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見古人 後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 獨愴然而涕下
--陳子昂‧唐
【登幽州台歌‧仿作】
【孤獨的巨人】
就在此刻
我與這片天空相遇
在無言的俯望之下
試圖尋找最嶔崎的姿態
舉翼摩蒼穹
該是怎樣的豪邁
頂天的頭顱與立地的雙足
都承載我最滾燙的嗚咽
我是 這個宇宙孤獨的巨人
擁抱空虛的顫抖
--若殘‧民國
※※※※※※※※※※※※※※※※※※※※※※※※※※※※※※※※※
根據我查到的資料,初唐陳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其實是描寫無法得見明君的哀傷。一開始,我單從這首詩字面上看,彷彿看到了一個滿懷壯志的行者,越走越奇,卻越險越孤獨,以致即使最後遇見了浩瀚渺遠的壯闊天地,反而益發感覺,沒有容身之處……
讀過《登幽州台歌》的原文釋意後,我感覺到更深層的鬱悶,在撞擊胸懷。他,那行者陳子昂,的孤獨,是更強大、全面、而絕望的。他在孤獨什麼?他在絕望什麼?如張愛玲在《愛》中所描述的,在時間無窮無盡的荒野裡啊──陳子昂被拋下,拋在看似那些歷史上的賢君眀主,都離他如此遙遠了,都已經是枯黃史冊上等待腐朽的幾個名字了;而他自己呢?一把新鑄的寶劍,一甕已釀成的好酒,本該一世出就驚天動地,去砍削那些俗輩觸碰不得的砍削,去震發那些凡塵從沒想過的狂放。
但……如何?如何!
漫漫時光長河中,有太多人有這種感悟這種痛楚。最名動天下的《蘭亭集序》:王羲之;最蕩氣迴腸的《登樓賦》:王燦……以我甚儉的腹笥看來,我讀屈原的《卜居》,最是驚心動魄。屈原幾乎是發了瘋似的在問了:
「吾寧悃悃款款樸以忠乎?將送往勞來斯無窮乎?寧誅鋤草茅以力耕乎?將遊大人以成名乎?寧正言不諱以危身乎?將從俗富貴以偷生乎?寧超然高舉,以保真乎?
將哫訾栗斯,喔咿儒兒,以事婦人乎?寧廉潔正直以自清乎?將突梯滑稽,如脂如韋,以潔楹乎?寧昂昂若千裡之駒乎?將泛泛若水中之鳧,與波上下,偷以全吾軀
乎?寧與騏驥亢軛乎?將隨駑馬之跡乎?寧與黃鵠比翼乎?將與雞騖爭食乎?此孰吉孰兇?何去何從?世溷濁而不清:蟬翼為重,千鈞為輕;黃鐘毀棄,瓦釜雷鳴;
讒人高張,賢士無名。吁嗟默默兮,誰知吾之廉貞!」
我能想像屈原披頭散髮,雙眼怒凸,顛瘋痴亂,在疾首痛呼的畫面,那是如此令人傷感。所謂春色惱人,正是惱這無法挽留的青春!
誰願意做一隻豐潤肥大,卻寂然徒懸的瓠瓜?誰願意做一口明明淘洗晶瑩,卻無人取用的孤井?每個人當然都希望自己是那塊待沽的美玉,當然都希望有識貨的伯樂能賞識自己。唉……行文至此,忽覺鬱悶難耐,暫且擱筆。只願天下有志之士,身懷鴻鵠之志,也能長保一種欣然接受隱逸的寬闊開朗,正如那仁之和者──柳下惠。就算時不我與,就算垂垂老矣,依然能高嘯一聲──「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哈哈~終於補完了啊......不過寫的還是有點凌亂,有點生嫩......有點不滿意(←很龜毛的一個人)
我畢竟不是專業的詩評啊(遠目)(再次感嘆~)實力和筆力,都有待磨練。
個人淺見,請多指教。
※各位親愛的格友歡迎您們前來欣賞^^~~~但非經作者許可不得任意轉載也是大家都知道的唷~~~~~謝謝您們^^ 若殘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