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愛,把孩子寵成了混蛋?
朋友是家中的小妹,上面有一個姐姐、一個哥哥。從小到大,爸媽總是告誡兩個女兒「哥哥是早產兒,身體比較弱,你們兩個妹妹要多讓他一點。」
於是,兩姊妹的生日總是一起過,合吃一碗豬腳麵線意思意思;哥哥卻可以獨自慶生享用大蛋糕,父母的笑臉像蜜糖要滴出汁。
哥哥整天玩樂,學業成績吊車尾,父母會安慰鼓勵「沒關係,是老師出的太難。」兩姊妹考不好就是一頓打「不好好念書,以後怎麼找好工作拿錢回家?」
哥哥實在不是唸書的料,高中還沒畢業就搞大了女同學的肚子,早早當了爸,一家三口繼續住在爸媽家,三餐、家務、照顧孩子都是朋友媽媽負責,還要拿零用錢。
但朋友媽媽還是甘之如飴,看著兒子、孫子就笑臉盈盈,「我真有福氣,那麼早就當阿嬤」擔心婆媳糾紛會讓兒子出走,更對媳婦處處忍讓,媳婦內衣褲都由她手洗。
結果,哥哥、嫂嫂結婚不到一年就離婚了,嫂嫂丟下剛滿周歲的孩子離家;哥哥在爸媽拜託下到親戚開的公司任職,做的是不需要承擔責任的爽缺工作。
沒想到,頭腦不靈光的哥哥竟然學會了做AB合約,私吞了廠商數百萬貨款,親戚氣得要告上法院,最後是朋友的爸媽帶著哥哥下跪磕頭道歉,賣掉房子賠錢了事。
「你以為我爸媽和我哥會學乖?並沒有。」朋友說,哥哥從此宅在家啃老稱自己不適合工作,爸媽卻要求兩個女兒薪水扣除必要支出後全數上繳,幫忙養家。
如果兩個女兒提出反抗或質疑,母親就是呼天搶地痛哭「我怎麼那麼苦命,生到這樣的不孝女,我去死一死算了!」
哥哥呢?在旁冷眼旁觀,把兩個妹妹的付出當作理所當然。
朋友的爸媽愛不愛孩子?當然愛!
但這樣的以愛為名,卻把原本可以好好長大的孩子寵成了混蛋、把原本可以自在飛翔的孩子困成了囚鳥。
朋友和哥哥,其實都是父母以愛名下的童年俘虜,兩個人都是受害者。
因為童年和父母的相處經驗,讓他們掙扎一生都在迷茫中渡過,要更費力才能長出自己的樣子。
心理師林靜君在《以愛為名的童年俘虜》收錄了13個真實故事,揭露了童年的家庭創商如何影響一個人的成長,也提供如何掙脫枷鎖的解方和自我練習。
例如,如果你長在「視子如命」的家庭,爸媽給予孩子充沛到氾濫的愛,孩子將被父母掏空沒有機會體驗人生,更面臨以下風險:
1. 缺乏成就感
2. 內在空洞
3. 無法自己做決定
4. 容易逃避與放棄
5. 親密關係受阻
如果你在家庭裡,是我朋友哥哥的角色,而你不想被寵成一個混蛋,《以愛為名的童年俘虜》建議可以這樣做:
1. 清楚告訴父母哪些事由自己決定
2. 經濟獨立,擺脫對家庭財務或資源的依賴
3. 建立屬於自己的生活圈。
如果你在家庭哩,是我朋友的角色,要怎麼從受苦的情境解脫?《以愛為名的童年俘虜》建議可以這樣做:
1. 多想一想:「我想要…」「…對我是重要的」「我在乎的是…」
2. 做決定或回答別人要求前,先問自己「這是我想做的嗎?」「這樣做我開心嗎?」
3. 如果答案是否定的,就向對方說不。
《以愛為名的童年俘虜》透過一篇又一篇真實卻揪心的故事,讓我們有機會直視童年成長過程家庭帶來的傷痕。
幸運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
人生很長,童年很短,我認為這不是聰明的做法。
更聰明的做法是,即便童年受過傷,我們都可以及早修復過去的傷口,將自己從童年俘虜的受創經驗中釋放,不再被以愛為名的過程綁架。
只要懂得治癒童年的方法,現在開始的每一天,我們就是幸運的人,可以活出連母胎幸運的人都忌妒的美好幸福!
=
【延伸閱讀】「我愛你,你就必須聽我的嗎?」父母與孩子最好的距離:擺脫以愛為名的支配,把「課題」還給孩子
【延伸閱讀】孩子跟你說「不可能,我做不到,我沒辦法!」怎麼辦?傳奇太空人教你3個克服萬難的心態《打敗不可能》
【延伸閱讀】不是因為我夠強,是因為我夠慘!川普關稅讓我想起那年人生谷底 完成人生夢想清單
【延伸閱讀】別再當情緒勒索的受害者!乖女兒如何劃清界線,擺脫「媽媽的傷口」?
更多第一手訊息不漏接,請按讚追蹤
🎯個人網站:小記者所見所聞
🎯粉絲專頁:失敗要趁早-張念慈
🎯IG追蹤:fail.early
🎯Youtube頻道:失敗要趁早-張念慈
🎯Podcast:失敗學。學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