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隨風逐流的奇異旅程之監獄風雲---第五十五,五十六集!!(全56集完)
2025/09/26 22:40
瀏覽22
迴響0
推薦1
引用0
014年10月1 號,星期三

今天又不知道是哪一團的,一走進來就馬上架起攝影機開始到處拍攝,
本想串門子的我當然又是躲回了牢房,看到使用廚房的時間還未過,
拿出先生帶給我的耳掛式咖啡,再看到幾乎是被安娜吃掉的巧克力醬,
我忽然想起,摩卡咖啡不就是咖啡+巧克力嗎?好吧,來個山寨版摩卡!
曼特寧咖啡本來就很香,再配上巧克力榛果醬,真的好香好喝又不黏膩呢。

沒吃早餐習慣的我,自從監獄提供一日三餐後,我才吃上幾次,
因為貪吃的安娜要我把不想吃的給她,我連中晚餐的肉都給了她,
自從我進監獄的開始,她一直跟我吃香喝辣,頓頓幾乎是吃到撐,
很多人羨慕著安娜,畢竟在中南美洲”CHINA FOOD” 跟美食是畫上等號,
其實在中南美洲人的中國美食料理,不過是大火炒出來的炒飯跟炒麵而已。

老廣不稱炒麵而稱呼為炒雜碎,但其實「雜碎」這個的說法很多種版本,
但我相信,現在應該沒有人知道來由了,以為是用來應呼「鬼佬」的名詞,
鬼佬吃雜碎,這樣會讓那些有被欺負過的華人覺得有坂回面子的感覺吧,
而且整個中南美洲的亞洲炒飯跟炒麵放的料都不太一樣,味道也不一樣。

跑過中南美洲9個國家,我吃過最難吃且連香味都沒有的炒飯、炒麵是宏都拉斯,
我曾經問過幾個開亞洲餐廳的朋友們說: 為何可以把炒飯炒麵炒又臭又難吃?
原來很早以前哪個華人為了多拉客戶,硬是用俗擱超大碗的方式來吸引客人,
結果導致後來的人只能照做了,放的是老抽,老抽就是在生抽中加入焦糖,
是特別製成的濃色醬油,而且肉類是從早放到晚,沒用完放到冰箱隔天再用。
(只有少數餐廳肉類才有放冷藏,要用時才取所需的量出來做菜)

不過,不管是老抽還是生抽,大陸的醬油就是沒有台灣的醬油香!
我也問過為何不認認真真炒個真正好吃又好香肉的炒飯或炒麵呢?
就算抬高價格應該會有人可以接受一分錢一分貨的道理吧?
偏偏得到的回覆是: 唉! 鬼佬哪裡懂什麼叫好吃?隨便吃吃就好了。
聽完之後也不知道該哭還是該笑,宏都拉斯人有錢的也是一大把阿!

我看著跟了我快兩個月的安娜已經胖到原本的褲子都穿不下了,
也曾經告訴過她,我不想吃得乾脆我不拿,看誰想要就讓她們去分吧,
可是安娜卻認為給了她們也不懂知足,何必讓她們吃得高興??
但,看著她胖到連游泳圈都跑出來見人了,我不知道該不該告訴她。

當然,我擔心的並不是這點,反正少吃也不會餓死,有半飽就還能活下去,
我擔心的我離開監獄後,安娜將如何繼續與這間牢友相處下去?
短短兩個月中,安娜與胡安納太太那一掛人已經吵到隨時都在鬥嘴,
雖然我勸過安娜退一步海闊天空,不然到時候怕被趕出去的是安娜,
畢竟安娜才住了不到半年,而其她人已經和平相處了好幾年了。

安娜初生之犢不畏虎,不懂有錢就是大爺、有權就能行橫的道理,
而且胡安娜太太的先生是開計程車的,再加上待在監獄數年,
不少人會拜託胡安納太太請她先生幫忙採購零食或生活用品,
何況胡安娜太太還身兼女子監獄的國一老師,根本沒人想去得罪她的,
講了幾次之後安娜依然我行我故,我也不再說了,反正我都會離開的。

午休還沒過完,克勞蒂亞又再窗外呼喊我了,值日警察還幫我開了門鎖,
於是第一次在午休時間逍遙法外的牢房外面走動,而且還只為了聊天,
原來是天主教的教友來了,克勞蒂亞上個月曾介紹幾位讓我們認識,
天主教在監獄蓋的小教堂終於蓋好了,所以才有一票人拿攝影機來驗收,
回去才可以拿出所拍到的影片給那些捐款的天主教教友見證。

是浸信會中唯一有外國人,有智利、澳洲及英國人,為了天主教而奔走各國,
據她們說她們是天主教的學生,畢業後為了天主教而奔走世界各地,
走到哪就得適應到哪,住在同是天主教教友的家中,每天到教會幫忙傳福音,
她們認為這是上天賜給的神聖工作,所以在苦難艱辛的生活她們都要努力,
我不得不佩服宗教的力量,讓她們可以如此吃苦耐勞又樂觀的談生說笑。

據悉,這種工作必須是自願的,而教會所提供的生活費真的很低微,
除了往返機票與教友提供的基本住宿與伙食之外,她們生活的很克難,
當然自願者是男女都有,只是這裡是女子監獄所以我見到的是女生,
我很佩服她們可以如此很堅強的學習另一種新的語言與克服克難的生活,
所以人類真的是有無窮止盡的能量,就算再極限下還是能發威最大潛力!

因為她們知道我沒宗教信仰,所以聊天中並不會牽扯到有關宗教,
聊的是每個人在自己國家的趣聞,或者在某個國家見到的奇事,
很快地,在這種很愉快地聊天下,監獄關門趕外客的時間到了,
幾個人輕輕擁抱著道聲下次再見,也祝福我早日離開監獄的生活。

PS1: 老廣稱男外國人為「鬼佬」而女外國人為「鬼婆」
PS2: 根據維基百科資料提供:
「雜碎」作為在美國最出名的中國菜,其起源有多種說法。
一種說法是由在美國為修鐵路的工人作菜的華工廚子發明,
另外一種說法是起源於淘金熱時期的中國餐館,不管哪一種說法屬實,
都說明在李鴻章前往美國之前雜碎已經出現在美國的華裔餐館了,
且跟揚州炒飯一樣,廚師多為粵籍移民。

美國現存最早的雜碎餐館菜單是一張1879年波士頓宏發樓的菜單,
現存紐約美國華人博物館,說明「炒雜碎」在李鴻章訪美之前已經存在,
「雜碎」被冠以李鴻章之名,源於1896年李鴻章訪美時,據稱李鴻章在當地受到
盛大的歡迎,一時成為美國上下關注的對象。而先期餐館商人便借李鴻章之名,
成功進行了一次捆綁式的廣告行銷,從而誕生了著名的「李鴻章雜碎」。
有誰推薦more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