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不e,有關係
我剛到美國唸大學時,第一個禮拜參加新生訓練(orientation),
就鬧了個笑話。
每個初來乍到的新鮮人(freshman),到學生活動中心報告後,領一張寫上自己姓名的名牌,別在衣服上。和我同一組的老美女孩,看起來很可愛,我用英文和她打招呼:
“嗨,安妮!”
“Sorry, I am
Anne(安),not
Annie(安妮)。”
我一時沒會意過來,等她解釋,我才恍然發現,原來 Anne 那個e是不發音的。
提到台灣目前的中翻英情況,沒有一定的標準,譯得好或壞,也很難斷定。但我發現,很多人不會發正確的音。
如果仔細翻閱台灣的報紙,你會發現,同一個人名,經常沒有統一的譯法。有時甚至各執己見,於是,美國出現了兩個黑人將軍,一是「鮑爾」,一是「鮑威爾」,而看英文原來是 Powell。
今年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男主角,落在「神鬼傳奇」這部片。台灣眾媒體紛紛報導,可是,如果同時看多家媒體,你會發現,奧斯卡男主角在國內又鬧了雙包,有人譯「羅素‧克洛威」,有人譯「羅素‧克洛」(Russel Crowe)。
怎會這樣呢?到底孰對孰錯?
好吧!誰也別吵了,我們來翻翻字典吧!
看清楚囉,這問題就出在,英文單字裡,有些字母是不發音的,如 e, h, p 和w。
所以,只有「鮑爾」,沒有「鮑威爾」;「楊百漢大學」應該是「楊百根大學」(Brigham Young
University),因為 h 不發音;「格林威治」應是「格林尼治」(Greenwich),大陸即採用後者譯法;「狄斯耐樂園」應是「迪士尼樂園」(Disneyland);「查理王子」應是「查爾斯王子」(Prince Charles);「皮菲佛」應是「菲佛」(Pfeiffer),漂亮的蜜雪兒菲佛。
「路薏絲」(Louise)和「路易」(Louis),這兩個字的發音有別。
主演「烈火情人」的高級官員、「終極警探3」大反派角色的英國演員 Jeromy Irons (傑洛米‧艾恩斯)。Irons 其中這個r是不發音的。但我看到很多人翻譯成「艾朗斯」,也有人把
irony(諷刺),故意寫成中文「艾朗尼」,都是錯!錯!錯!
有部電影描寫一名鄉下女孩到賭城拉斯維加斯闖天下,看到高級服飾店的櫥窗裡展示 VERSACE,驚喜地喊道:「哇!凡賽斯。」一旁的人聽到,當然糾正她,那是「凡賽奇」,語氣帶著嘲諷,彷彿在笑她,畢竟是鄉下人,沒見識!
英文單字,只要會念就能夠拼字。除了少數例外,如這些本身不發音,卻又在單字裡硬佔一個位置的字母,我們只好多加留意。如果常常聽英文的聲音,在不知不覺中逐漸熟悉字彙的發音,不要自己看到字就隨便亂念。
學英文,不能馬馬虎虎。e不e,絕對有關係!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