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津螺旋堂(会津さざえ堂),正式名稱為「円通三匝堂」,位於福島縣會津若松市的飯盛山中腹,由在此地修行的正宗寺僧侶郁堂禪師所設計,建於寛政8年(1796年),是全球唯一一棟六角形、三層、雙螺旋結構木造建築物,由於十分罕見,在平成7年(1995年)被指定為國家重要文化財、亦被著名雜誌《Casa BRUTUS》評為東日本最佳建築、NHK評選為世界百名建築、以及獲得米其林綠色指南一星推薦等,是座極具獨特性的建築,也是會津若松代表性建築之一。
從東京車站搭乘新幹線「やまびこ号」列車來到JR郡山駅,轉搭「磐越西線」普通列車前往會津若松。
約76分鐘車程抵達JR會津若松駅。
把行李寄放在旅館,之後,來到「会津バス駅前観光案内所」這裡搭乘會津周遊巴士。
在会津バス駅前観光案内所前的「4番のりば」搭乘駛往東山温泉方面的「あかべぇ(小紅牛)」周遊巴士前往飯盛山下。
巴士車身寫了很多字句。
僅3分鐘車程就抵達「飯盛山下バスのりば」(從會津若松車站走過來的話,約二十幾分鐘)。
巴士站牌旁的和式屋舍為「飯盛山観光案内所」。
順著指標走到飯盛山下入口。
飯盛山下的商店街。
通往飯盛山上的電動坡道,需付費,售票處在右方。
要登上飯盛山有3種方法:一是搭乘電動坡道,花錢省力;二是沿當中落落長共183階的石梯拾級而上;三則行往左側白色建築「白虎隊紀念館」前有條登山斜坡步道,會先到嚴島神社,再通往螺旋堂。下山的話,就是後面二條路線擇一。
因為搭乘紅眼班機通宵沒睡,想到接續還有行程,所以先花錢節省體力上山去,買好的搭乘票券就直接投入電動坡道前右側木箱裡。
電動坡道分作二段,稱為:1号機、2号機。
電動坡道內部結構,從2号機俯瞰1号機。
電動坡道頂端出口,沿指標進行參拜路線。
登覽飯盛山腰,眺望會津若松地區,右側下坡路便是通往螺旋堂。
石碑前滿地櫻花瓣,鋪陳一地淒美浪漫。
坡道邊有「円通三匝堂」供奉稻荷大神明的小神社。
喜見櫻花掩映螺旋堂。
會津螺旋堂是座高 16.5 公尺的六角寶塔型木建築,平面呈六邊形,每邊長約3.4公尺,外觀極具特色,可看到層疊交錯的木構牆面形成螺旋狀。
世界唯一的螺旋堂。
「螺旋堂」是江戶時代後期在東北至關東地區常見具有獨特建築風格的佛堂,堂內為螺旋形迴廊,沿途排列三十三觀音像,循著步道參拜,就能朝拜到全部的西国札所三十三觀音像,不用各地奔波,成為庶民的夢想。雖然還有其他同名的螺旋堂,但沒有像會津螺旋堂內部有獨特的單向雙螺旋坡道結構,如此獨一無二的形式,被指定為日本國家重要文化財產。
售票亭,當時成人入料為400日元
立面入口屋簷為唐破風式樣。
會津螺旋堂入口處裝飾著三龍穿雲盤柱的雕刻,特殊的布局結構頗具特色。
龍雲木雕背面。
天花板與門楣橫樑都有雕刻裝飾,並貼有大量千社札。
懸掛於入口上方有郁堂禪師所提字的「福聚海」匾額,木框上也裝飾龍的雕刻。
上坡通道入口前有會津螺旋堂設計者郁堂禪師雕像。
通往頂層為順時針方向的木造斜坡。以螺旋的斜坡緩緩而上,上行是一圈半、下行是一圈半,總共是三圈。在江戶時代,根據齋堂的佛教儀式,在各地建造了齋堂,人們以順時針方向饒殿三圈來參拜,因而稱之「円通三匝堂」。
反身看向來時步道。螺旋坡道分為兩層,上下層各為獨立走道,在世界上其他各地罕見此種結構,此設計目的是為了讓眾多參拜者不會上下錯身推擠,可確保參拜安全。
會津螺旋堂原為正宗寺的佛堂,供奉著阿彌陀佛,斜坡上曾奉祀三十三觀音;於明治初期的廢佛毀釋之後,廢除了佛堂;1890年,在殿內原有觀音像的位置曾安置了白虎隊19位成員的人像;後來,改懸掛會津藩第八代藩主鬆平片隆編撰的《皇朝二十四孝》畫像至今,作為郡藩的道德教育宣揚。
頂層的「太鼓橋」入口(右方三角形步道)。
站在「太鼓橋」上仰望六角形折疊鏡面式的天井棚頂,天棚、樑柱及側邊牆上到處貼滿了「千社札」。
「千社札」是朝聖者通常將其貼在神社和寺廟上,作為他們到訪的證明,其上通常會寫有個人的姓名和居住地,也印有其他裝飾。榮螺堂的數量繁多的千社札宛如一個時代的印記,證明此地曾經深受民眾歡迎。
天皇蒞臨告示。
藩主蒞臨告示。
「太鼓橋」出口,接續往下的步道。
堂內榫接結構。
逆時針下樓步道。因為上樓和下樓是不同的路線, 皆呈單向通行,即使有為數眾多的參拜者也不會互相推擠,安全無虞。
步道左側為螺旋堂中心結構。
以6根柱子直立於堂內中央,透過柱間空隙隱約可見對向步道。
原設有觀音像的壁龕,上方刻有花紋裝飾。
現代人不貼「千社札」,直接用黑筆寫上到此一遊的文字──這是對待國寶建築的態度?!
出口在望,不知門板與木牆上粗大的字跡是否為蓄意留下?!
往出口的下坡終點有為飯盛山正宗寺開祖:殘夢大禪師坐鎮。
螺旋堂的出口。
從出口再轉至正門前廊。
螺旋堂前廊眺望宇賀神堂及朱印授与所。
宇賀神堂,是會津藩第三代藩主松平正容所建,建於寛文年間(1661年~1672年),明治23年(1890年)起同時供奉了在飯盛山自盡的白虎隊19士的靈像。
圓柱上面刻滿了經文的「供養車」,基座石台上是中國傳說中一種會吃夢的神獸叫「貘」,可轉動圓輪祈福,讓貘吞噬惡夢消除厄運。
返行坡道,沿著櫻花落瓣前往飯盛山其他景點。
CJ攝於會津螺旋堂前 @會津若松飯盛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