「印證實驗」時的喜悅,但卻又為印證「負面的事物所帶來負面反應」而深深體會人真的很容易會被身邊的「小事物」所牽絆,哪怕是一場電影或一首歌。
還沒看過這部電影的話,快去吧!這是部好片,好看,卻請不要太期待。這樣就好。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