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17日在ETtoday新聞網裡的一則報導,標題下著:『12年國教、憑什麼剝奪「讀書型」孩子的生存權!』內容寫道「今天不是聯考抹殺孩子的問題,而是所有家長都希望孩子去建中、北一女的問題。」12年國教引發的正反兩極批評聲浪越來越大,究竟12年國教是好是壞呢?認真讀書的孩子沒有錯,擁有特殊專長的孩子也沒有錯,錯是錯在教育部似乎曲解了「特色招生」的根本意義,全部送作堆!或許很多人認為,考試制度會抹殺「曾雅妮、王建民、林哲瑄」這一類型孩子的機會,林哲瑄兒時甚至被認為是過動兒,直到接觸棒球才有所改善;但是這個論述本身就有問題,因為它先將「機會」定義在「專門讀書」的學校身上了。會把矛頭指向明星學校,只因為孩子的家長「都希望孩子能考進傳統名校,不管他的專長為何」。
然而事實證明,並非所有孩子都擠得進前三志願。很多家長感到忿忿不平,大罵:「現行教育制度抹殺了我家孩子的生存權!」更因此出面號召,希望能改革現行教育政策;他們的確辦到了。儘管教育部有保留15%到25%的資優名額給學生考試入學,但整個政策似乎有點本末倒置;問題的關鍵點應該在於「台灣的多元學校選擇太少」,而不是考試制度的錯。
這篇新聞載道十二年國教此議題在這幾天炒得沸沸揚揚的,於是乎,所有的矛頭全部指向 ” 明星高中”的身上,加上這兩天號稱台灣高中第一學府的建中、北一女學生號召同學預計5月27日到教育部前靜坐抗議,反對12年國教的實施。如此的大動作,卻引起更多人對明星高中及明星高中的學子的抨擊,然而,當大家憤慨的覺得這個政策倒因為果、害死許多學生的時候,試問。難道大家不是這些政策”幕後推手”嗎?
為何如此說呢?現今社會價值觀的取向、家長的求好心切、及其這個國家的畸形教育制度,使得在這個國家的學子們都遭遇到莫大的困境。會不會讀
社會的歧見不論是
另外
政府應當要做的,是要加強「多元學校」的力道及管道,讓學生能夠去適合他們的學校就讀;而不是將體育型學生、數理資優型學生、普通型學生通通送作堆!盲目的教育政策只會讓學生無法適從,彷彿大規模版本的自學班災難。有的人會微積分、有的人連乘法都不會,老師到底該教數學甲的內容,還是國中等級的課程?到頭來程度好的、程度差的學生,同時被忽略了。於是乎,我們的教育政策培養出來的到底是什麼?而我們到底又期待我們的教育政策教出來的人又是什麼?
- 8樓. 談笑運籌於天下之間2012/04/20 02:18回應
在北美我住的地區,高中是不准排名的,就離家近就去讀就好了,搞那麼複雜做什麼?找工作有人看高中學歷的嗎 - 7樓. 挺你期待金準好笑白目悲傷生氣胡扯好冷老套2012/04/19 22:37救台灣之教育體系改造方案
終結教改造成的亂象,拯救台灣百萬學子於水深火熱的教改煉獄,請參考救台灣之教育體系改造方案。希望大家在閱讀此篇文章後,能影響到教育決策官員,以帶給台灣更好的未來。
http://blog.udn.com/lanlanlu/5634736感謝! 周鳳梨 於 2012/04/19 23:53回覆 - 6樓. 時和2012/04/19 18:14管人家拚明星高中幹什麼? 重要的是要救後半段的學生
既然無法跟上普通高中的課程,
推廣技職教育,讓學生能先學得一技之長,
待往後的在職進修,成人教育、終身教育等慢慢提升各方面能力。
一樣是行行出狀元。
- 5樓. 時和2012/04/19 18:08我們這社會有50%學生是沒有能力唸普通高中的
時和 特別強調:時和 三個小孩都是唸台北市的公立國小、國中、及高中,時和 看到的數據是:國一學生有40%月考考試平均不及格;有 60% 的學生數學不及格。可以說 針對學業上,在國一時已經陣亡了一半的學生?
我們這社會有50%學生是沒有能力唸普通高中的,讓他們繼續唸普通高中只是活受罪。
上課聽不懂枯坐 李遠哲:是種暴力 2008/09/24
【聯合報╱記者陳智華/台北報導】前中研院院長李遠哲則說,教育應因材施教,但國中以後程度跟不上,沒有補救,上課完全聽不懂,還要在教室坐8小時,這根本是「暴力」。
- 4樓. 醉紅塵2012/04/19 16:15技職教育本來就是悲劇!
為什麼會有技職教育?因為台灣社會從農業型態逐步轉型至工業型態,再加上許多貧困家庭讀不起大學,因此才有所謂的技職教育,也就是說,技職教育在於快速培養就業人口,而不是在培養高等研究人才,也正因為這樣的設定,技職學校給一般人的感覺就是成績差或是家境不好才去就讀。
而技職學校的老師當然也是以教育學生技能為主,反正把一些技術交給學生,不需要全懂,只要知道怎麼做就好,畢業後就直接進工廠當廉價勞工就是了,這樣的技職教育,要如何培養高等研究人才?
自從技職體系多出了專科、技術學院層次之後,不少中等技職學校為了營收,轉而步入升學導向,以提高升學率為主,這時的技職學校不再積極鼓勵學生進工廠或是考證照,全數以升學率來當作目標,實做也不再是絕對的一環,把學生送進明星技專院校才是重點。
搞半天,這些技職學校依然沒搞清楚方向,教育出來的學生依然缺乏積極研究的精神,出了社會,一樣成不了高等研究的人才...又是悲劇!
其實原先的技職體系教育之做法是好的,
但到最後被"玩壞"了!
其實技職教育體系的完善,會讓更種不同領域的人才都能適才所用,
外國之技職體系教育完善是值得我國借鏡和學習發展,
國際上的慣例是技職體系投資遠比普通教育來得昂貴,
也因如此造就其國外不同產業多元的完善發展。
周鳳梨 於 2012/04/20 00:00回覆 - 3樓. 時和2012/04/19 14:5230%聯考 70%免試 加強技職教育
贊成樓下的觀點,因材施教最重要。
時和 三個小孩都是唸台北市的公立國小、國中、及高中,時和 看到的數據是:國一學生有40%月考考試平均不及格;有 60% 的學生數學不及格。可以說 針對學業上,在國一時已經陣亡了一半的學生?
讓能唸書的學子讀得更好,讓不喜歡考試的學生也有機會升學,各取所需。
技職教育的推廣才是教改能否成功的關鍵,
當年台灣中小企業的奇蹟,主要是由技職體系畢業的學生創造出來的。
教改以來,技職教育被污名化,技職教育被忽視。
普通高中及大學畢業生沒有專長,要企業怎麼用?
.
推廣技職教育、在職進修、成人教育、終身教育等,才能解決學非所用的盲點。
- 2樓. 醉紅塵2012/04/19 12:24因材施教,絕對是正確的方向...
每個學生資質不同,因此,因材施教,讓每個人都往正確的方向去發展,這個是毫無疑問的;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也沒太大問題,最大的問題在老師。
是的!老師才是最大的問題!學校將學生分類,施予不同的教育,這個很好,問題是老師都這麼想?那個老師不希望自己教出來的學生都考上明星高中?拜託!這是績效!看在一般人眼中,好老師與壞老師的差異就是這裡!不然各位以為那些補習班幹嘛拿學生成績當廣告?
於是,老師寧願選擇教一群成績好的學生,因為這最容易產生績效,也是邁向名師之路,那些成績差的學生干我何事?萬一不小心被指派去成績較差的班級授課,愛學不學是你家的事情,該上課的時間就上課,聽不懂最好別煩我,因為你資質差!
這就是台灣教育的悲劇!資優生會讀書,理解能力強,老師不需要多浪費口水,多輕鬆啊!反正應付基測就是拼命練習題目、拼命考試就對了。
搞半天,當老師的一堆都想挑好學生來教,因材施教根本是說說而已,面對一群資質較差的學生,其實關鍵往往是臨門一腳,但當老師的可不這麼想,當然也不會認真的去瞭解學生的問題究竟在哪?
我想,因材施教這個觀點相信大家都是非常認同的,
當然,也不能抹煞有些老師在基層對所有學生的默默耕耘,
或許會有老師所謂的名校情節(這種情況在現今諸多家長也可發現),
但是,正要擔當起這些責任的不應該只有單方面的問題,
無論是政府、老師、家長都應該要一同面對。
周鳳梨 於 2012/04/19 23:55回覆 - 1樓. 念秋2012/04/19 06:41因材施教、因材施教,懂不懂?
因材施教、因材施教,懂不懂?
有人會打球、有人會唱歌、有人會彈琴、有人會讀書,
你把不會讀書的人跟會讀書的人放在一起、送作堆,
叫老師怎麼教?
結果所有的人才都糟塌了。當然人人都想進名校,
可是不是料子的人進了名校又能怎樣,
反而把名校搞成爛校。我原來教的大學不錯,現在收了許多爛學生,
那學校也完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