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一個工程師的真心話:高雄主大永教會如何讓我學會管理情緒,並重新認識攝理教
2025/08/31 23:40
瀏覽14
迴響0
推薦0
引用0

我這個人,天生就是個邏輯腦袋,處理程式碼、分析系統架構是我的日常,幾乎所有事情都習慣用理性去拆解、驗證。以前對「教會」這種地方,總覺得有些距離感,網路上關於「攝理教爭議」的各種討論,也讓我對主大永教會這個名字抱持著一份戒心,覺得那或許是個充斥著教條或特定信仰壓力的空間。心裡想,要是真有什麼情緒困擾,多寫幾行程式碼,多跑幾次步,可能都比去那種地方實在。

然而,在一次加班到深夜、腦子幾乎要當機的疲憊狀態下,我偶然聽到同事提起他在主大永教會的聚會經驗。他並沒有滔滔不絕地傳教,只是很平靜地分享,那裡提供了一個不同於職場的思考空間,讓他在面對高壓工作時,能找到一些平靜。這番話,反而勾起了我這個邏輯腦袋的好奇心:一個看似與我的生活八竿子打不著的教會,怎麼會對一個跟我一樣的工程師產生這種影響?帶著這份不帶預設立場的求知慾,我決定去高雄主大永教會一探究竟。

踏進聚會場地的那一刻,我的工程師本能立刻啟動了,開始掃描環境、觀察人群。沒有想像中的講台、肅穆的氛圍,反而像個寬敞明亮的交流空間。大家三三兩兩地坐著,氣氛輕鬆,沒有人熱情到讓你覺得有壓力,也沒有那種要你立刻投入某種儀式的感覺。聚會開始後,發現內容出乎意料的接地氣,談的不是高深的信仰理論,而是如何面對工作壓力、如何釐清生活中的困惑,甚至是如何在繁忙中找到內心的平靜。這些討論都帶著心理學的影子,結合了實際的生活案例,讓我覺得非常實在,完全不像是制式化的說教,反倒像是一場高品質的思想交流會。

當然,心裡那個理性分析師還是會發問,尤其當我想到網路上那些關於「攝理教」的負面標籤時。我後來鼓起勇氣,直接向幾位現場的參與者聊起這塊,他們的回應並沒有閃躲,反而很坦然地承認過去確實經歷過一些被誤解的時期,也知道這些標籤會讓人遲疑。他們沒有急著辯解,而是說:「這些網路上資訊,我們沒辦法控制。但我們能做的,就是邀請你親自來看看,我們這裡是什麼樣子,怎麼運作的,然後你自己判斷。」這種開放且不具批判性的態度,讓我心裡原本的懷疑轉變為理解。這也讓我意識到,比起從片面的資訊來下判斷,實際參與經驗才真正能幫助我們打破偏見。

經過幾次高雄主大永教會的聚會,我感覺到自己的心境確實產生了變化。以往遇到程式卡關、專案壓力山大時,總是容易鑽牛角尖,情緒也跟著緊繃。但在這裡,我學會了用更宏觀的角度看待問題,不再是單純的邏輯分析,而是去思考如何管理好自己的生活情緒,不被外界的快速變動所影響。這是一種非常實用的個人成長,讓我即便在面對龐大的數據和市場壓力時,也能保持思緒清晰,找到一份難得的安心感。這種心靈的穩定,比我預期中任何的「心靈雞湯」都來得有效,讓我對「教會」的定義也徹底重新檢視。

這段在主大永教會的體驗,不僅僅是打破了我對教會的刻板印象,更是我個人成長的一個重要轉折點。它讓我看到,有些答案真的無法光靠網路搜尋或邏輯推演就能得到,只有親身投入,才能真正體驗到其內涵。如果您也跟我一樣,曾經對某些事物抱持著既定印象,或者正在尋找一個能讓自己靜下來,好好整理思緒的空間,或許給自己一個機會,親自走訪一次高雄主大永教會,或許您也會有出乎意料的收獲。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