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豬油』混合『政治油』了!
媽媽的『豬油』 讓小孩很心安!
最近食安問題,引發各界憂心,上星期回家,媽媽從冰箱裡拿出了一罐似曾相識的東西給我,我看了一下,『會心一笑』,原來這是小時後吃的『豬油』,媽媽說最近油的問題很多,她特別到市場買了肥豬肉,自己炸來炒菜使用,這罐給我拿到臺北,吃的比較安心。
媽媽永遠是疼小孩,看見電視每天都有一『爆』,就怕自己小孩吃了假油或不安全的油,於是,想到早期窮困時期,農村家家戶戶最常使用的『豬油』,應該最沒問題吧!
即使有人說吃豬油動物性脂肪高並不健康,但媽媽說,早期吃豬油還不是把大家拉拔這麼大,只要多吃蔬菜水果等來抵消油膩就好了,媽媽還說當時都沒有冰箱,豬油放很久都還能吃,而且炒菜還特別香,有的地方吃的豬油拌飯,就是用豬油加上醬油,倒在熱騰騰的飯上面,就是一道美味。
網路查了一下『豬油』的各種介紹,看到一個“French Paradox”( 法國矛盾)的名詞,意思是指法國人比美國人多吃兩三倍的奶油、豬油、牛油這些飽和脂肪酸,但罹患心臟病的比率只有美國的三分之一,美國科學界無法解釋,所以稱為『法國矛盾』。
對照一下媽媽說的『豬油』好處,我也開始使用那罐愛心豬油了,但也記得要多吃一些蔬菜水果,只要豬油使用量不多,應該還是健康的。
『父母官』與『父母觀』
家長的『父母觀』可以給目前台灣的『父母官』們一些啟示,那就是疼惜子女是本性及人性,不管是食安問題?還是治安問題?甚至住安、學安問題,是每一位權責政府官員不可懈怠之責,業者可以為了賺錢牟利而犧牲消費者健康,犯罪之人可以不管他人死活,但『父母官』必須嚴格把關,就像自己的父母一樣,所有辛勞都為了子女著想,有機會子女也會表達同樣的愛回饋父母。
《漢書》記載,西漢元帝時,召信臣任南陽太守期間,關心百姓疾苦,興修水利,築壩開渠,灌溉良田,使郡內「水豐地沃」。他還禁止婚喪大辦,嚴懲貪官,於是政治清平,百姓官吏無不敬愛,尊稱他為「召父」。
另外,《後漢書》記載,東漢南陽郡太杜詩善用計謀,嚴懲不法,減徭輕賦,興修水利,疏浚舊渠並發明「水排」。
南陽人把杜詩與召信臣相比說:「前有召父,後有杜母」,「父母官」一詞即源於此。(註:綠底這段文字摘自維基百科)
當然,現代公民是否認同『父母官』的說法?以及現代的縣市首長或官員們,是否還是父母官心態?一定會有不同的看法。
但『父母觀』的態度,卻是有必要省思的,也就是不管是不是自詡『父母官』,用父母的同理心去對照執政的輕重緩急,可能是一種更符合人性管理及效益的做法。
例如,父母認為對的事,會跟小孩溝通,而面對小孩的次文化思維,也比較能容忍與諒解,最重要的,小孩可能的危難或風險,父母更要提早因應及早點找出防治做法。
『父母觀』也有可能是政治上的一種手段及身段,但總是為了民意上的青睞。
小舅子住花蓮,最近來臺北出差,他有兩個小孩,就讀國中及國小,他說現任縣長傅崑萁對花蓮縣民很用心,他每學期省了近五千元(學雜費及營養午餐都免錢), 65 歲以上老年人搭車也都免費,他的親民服務團隊地方經營深,加上當時動員鄉親到臺北,強力推動蘇花改的決心,以及每年戀夏嘉年華推動刺激消費,即使他明年連任前炒股案判刑確定,但他的老婆出來選,都有可能選上,傅崑萁的民調高,如果按照『父母觀』的角度來看,似乎他抓到了民意方向。
傅崑萁在花蓮的實力,很像宋楚瑜當年在台灣省長時的縮小版,如果當年的宋楚瑜與民眾交心的方式在政治上是對的,那傅崑萁也用對的政治方法,在花蓮縣展現實力。
弔詭的是,『父母觀』前提是真能夠當家作主,讓民眾的力量支持自己,才會甘心做牛做馬,當宋楚瑜少了省的舞台,當他後來多次參選喚不起選民忠誠後,他還是沒有機會再任『父母官』,闡釋他的『父母觀』。
『良善觀』台灣才剛起步
馬英九在政治初始上並不選擇『父母觀』,而是一種『良善觀』,馬英九廉潔正直,是良善的政治人物,有法律的背景及國際的視野,而他一直是許多政治人物的對照組,因他而逐漸失去政治舞台與光環者比比皆是。
選擇『良善觀』必須付出更多的個人與社會代價,除了自己不能犯錯外,身邊的人也不能有所閃失,講的每一句話也都會被放大,所有承諾更會被檢視,愈來愈良善的結果,身邊的夥伴也會愈來愈少,最怕的是,『良善』被抹黑與摧毀,核心價值受到挑戰。
馬英九總統曾任法務部長,他與檢察總長黃世銘,現在被在野勢力形容成共犯結構,兩位其實都算是鐵漢角色,卻相同被挑戰最核心及個人最長期擁護的價值。
從宋的『父母觀』到馬的『良善觀』,給了政治人物更多的省思,如果選擇了『父母觀』,是不是會變得不夠『良善』?如果想要發揮政治的『良善觀』,會不會又失去『父母觀』那種人性的味道?
從長遠的台灣民主化及非人治的政治角度上來看,人情是會淡的,沒有奶粉也會失去餵奶者的角色,馬的『良善觀』是個起步,如果政治上多一點良善,對整個社會才是正向的力量。
但我還是要提醒馬總統,『父母觀』是一種根深蒂固的習性,在台灣許多基層地方,它真的很管用。
註:這一篇該想什麼『字』代表呢?抱歉!想出來後再補上,或是請您提供也可以,如果真的沒有,就當一則我家的豬油故事好了!(謝謝草山兄提出的『油』字,已使用!)
- 4樓. 寄居者2013/11/07 20:42
香港有個美食家,叫蔡瀾。
他最愛吃的就是豬油拌麵。
- 3樓. 金如意2013/11/07 13:42心
心
用心的心,心意的心
兩個同樣用心的人 .... 著力點卻完全不相同
一個是《 對百姓的需要,用心來解決 》
一個是《 他認為不對的事情,要用心意來排除 》
送禮要送到心坎裡,《 用心 》人家感受的到
至於《 心意 》就看個人的領會
- 2樓. 草山2013/11/06 19:11版主:『好建議!就用『油』吧!』
正如蒔影兄,我小時候,家裡沒錢,常常一碗飯澆上豬油和醬油就能當一餐,這樣的豬油攪飯至今想起回味無窮。
總覺得蒔影這篇文章是透過豬油談談令堂的用心,也隱喻當年困苦的日子(雖然未明白寫出),然後才談到『父母觀』與『良善觀』,環繞豬油引出的感想是文章之本,所以用來做代表不錯。
下筆隨意,謝謝草山兄把它邏輯化了! 陳念初 於 2013/11/06 19:20回覆 - 1樓. 草山2013/11/06 18:37版主:『就當一則我家的豬油故事好了!』
既然如此,何不用『油』代表呢?好建議!就用『油』吧! 陳念初 於 2013/11/06 18:41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