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歷史上中日韓之間三次關鍵戰役(二)---西元663年白江口之戰
2013/01/04 11:18
瀏覽3,907
迴響0
推薦2
引用0

歷史上中日韓之間三次關鍵戰役(二)---西元663年白江口之戰

壹、歷史上第一次中日韓的關鍵戰役:西元663年白江口之戰

 

    西元7世紀時,時值中國隋末唐初,朝鮮半島上共有高句麗、百濟與新羅等三國並立,為韓國歷史上的「三國時代」,高句麗控制中國部份東北及朝鮮北部,百濟領有朝鮮半島西南部,新羅則控有朝鮮半島東南一部,向與中國交好,三強的彼此關係,時戰時和,並非一成不變;起初,高句麗實力最強,新羅與其保持同盟關係,以對抗百濟的入侵,而百濟則結好日本,藉此與高句麗與新羅相抗衡。惟其後高句麗態度傲慢,將新羅視為保護國,頤指氣使,致使新羅無法忍受,轉而與百濟同盟,共同對付高句麗。西元551年,新羅真興王聯合百濟聖王一起出兵攻打高句麗,奪回先前被侵佔的漢江流域地區,其後新羅意圖獨享戰果,偷襲百濟,百濟聖王因此戰敗而死,雙方遂結下深仇大恨,形成新羅一國對抗高句麗與百濟兩國的局面。

    當朝鮮半島三國相互爭戰,彼此關係詭譎多變之時,隋朝統一中國,結束了漫長的南北朝分裂時代,統一帝國遂將對外擴張做為主要目標,不過隋煬帝三次發動數十萬大軍征討高句麗,都以喪師敗績告終,伴隨而來的是隋帝國內部叛亂蜂起,註定了隋煬帝亡國身死的命運。唐朝平定各地叛亂,一統中國後,唐高祖李淵不願兵燹連年,主動釋放當年征韓戰事高句麗被俘的兵士回到故土,並採行和親政策,雙方關係明顯好轉。但好景不常,高句麗對唐強硬派得勢,主戰派領袖泉蓋蘇文發動政變,殺害主和的榮留王與180餘名大臣,另立國王的姪兒寶藏王為傀儡,掌握了高句麗的軍政大權,並再度聯合百濟攻打新羅;從此,唐朝與高句麗間的烽火再起,其時正是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間。

    談完該時期中韓的歷史發展,日本也正處於改革的十字路口上。日本原是一個類似邦聯的國家,西元46世紀間,經由內部不斷的征戰與兼併形成了一個統一國家,稱為「大和時代」。7世紀大和時代的日本,深為隋、唐帝國的強大國力、井然有序的政治制度與社會繁榮情形所衝擊,強烈刺激了朝廷的改革派,惟當時政治改革的最大阻礙乃是掌握政權的蘇我家族,改革派包括中大兄皇子、中臣鐮足與一些自唐朝留學歸國的學生乃集結起來,圖謀打倒蘇我氏。西元645年,他們藉由朝鮮三國覲見皇極天皇的時機,刺殺蘇我入鹿,權傾一時的蘇我家族遂遭滅亡,皇極天皇也宣告退位,由皇叔輕皇子繼位,是為孝德天皇,建元「大化」,開始了著名的「大化革新」,以參考唐朝制度之方式,對日本的中央與地方政府組織做了大幅度的改革,目的就在建立中央集權,削弱原有部落豪強的勢力。至於,日本與朝鮮的關係可從4世紀末算起,當時倭國便與百濟同盟,並在朝鮮半島建立橋頭堡,也就是任那與加羅兩地;但隨著倭國國力下滑,百濟與新羅先後併吞了任那與加羅,日本對朝鮮的影響力幾乎喪失,僅剩下一個盟邦-百濟。

    西元642年左右,高句麗由主戰派領袖泉蓋蘇文掌握軍政大權,並與百濟聯合攻打新羅,新羅不斷派遣使向唐朝告急,唐太宗遣使臣前往高句麗與百濟調停,惟以失敗告終。645年唐太宗決定御駕親征,出兵高句麗,但在遼東安市城下攻勢受阻數個月,由盛夏至寒冬屢攻不下,最後唐軍不得不撤回。西元660年,已是唐高宗在位之時,百濟又與高句麗同時出兵攻打新羅,新羅再次告急;這次唐高宗決定改變策略,不理高句麗,先對付百濟,派蘇定方領13萬大軍渡海遠征,新羅也派軍參戰,百濟義慈王雖不敵,仍奮力抵抗,但已無法挽回滅亡的命運;歷經不到1個月的時間,唐朝與新羅聯軍攻陷泗沘城,百濟王出降,開國618年的百濟正式滅亡。

    百濟亡國後,仍有部將死守周留城,一方面派人前往日本迎回做為人質的百濟王子即位,一方面向日本乞師求援。西元661年,日本天智天皇即位,決定派兵協助百濟復國,以保持倭國在朝鮮半島的影響力。6638月,唐朝在朝鮮半島上同時面臨兩個戰場,一是北方戰場,唐軍與高句麗軍形成對峙局面;一是南方戰場,唐軍與新羅軍應對謀求復國的百濟軍,面對日本援軍將至,百濟王親率軍隊赴白江口迎接,唐軍將領劉仁軌、孫仁師、劉仁原領兵與新羅軍水陸並進,朝向周留城進軍。當劉仁軌所率水軍到達白江口時,與日本第一勇將阿倍比羅夫所領3萬水軍相遇,唐水軍以170艘船與日水軍1000餘艘船大戰,據《新唐書》記載,唐與日軍海戰,「四戰皆克,焚四百船,海水為丹。」,乃全軍覆沒,在岸上領兵的百濟王見日軍失利,乃逃奔高句麗。97周留城守將投降,百濟復國希望遂告破滅。又越5年,高句麗在唐朝與新羅聯軍進攻下,終於滅亡。

    白江口之戰是第一次歷史上的中日韓戰爭,也是日本與中國的第一次大戰,日本戰敗,從此退出朝鮮,中國助新羅攻滅百濟與高句麗後,將半島全域納入勢力範圍,但新羅的目標乃是統一朝鮮半島,歷經不斷與唐朝的鬥爭,西元677年唐朝將安東都護府由平壤遷移至今日的撫順,新羅正式控制了大同江到元山灣一線以南的半島土地,韓國歷史從此進入統一新羅時代。歷史上第一次中日韓的戰爭交會體現一個鐵的事實:朝鮮半島位居中國大陸與日本列島的中間地帶,若日本向亞洲大陸擴張,朝鮮半島首當其衝,若日軍控制半島,則取得進入中國的跳板;反之,中國欲遏制日本擴張,則取得朝鮮半島控制權為首要之務;同樣地,韓國如想保持獨立自主,除本身需具相當實力外,在中日兩強間保持微妙的平衡關係,尤為關鍵。往後中日韓的兩次歷史上關鍵戰役將一再重覆並強調這個事實。歷史上中日韓的第二次關鍵戰役900餘年後將重現於朝鮮半島上,屆時已是明朝萬曆年間。

 
有誰推薦more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