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眾多窗簾品牌中,陸居窗簾以專業、貼心與細節取勝。我們不只販售窗簾,更關注「人」與「空間」之間的關係,從丈量到安裝,從布料到搭配,提供一站式的完整服務。以下是我們引以為傲的五大核心優勢:
每個窗戶都是獨一無二的,我們提供一對一專業諮詢與到府丈量服務,由專業窗簾顧問依據現場光線、窗型與使用需求,提供最合適的窗簾配置建議,打造兼具實用與美感的空間風景。
從居家到商用,從極簡到經典,我們提供完整窗簾產品選擇,包括蜂巢簾、電動窗簾、遮光布簾、百葉窗等,並根據空間功能與風格主題搭配最合適的款式,讓窗簾不只是配件,而是風格的延伸。
窗簾不僅要好看,還要耐用。我們嚴選各類功能性布料,包括遮光、隔熱、防焰等多元材質,確保每一款產品在設計美感與實用性之間取得平衡。現場可實際挑選布樣,讓品質看得見、摸得著。
再美的窗簾,少了專業施工也無法完美呈現。陸居擁有多年經驗的安裝團隊,從收邊處理、軌道安裝到整體垂墜線條,都精準掌握。每一處細節都以「看不見的地方,更要做到最好」為標準。
我們來自臺中,在地經營多年,服務範圍橫跨臺中、彰化、南投,深受客戶好評。除了銷售與安裝,我們亦提供保養與後續維修等服務,讓您從選購到使用一路安心無虞。
陸居窗簾|8 大窗簾款式,打造專屬空間的光影設計
窗簾,不只是遮蔽與隱私的工具,更是每個空間風格的延伸。
在陸居窗簾,我們提供 8 種專業窗簾類型,依照不同生活需求與空間氛圍,量身搭配最適合的選擇,讓每一扇窗都成為風景的起點。
✅ 經典布簾|遮光隔熱首選
柔軟布料層層堆疊,兼具遮光、隔熱與吸音效果,搭配紗簾更具層次美感,適合客廳、臥室、書房。
✅ 紗簾(窗紗)|讓陽光更溫柔
透光不透人,營造空間通透感與浪漫氛圍,最適合陽臺、客廳與餐廳的柔光時刻。
✅ 捲簾|俐落、簡約、現代感
直上直下的捲動設計,省空間好清理,遮光自由調控,適合書房、浴室、辦公室等現代風格空間。
✅ 百葉簾|光線的藝術家
鋁、木或 PVC 葉片自由調整,掌握空氣與光影流動,適合廚房、衛浴與日式空間。
✅ 風琴簾(蜂巢簾)|節能又隔音
中空蜂巢結構,擁有極佳隔熱與靜音效果,線條簡潔、外觀時尚,推薦給注重節能的現代家庭。
✅ 調光簾(斑馬簾)|光影切換好簡單
布與紗交錯排列,一拉即可調整亮度與隱私,結合遮蔽與時尚,是小資族與書房空間的愛用選擇。
✅ 羅馬簾|視覺柔美的空間點綴
層層收疊的布簾設計,優雅又具裝飾性,適合臥室、鄉村風空間或咖啡館等氛圍感十足的場域。
✅ 垂直簾(直立簾)|大片落地窗的專屬解法
片狀設計可左右拉開,自由調節遮光與隱私,特別適合商用空間、大面落地窗與診所使用。
從布料的質感,到光影的角度,窗簾的選擇就是生活品味的展現。現在就預約陸居窗簾的免費到府丈量與風格諮詢,讓專業團隊為你的空間設計專屬窗景。
一通電話,一次改變家的溫度。
立即預約,讓窗簾,成為你最值得驕傲的家中風景。
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jswedding100/
大雅塑膠百葉簾推薦
你是否曾經站在窗邊,感受到陽光刺眼,卻又不忍關上光明?員林窗簾工廠推薦
或是在夜晚的城市燈影中,渴望一份隱私與安定的包覆感?潭子塑膠百葉簾推薦
窗簾,不只是遮擋,更是你與空間之間的情緒橋樑。西屯垂直簾推薦
在陸居,我們相信「每一道窗簾,都是為生活量身打造的風景線」。神岡塑膠百葉簾推薦
不論你追求極簡現代、自然柔光,還是溫潤木質調,我們都有最合適的搭配與建議。從初次丈量、風格選布、功能配置,到最終的精準安裝,陸居提供的不只是產品,更是一次安心而有溫度的服務體驗。大里窗簾推薦
你不需要懂窗簾,只需要說出你的生活方式與喜好,剩下的交給我們。烏日調光簾推薦
讓光線、空氣與視線,都在最剛好的角度流動,讓空間更有層次,生活更有溫度。大雅窗簾店推薦
現在就預約諮詢,讓我們的窗簾顧問到府為您規劃最適合的方案。大里垂直簾推薦
無論是剛裝潢的新居、需要翻新的老屋,還是想替空間注入一點改變南屯窗簾安裝推薦
從窗簾開始,改變將悄悄發生。
既為人師,當修德為上 零陵區千秋嶺小學 唐樹生 一九八八年師范畢業,回到母校據江寺中學任教。也許是祖輩務農,胸無大志,跳出了農門,就非常知足的緣故,靜得下心氣,一蹲就是二十六年。 時光流轉,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許多孩子跟著打工的家長來到城市讀書,2013年秋季,參加進城考試后,我來到了今天的千秋嶺小學。 在農村時,人們常說城里人小氣,言語間不乏鄙視,現在自己變成了城里人。 設身處地后,才明白城里人的不易。撤泡尿,在農村可以弄到地里當肥料,可以收獲瓜果蔬菜;在城里要用錢買水把它沖進廁所,不然臭得不可開交。在城里,水電路訊,吃喝拉撒,到處都要花錢,沒菜地,沒魚塘,沒山嶺,在農村練就的種養技能,在城里無用武之地。 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工資那么少,怎么也不夠花。用己所長輔導培訓學生,于是有償補課等形式多樣的賺錢行當應運而生。搞得紅火的,據說有人憑此買車買房,惹得人很是紅眼。 天地良心,近幾年教育系統有償家教家養有償補課等違規現象中,有人確實很出格,甚至喪失了為師的底線。 作為老教師,我始終堅持:君子愛才,取之有道。教育的根本行為是愛學生。有人為了錢竟然不擇手段,巧取豪奪,壓榨學生,師德何在? 五育德為首,我區教育系統“五不準”的堅決執行,應該是治理這一歪風的有效良方。 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這種境界可能蠻高,有點曲高和寡。 但時下的課后服務正規化實施,卻很有煙火味,為解決有償補課家教家養這個問題找到了一個出口。 天下熙攘,名來利往。擋住誘惑, 耐住寂寞是一種修為,安貧才能樂道。 每天早早上班,一天忙忙碌碌,不論刮風下雨,先是燒水泡茶,然后上課,或是坐在辦公室或圖書室,備課,改作業,看書,圖書管理等等。 非常享受上課時學生的那種專注的神情、甜甜的笑臉,那蓬勃的生機會讓我感覺到生活的充實和歲月的不老。 非常享受學生們圍在身邊問這問那,每天見面的相互問好,那般純真無邪,讓我覺得自己在生活中的價值所在,周圍的空氣和著花香,是那么清爽怡人。 寧靜的校園會讓我的心情平和,高高矗立的千年古樟應該是有靈氣的,它應該見過當年寒江獨釣的柳宗元老先生。如果能神交柳子先生,此生無憾矣。 大丈夫在世,當立德、立功、立言。立功立言不輕談,積德為善應爭先。 人生苦短,教育之路很長,既為人師,當修德為上。 >>>更多美文:原創散文
活在音樂里的孩子 文/情凝紫眸_小妖 昨晚的夜色很迷人,帶寶寶去河濱走廊散步,寶寶告訴我“天上也有個燈燈”,才注意到圓圓的廊燈和天上的圓月如此一致。月光皎潔,燈光迷離,耳邊只聽到川河水涌動的聲音。這樣的夜色很適合來點音樂與啤酒,那些干凈純粹的音樂總讓人身心愉悅,這讓我想起曾經的那些夜晚,戴著耳機,一個人反復聽著ENN收藏的那些歌,世間的繁雜都與我無關,音樂的世界,純粹而美好。 走了一圈,和朋友相約河邊的小桌前,幾把木吉他、一只手鼓、幾瓶酒、三兩小吃,笑容很淡然,這樣的聚會我喜歡,就是一群喜歡音樂的孩子,用自己的愛去分享一個純粹的世界。沒有酒局上的廝殺,沒有面具,沒有客套,沒有防備與刻意,一種微醺的愜意。我一直很喜歡木吉他彈奏的音樂,干凈、樸實,貼近靈魂的顫動。記得上學那會,為了多聽男生彈一會吉他,可以逃掉一整晚的自習。美妙的音樂,加上低聲的吟唱,瞬間可以把我秒殺,想當年娃他爹也是憑著一手好廚藝和一把木吉他成功把我俘獲的。 我一直喜歡有好看鎖骨和修長手指的男人,那些年,娃他爹那漂亮的手指在吉他弦上輕輕撩撥,凝視著我輕唱著《天使的翅膀》時,我就動了心了,再加上嘴里還吃著他精心準備的食物。我始終是相信愛情的,無論曾經歷過多少的失敗,再遇到的時候,我也不會讓自己丟掉感受愛情的權利,在愛情里鮮活的活著。如同音樂,無論這個世界變得如何,總有一首歌能讓你動容,讓你淪陷。喜歡聽的歌里,總會藏著一些故事,一些回憶,音樂讓它們變得美好,也或許是那些美好讓音樂更加走心。 這些熱愛音樂的孩子,即興的配合,如此協調,因為愛是一致的。是的,我稱他們為孩子,因為發自骨子里對音樂的熱愛,讓他們的靈魂里保持了孩童般單純干凈的一面,所以無關乎年齡,他們就是在音樂里玩耍的孩子。不執著于舞臺,不執著于觀眾,這種愛是一種享受,一種分享,沒有功利,只為心靈上能共通的那些音符。 月光溫柔地披在他們身上,逆光的剪影很生動,我羨慕著他們手指的靈活,羨慕著那些音樂可以這么美。寶寶在懷里安靜地睡著,嫩嫩的小臉帶著微微的笑,他之前聆聽這場演奏的表情好專注。娃他爹也彈著吉他,跟他們一起唱,那輕松的笑容很真實,充滿活力。 他們在合奏麗江小倩的《一瞬間》,手指在吉他弦上靈活得讓我嫉妒,只那么六根弦,就可以帶來一場聽覺的享受。小黑的手鼓也打得極好,跟吉他合在一起,多了一些層次感,讓音樂更鮮活飽滿。恍惚中,仿佛到了麗江,那大街小巷里熟悉的旋律。在這樣的音樂里,你無法去為生活中的瑣事煩惱,真正喜愛的音樂是可以凈化心靈的,我始終相信,音樂無界限,文字也如此。 我一直無法理解曾聽過很多次的“文人相輕、同行相疏”。我始終覺得,一群有著共同興趣愛好的人,應該相處得更為和諧,有更多的交集點和話題,一起去創造和感受、分享那種美好。同愛卻相輕,許是愛得不夠純粹,把它當做了事業,偏重了利益的紛爭,而不是單純的愛,忘卻了文字與音樂帶來的那最本真的快樂!留一點時間,留一方空間,去單純的為了愛而愛,生活讓我們很疲憊,需要適當的純粹,做一個孩子,哪怕只是片刻。 心中有音樂,再凄涼的境遇也是繁 文/任蕭燁 每每洗衣服或者做飯時,放上一首首旋律優美的流行歌曲,聽得久了,甚至能跟上哼唱出來,這時,單調而又枯燥的時間頓時就活躍了起來,時間便在跳躍的音符中不覺矣流淌而去,待到一曲又一曲終了,一件件洗干凈的衣服便已透著淡淡的清香,在陽臺上隨風擺動,或者一盤盤做好的飯菜已穩穩的擺到了餐桌上。 清晨,沿著紅色的跑道飛奔,放上一段鏗鏘有力的舞曲或者節奏明快的廣場舞曲,踏著鼓點和節奏,仿佛自己就是運動健兒,腳步似乎也輕盈了許多,一圈又一圈。 上班途中,騎一輛破舊的自行車,耳朵里塞一只藍牙耳機,放一曲舒緩的輕音樂,慢慢穿行于車流與人流之間,任憑市井中的叫買聲嘈嘈切切,任憑街道里的喇叭聲嘀嘀嘟嘟,我自在輕柔的音樂中緩慢的蹬著腳踏,一路輕歌而去,悠然自得。 記得小時候每天放學回家,吃過晚飯后就幫著大人們放羊。那時只有一個小收音機,我便揣在懷中如獲至寶。待把羊兒趕到山間,就坐在山梁上,一邊看著羊兒悠閑的啃草,一邊搜臺聽流行歌曲。那時,有一個聽眾點歌的節目讓我十分喜歡,因為里面點的歌,大部分都是比較熟悉且十分動聽的曲子。有時,即興破嗓子的吼上一曲《黃土高坡》,常常讓回聲在山間飄蕩,一曲《走在鄉間的小路上》,讓我也一手甩羊鞭,一手握短笛,哪怕是泥濘不堪的路,也走得富有詩情畫意。 某次回家,看生活在農村的母親依然勤勞不輟,一個人整日里默默的種呀鋤呀收呀的,怎么勸她,習以為常的她不愿意放下手中的農活。我便買了一個小音箱,卡里下載了秦腔及六七十年代的歌曲,以期能給她忙碌而又清苦的生活帶來些許的陪伴。等我下次回家,卻發現秦腔在外婆的枕旁唱得十分嘹亮,看到外婆聽得入神的樣子,我心里美滋滋的,原來音樂傳遞著濃濃的愛。 記得前些天,一個小姑娘,手拖著一個雙目失明帶著墨鏡的男子,想必是她的父親。男子手里拉著一個四輪小車,車上放一個音箱,頭上戴著一副耳麥走街串巷,每過一個門店,便在門口和著伴奏唱上一兩首熱情洋溢的歌曲,店老板順手塞給小姑娘五元或者十元錢,他們一邊道謝,一邊又走向下一個門店,激揚的男中音彌散在大街小巷。原來,音樂還可以擔負起生活的希望。 路過公園,看音樂噴泉隨著音樂旋律的大小噴吐出高低起伏的水柱,在霓虹燈的照射下五光十色。音樂婉轉動聽,噴泉此起彼伏,五顏六色的水柱像歡快的精靈,讓人心潮澎湖,浮想聯翩,原來水還可以隨著歡快的音樂跳舞! 音樂,讓內向的人活潑開朗,音樂,讓悲觀的人心胸豁達,音樂,讓沮喪的人精神振奮,音樂,讓絕望的人重燃希望之火。 心中有音樂,再苦澀的生活也是甜蜜的,心中有音樂,再枯燥的工作也是多彩的,心中有音樂,再寒冷的季節也是溫暖的,心中有音樂,再凄涼的境遇也是繁華的,心中有音樂,再落寞的日子也是快樂的。 讓音樂伴隨著你我,走充實的人生路,去揮灑辛勤的汗水,播種希望的種子,收獲成功的喜悅。 鼓浪嶼:音樂與詩的原鄉 文/羅凌 《紅樓夢》里有一個細節,賈母領著眾人游大觀園,路過惜春居住的藕香榭時說:“聽戲必要借著水音方才好聽。”讀到這一段時有些不解,藏族人大碗喝酒,大口吃肉,“無歌不成席”,我們的巴塘弦子是在大山腳下跳,所以無法體會借著水音聽曲究竟是何種雅意。 直到來到廈門,登上鼓浪嶼,才由衷地佩服賈母這位“貴族范”老文青,她說得沒錯,借著鼓浪嶼之波聽鋼琴,實在是一件美事。 從十九世紀第一架鋼琴上島,音樂就成了鼓浪嶼人源遠流長的宗教。 這座中外聞名的“音樂之島”,平均每十戶人家就有一架鋼琴。島上有很多音樂培訓學校,街頭巷尾到處都是彈鋼琴賣碟子的,這些音樂人不以賤售為恥,唯以心田流淌著音樂為榮光,音樂在這里顯得那么至高無上,也極為草根,賣黑糖姜母茶的大叔腰間別個小蜜蜂招徠顧客,嘈雜地放著張暴默的《鼓浪嶼之波》。從這里走出去的音樂名人不勝枚舉,殷承宗、周淑安、許斐平、陳佐湟、林俊卿、許興艾……這些在業界如雷貫耳的名字,足以證明鼓浪嶼與音樂的緣分。 這種緣分是中西二元文化交融的見證,有著極為特殊的歷史文化背景。鴉片戰爭后,廈門成為通商口岸,鼓浪嶼淪為“萬國租界”。西方傳教士緊隨帝國列強的腳步,紛紛上島傳教,進行宗教殖民。他們把鋼琴搬上了島,臆想能通過音樂把鼓浪嶼人引向上帝的天堂,卻沒有想到,一代代鼓浪嶼人通過鋼琴走進了音樂的殿堂。 如果想更深地感受鼓浪嶼的音樂之緣,菽莊花園不能不去。甲午中日戰爭后,臺灣割讓給日本,林維源、林叔臧父子不甘倭寇奴役,遷到鼓浪嶼居住,留下了今天的菽莊花園。如今,園子的主人早已作古,鋼琴博物館建在了這里,里面陳列了一百多架鋼琴,這些鋼琴有著幾百年風雨滄桑,來自世界各地,據說是一位胡姓先生的私人收藏,他傾注畢生精力珍藏了這些寶貝,然后讓鼓浪嶼成為它們的永久歸宿。 在島上找個地方坐下來,喝一杯閩地特有的黑糖姜母茶,品嘗清鮮爽口的海蠣煎,依欄遠眺,賞山海之致,擺點閑龍門陣,時光便不知不覺從愜意中溜走了。小學課文《海濱小城》里的沙灘、小徑、榕樹、鳳凰樹,那么美,寫的就是鼓浪嶼吧。晚上,住在鼓浪嶼的農家小院里,借著粼粼波光看海,海浪拍打著窗棱,枕著濤聲聆聽隱約的鋼琴聲,簡淡而從容。只有在這時,你才能真正領會到“穿林度水聽音”的詩情畫意,由衷地佩服那個“老猢猻”賈母太會享受生活。 鼓浪嶼不僅是音樂的世界,也是一首極富畫面感的詩。音樂與詩交織在一起,駐扎在靈魂的原鄉,拉長了時光。 憑海臨風,島上風光旖旎,冬天的海水是灰綠色的,一浪接一浪,淡淡地翻騰著。因為同行的朋友腿有傷,我們沒有攀登最高峰日光巖。沿海的山峰與高原的山脈不同,前者從平地聳立而起,鳥瞰之下金剛怒目。后者因海拔高度,山形連綿不絕,反而靜水深流。從島上遠眺,海霧中的日光巖凌空而立,筆直峭拔。龍頭、虎頭兩山隔海相望,把守著廈門港。遠處,鄭成功的巨大石像巍然屹立,凝視著海那邊的臺灣。 為了生態環保,島上禁止開機動車,各種電動車、自行車悠然穿梭在人流中。沐浴著咸咸徐徐的海風,信步走在那些叫鹿礁路、福州路、樟州路的巷子里。這些巷子一曲一折,高坡低回,好像已經到了盡頭,卻又別有洞天,像一首七律的起承轉合。如果說麗江的巷子是水中的婉曲,那鼓浪嶼的巷子就是時間齒輪上的建筑博物館,十幾種殖民印記,在歷史的光影交錯中沉淀、定格。斑駁的陽光下,綠色藤蔓植物的縫隙里點綴著紅、橙、黃、藍、紫各色花朵,它們隨意又有序地從充滿異域風情的墻頭和窗子里傾瀉而出,鋪排出一片浪漫生機。那些噴泉、羅馬柱、雕塑、壁爐、尖塔,雍容華貴地裝飾著我們的眼眸,稍有恍忽,就有到了歐洲的幻覺。 最奇妙的是,在這些巷子里,任何一個地方都可以剪影構圖,隨便閃一張都很有感覺,所以隨處可見拍婚紗照的新人。巷子兩側攤點小店林立,那些非主流店名很有意思,“張三瘋奶茶店”、“聽濤的下午”、“蘇小糖”,十分別致。 詩意鼓浪嶼。這個意象并不虛無,詩人舒婷就住在島上,她每天都可以踏上清晨的渡輪,隨浪花翻飛,與鼓浪嶼漸離漸遠,看廈門港在海的光影中越來越清晰。所以有人說,舒婷是圓滿完成詩意棲居的作家之一。一個詩人能得到這樣的評價,不啻是一種幸福,比所有的榮譽都具有含金量。“把回想留給未來吧/就像/把夢留給夜/把淚留給海/把風留給晨曦的帆”,這些記錄于東海之濱的詩句,鐫刻在鼓浪嶼的腹心,年代雖已久遠,卻沒有隨東海的浪花消逝,這些詩句,是我們青蔥歲月永遠的文化符號。 除了民族英雄鄭成功,毓園里還長眠著被譽為“中國醫學圣母”、終生未嫁的婦產科學家林巧稚,杰出的體育教育家馬約翰先生也出生在鼓浪嶼。日本人的監獄、暗殺革命者的原址,無一不在向我們昭示這座美麗島嶼的血淚史。這些人和事撐起了鼓浪嶼詩與音樂的基本原色,拓展了寬廣而厚重的文化之魂。一個地方只有美景是不夠的,好比穿衣服,再好的衣服終究是皮囊,要穿出氣質風韻來,還是得靠靈性、故事和文化,人如此,城如此,島亦然。 在這樣的旅途中,你可以踏著海浪的音符,一直往前走,往前走,走出荒原,走出悠長,在一張紙上專注地描繪一朵花的聲音,找到心靈的原鄉。 離開鼓浪嶼,舒婷的《贈別》又浮現于我的腦海: 一千次 我讀到分別的語言 一百次 我看到分別的畫面 然而今天 是我們—— 我和你 要跨過這古老的門檻 不要祝福不要再見 那些都像是表演 最好是沉默 隱藏總不算欺騙 把回想留給未來吧 就像—— 把夢留給夜 把淚留給海 把風留給晨曦的帆 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匆忙而短暫,對于音樂與詩的追尋,卻是永恒的。筆下的記錄,只能是走馬觀花,但留在內心的記憶,卻承接著靈魂原鄉最深處的那束光。 心愛的音樂盒 文/王子騫 在我的書桌上,放著一個美麗的鋼琴音樂盒。它包含著我生日時同學滿滿的祝福。 這個華麗的鋼琴音樂盒外形同普通鋼琴一樣,由三條琴腿支撐著,每條琴腿都是四棱柱,琴腿的底端都有一個平底的金燦燦的圓球,下面還有一個作為裝飾的小踏板。 透明的鋼琴蓋上有著三朵白玫瑰的圖案,四周還有密集的三圈小圓點裝飾,里面全是璀璨奪目的金色,讓人贊嘆不已。 打開琴鍵蓋,一排整齊的黑白相間的琴鍵露了出來,扭動精巧的發條,讓小棒支起美麗的鋼琴蓋,《致愛麗絲》這首聲名遠播的曲子便會輕輕響起。鋼琴蓋下還有一個金色圍邊的橘色圓筒,里面彩色的圓盤會在音樂響起的同時旋轉起來。富麗堂皇的舞臺上一位高雅美麗的姑娘身穿潔白的短裙翩翩起舞,她兩只手高高舉過頭頂,一條腿穩穩地立在舞臺上,另一條腿向后翹起。 琴聲像小河,時而潺潺汩汩,時而濺沫激浪。我的心就被這優美動聽的琴聲引領著舞蹈、跳躍,勞累的時候,我總是轉動小小的發條,聽聽那宛如山泉叮咚般的樂曲聲,一切疲乏仿佛都在一瞬間緩解了。 雨是愛的輕音樂 文/劉志斌 飄著細雨的夜,霓虹的流光溢彩在雨水中氤氳飄浮,渲染一種海市蜃樓的美。在街道一盞一盞延伸的路燈,暈著迷蒙的光圈,挽著夜往深處走。雨不大,斜著身子,時緩時急,柔柔的就像一曲輕音樂,在黑夜里蕩漾彌漫。 走過學校門前的十字路口,左轉,就是一條寬闊平坦的直道。車子少了許多。我對兒子說:“你騎自行車先走,到房子下等,我與你媽走路回來。”兒子笑著對我說:“老爸,我推自行車,和你們一起走。”妻也催說:“兒子,你先回去,明早要早起。”但兒子還是執著要與我們一起走路回家。我悄悄地到最外邊,妻默默地靠近我。就這樣,我在外,妻居中,兒子推著自行車走在最里邊。一家三口就像緩行的駱駝,安穩地走向溫暖的家。 想起前幾日,晚餐時,妻倒了一杯酒給我。妻說要與我干一杯。因為休假,所以難得空閑的妻很開心。喝了幾口酒的妻,略有醉意。盈盈笑語中,眼含三月春水,臉露出閣桃花。窗外的雨,點點滴滴落在塑料材質的雨蓬上,叮叮咚咚,似歡快的鼓點在小跑。看著為生活操勞的妻,我心里涌出一股幸福的旋律,旋律的情絲被雨聲拉得悠長悠長…… 看《夏洛特的煩惱》。被電影結尾時的鏡頭撼動。高高大大的夏洛特側彎著身,把頭靠在小巧的馬冬梅肩上。小道上,兩人迤邐前行。小道兩邊是怯怯的黃花,萋萋的芳草,還有在晚風中婆娑的綠葉。路的前方浮著美麗的晚霞。夕陽是一個技術精湛的攝影師,調整好最柔和的光線,搭配好最明媚的色彩,再咔嚓一聲,把這一個浪漫的鏡頭定格成永恒的畫面。 其實,浪漫也一直在我心里潛伏。一旦活躍,就會泛濫成災。如果可以,我也想要這樣的日子,花覆屋檐,好風相向。卿卿我我,情意綿綿。如果可以,我還想過這樣的日子,琴眠綠蔭,芳菲無盡。玉壺煮雨,竹籃提云。如果還可以,接一滴露水,用荷葉杯。接一片雪,用琉璃碗。接妻子纖纖素手倒過來的酒,用光陰盞。 風,像一把無情的掃帚,冷冰冰地緩掃過來。妻關切地問:“兒子,冷不?”兒子快樂地回答:“老媽,不冷,走得出汗了!”我輕輕拉住妻的手,妻的手有點涼。我把妻的手夾在我的雙掌中,呵了一口熱氣。妻沒抗拒我的愛意,也沒用言語表達謝意。但觸摸妻的手,我能明顯地感受到妻內心的顫動。那種顫動初如探頭的嫩芽,繼如漫山花開。 抬頭,能夠看到自家客廳的燈光了。燈光下的桌子上,一定有一碗熱氣騰騰的排骨湯,那是給放學夜歸的兒子準備的。窗前眺望的身影,是熱好湯等候家人歸來的雙親。燈光、餐桌、熱湯、身影應是這雨夜最溫情的歌詞,歸家的我們、傘下相依相偎的情侶、收拾地攤的夫妻、歡笑著的路人應是這雨夜漾動的音符。總之,在這雨夜出場的一切一切美好的情素,都在共同演繹一曲愛的輕音樂。 陳亦迅在《十年》中這樣唱:“十年之前,你不認識我,我不認識你……十年之后,我們是朋友……”十年,足夠一個人愛一場、夢一場、聚一場、散一場、等一場、錯一場……可人生又有多少個十年值得我們揮霍呢?十年中,又有多少光陰讓我們舍得浪漫呢?我追問自己。我想,還不如珍惜現在,就在今夜,在四季中每一個飄雨的夜晚,聆聽一曲紅塵戀歌,珍惜一段煙火真情。 我握緊妻的手,摟著兒子的肩,迎向家的燈光。 >>>更多美文:好文章
寂 寞 仿佛被針扎了一下 又扎了一下 比門前的柳樹瘦一些的身子 被夜晚輕易鋸倒 一只、兩只、數不清的啄木鳥 像一群趕制棺材的木匠 不要命地琢著 寂寞比一只蟲子藏得要深 一會在腳跟蠕動 一會又爬到后背 Loneliness As if being pricked by a needle Pricked once again Some bodies thinner than the willow in front of the door Are easily sawed down by night One, two, and countless woodpeckers Like a bunch of carpenters making coffins Are pecking them like crazy Loneliness hides deeper than a worm One moment wriggles on the heel The next climbs up to the back 玉 樹 一棵樹 栽在香爐里 琥珀 , 瑪瑙 , 綠松石 , 紅珊瑚 壓彎了幾根老枝 葉子上密密麻麻抄寫著 半本經書 一個人 , 身披袈裟 打坐在影子里 敲打著木魚 Jade Tree A tree Planted in a censer Amber, agate, turquoise, and red coral Their weight bent a few old branches Half a book of sutra scriptures Are densely copied on the leaves Someone draped in cassock Is meditating in the shadow While beating the wooden fish 十二月 燒旺的火爐 烤不熱零下的氣溫 一片葉子從冰面滑倒 再也沒爬起來 雪把一張白紙壓向墳頭 無孔不入的風 從衣袋里翻走殘留的往事 還沒回過神 一年時光就擦肩而過 December A hot stove of roaring fire Cannot warm up the sub-zero temperature A leaf slips down on ice And never gets up again Snow presses a sheet of white paper onto the grave The all-pervasive wind Rummages through the pockets And takes away the last bit of the past Before one regains his sense A year passes by like a flip of hand 平安夜 風像一群趕赴戰場的士兵 荷槍實彈奔襲著 寒冷在冰面完成集結 雪揮舞鐵锨 把邊界線上走動的身影 刻畫成圣誕老人 我獨自吃下半筐蘋果 與祖國互道一聲 平安 Christmas Eve * The wind is like a group of soldiers rushing into battle With loaded guns, charging forward The chills finish their assembly on ice Snow wields a shovel Portraying a moving figure on the borderline As Santa Claus Alone, I ate half a basket of apples Saying a greeting to my country: Safe and peace 冬 至 蘿卜、芹菜、羊肉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口味 我把自己的影子剁碎 拌一把相思做餡 搟薄一片殘陽 蘸上蒜泥 , 多放點辣椒 靠著火爐 慢慢地品嘗 孤獨 Winter Solstice Radish, celery, and lamb Different people have different tastes I chopped up my own shadow Made the filling with a handful of yearning Roll out a thin piece of the setting sun And dip in crushed garlic, with a tiny bit more chili By the stove Slowly I savor Loneliness 寒 冬 推開黎明的木門 被一陣風擋了回來 一堆木柴 烤焦了幾聲咳嗽 火葬場 蹲在黃昏的塬上 嘴里叼一根煙 月光背著一段往亊 跌進夢里 The Chilly Winter The wooden door that opened dawn Is bounced back by a gust of wind A pile of firewood Burned several coughs The crematorium Squats on the tableland of dusk A cigarette in his mouth Moonlight, carrying a story of the past Falls into dreams 大明宮 丹鳳門緊閉 繞過金水橋,就是宣政殿了 沒有帝王,也沒有臣子 不見了三宮六院,只聽玄武門外 一聲吆喝,一個朝代 連同它的興衰,在時光掄起的刀刃下 就此消失 Daming Palace The Phoenix Door is locked tight Going around the Jinshui Bridge, it is Xuan Zheng Dian Here, no emperor, and no officials either Harems all disappeared, only from the outside of Xuanwu Door A holler is heard — a dynasty Together with its rise and fall Under the blade wielded by time Has vanished 空也靜:原名魏彥烈,青海省作協會員。出版詩集《格桑花開》、《草原情歌》、《仰望昆侖》、《風舞經幡》、漢英雙語《輪回》等多部。獲昆侖文藝獎,唐蕃古道文學獎,詩歌春晚“全國十佳詩人”稱號。詩觀:快樂生活,安靜寫詩。 任誠剛 云南農業大學外語學院英語教授;云南大學滇池學院客座教授。主要從事 MTI 碩士研究生高級文學翻譯及英語專業翻譯理論與實踐課程教學。系中華(傳統)詩詞學會會員、云南省翻譯工作者協會理事。編著書籍:《旅美吟稿》(專著、1999)《英漢詩歌鑒賞比較與互譯》(2013)、譯著《漢英對照韻譯天安門詩抄一百首》(2016)《英韻周恩來朱德及陳毅詩選 50 首》(2019)等。擅長文學創作及翻譯,以詩歌韻譯見長。 >>>更多美文:自創詩
RWED188VE51WEF
苗栗調光簾推薦
台中塑膠百葉簾推薦 》陸居窗簾|口碑好評的施工團隊,用細節打造安心品質西屯窗簾推薦 》新家交屋後第一件事:預約陸居窗簾丈量大里調光簾推薦 》從毛胚屋到完工,陸居窗簾是我最安心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