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心. - insideredguava 的部落格 - udn部落格
insideredguava 的部落格
作家:鬼頭刀 ^ _ ^
文章分類
    Top
    練心.
    2025/03/22 01:30:54
    瀏覽:728
    迴響:10
    推薦:24
    引用0
    /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不住而靜

    謂之靜心.

    /

    靜是心

    不是環境 ...

    /

    環境是兩邊.

    /

    靜是自己的耳朵

    不是別人的嘴巴 ...

    /

    所以世間虛幻?!

    不對,靜是真實!

    /

    為什麼靜是真實?!

    因為,安靜裡頭沒有相對!

    /

    安靜是什麼?!

    安靜就是「色不異空,空不異色」!

    /

    為什麼「色不異空」又「空不異色」?!

    因為色與空,是兩邊!

    ...

    為什麼「色即是空」又「空即是色」?!

    因為色與空,都不是中間!

    /

    因為

    安靜是中間

    /

    什麼叫做「色空不二」?!

    /

    為什麼說善惡樹從來都與善惡無關?!

    因為,善惡樹是一棵論斷樹、

    並且,善惡樹也是一棵兩邊樹!

    /

    須知善惡樹從來都不是一棵安靜樹 ...

    /

    回應
    全站分類:心情隨筆 心情日記
    自訂分類:不分類
    下一則: 淺談信仰.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迴響(10) :
    10樓. 水 羚
    2025/05/03 21:07
    練心

    中華文化對於「心」的用法非常多,也有不同的意境,佛陀說法49年都是在談「心」的問題,可見心對每個人非常重要。 


    看山、看水、看人、看事,看盡世間所有一切,卻很少有人「看心」,看盡世界美景奇觀,卻看不到自己的「心」。 


    心心心,小刀有什麼心? 


    分別心、平等心、迷惑心、覺悟心、嗔恨心、慈悲心、攀緣心、隨緣心、雜亂心、清淨心、傲慢心、恭敬心、自私心、奉獻心、煩惱心、菩提心… 


    心心心,小刀愛什麼心? 


    貪心、嗔心、癡心、妄心、真心、虛心、黑心、良心、惡心、耐心、愛心、怒心、喜心、凡心、佛心… 


    心心心,小刀是什麼心? 


    心悅誠服、心曠怡神、心猿意馬、心血來潮、心心相印、心無掛礙、心術不端、心手相應、心事重重、心神不寧、心如止水、心如刀割、心花怒放、心平氣和、心滿意足、心領神會、心靈手巧、心狠手辣、心力交瘁、心寬體胖、心口不一、心驚膽顫、心急如焚、椎心泣血、童心未泯、一見傾心、心寬體胖、人心不古、雲心月性、見獵心喜… 


    嘻嘻嘻~水羚還在練心





    9樓. sallychen
    2025/04/23 22:13
    謝謝你


    感謝你的闡述與說明,佩服你的細膩分析!

    我接受你的定義,【文字是一種容器】。

    所以它能承載〈思想〉與〈情感〉,更廣泛地說,接納所有的表達。

    我沒有挑戰的意思。當下,只是不解,語氣比較急切。

    為何【文字的工作】沒有意義?必須是【容器】才有意義?

    你的回答,從〔創作者〕與〔閱讀者〕的角度,分開來看,我就懂了!

    創作者認為,只要他真誠不偽,文字如何呈現,都是有意義的。

    閱讀者,如果他從中發現了什麼、體會了什麼,就是一種甦醒。

    「叩之以小者則小鳴;叩之以大者則大鳴...」,你是善於答問者。

    而且,你思辨的邏輯能力比較強,我心悅誠服!感謝,再感謝。

    /




    創作者叫做表演給人看,而閱讀者則是看表演的人,那是兩種心態與角度。

    沒事就好,不用謝、因為我也只是就自己先前表達作更明確的陳述罷了,都是文字工作。

    至於思辨邏輯這部分,基本上我談的是我的作品,我知道這些文字裏頭說什麼,所以我可以很條理地將它們剖陳出來,這種能力妳也有,若有誰請教關於妳作品的一些問題,我想妳應也能回答得頭頭是道,這基本沒什麼特別。

    ^ _ ^ 祝 順心!




    / 鬼頭刀 ^ _ ^ 2025/04/24 23:14回覆

    .

    PEACE 

    鬼頭刀 ^ _ ^ 2025/04/24 23:37回覆
    感謝上蒼對台灣這片土地的照顧,並祈請上蒼繼續保佑 中華民國 國運昌隆、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疫厲不起、火山休眠、颱風不侵、地震無襲、恐攻不臨、兵災不遇、無良自潰、詐騙伏法、黑道遇剿、毒販遭殃、兩岸和平,殺人者嚴懲、胡搞罷免的執政無能者倒台 鬼頭刀 ^ _ ^ 2025/04/24 23:38回覆
    8樓. sallychen
    2025/04/20 14:07
    請示


    你前面的留言說,文字存在的意義是〔甦醒〕,而非紀錄、描述、表達或者抒發。

    但〔紀錄、描述、表達或者抒發〕是文字的功能,是吧!

    那麼,〔功能〕算不算存在的意義?

    我覺得,〔甦醒〕是更高境界的存在意義。但功能也有它的〔價值〕意義。

    許多時候,書寫者與閱讀者,並不存在〔甦醒〕這個命題,而純粹只是寫或讀。

    我們都讀過〔思緒無明、陷溺無望〕的文章,或許是作者正在梳理與療癒,

    還不到甦醒地步。但你能說,這樣的文字,是不存在意義的嗎?

    比方說,我直覺言情小說不具甦醒價值。但或許這就是它敲醒虛幻、無明的

    存在價值。又譬如,唐朝許多志怪小說,情節都涉及精靈鬼怪,我也覺得

    那是作者的豐富想像罷了!世間不存在那些事。也非頭腦清醒者,會相信。

    但我們真能認定,它沒有〔警世〕的作用或意義嗎?

    你認為所謂的甦醒是,作者必須了悟〔緣起性空〕或〔諸相無常〕嗎?

    此時,我正書寫著心中的狐疑,向你請示。(表示不具備完全甦醒)

    那麼,呈現的文字,應該是屬於〔表達〕的功能。

    難道這也是〔不具備〕存在的意義嗎?

    /





    紀錄、描述、表達或者抒發這些都是屬於文字的工作

    人們拿文字來記錄,這裡紀錄是文字的工作
    人們拿文字來描述,這裡描述是文字的工作
    人們拿文字來表達,這裡表達是文字的工作
    人們拿文字來抒發,這裡抒發是文字的工作

    這是文字在進行四種工作時所各自具備的意義,裡頭並沒有觸及文字存在的真實意義。

    文字的本質叫作「容器」,而這個「容器」即文字存在的真實意義,但我在您上頭描述裡頭並未發現這個名詞,我的意思是 ...... 當我有了文字即容器這樣的認知之後,請問我還需要去介意文字具有紀錄的意義?!或者文字具有描述的意義?!抑或文字具有表達的意義?!還是文字具有「抒發」的意義?!

    什麼叫作「文以載道」?!
    若它不是容器,何以行載之用?!

    而甦醒發生於何處?!
    甦醒發生於閱讀者身上,我並沒有說這篇文章是針對創作者所寫的,妳有沒有想過一個問題,對一位創作者來說,也許他身上最容易出現問題的地方並非創作本身、而是閱讀。

    為什麼我要這麼說?!
    因為閱讀最需要是傾聽、閱讀最需要是同理。

    而如何藉由閱讀來甦醒我們身上那些沉睡的思想、感覺或者連我們都忘了的那些沉睡的什麼呢?!
    沒別的辦法,我們能依靠的仍舊只是傾聽與同理。

    其實妳並不需要用「請示」作回應的抬頭,因為這篇回應當中我看見滿滿的質疑與挑戰,坦白說它們並不太像是「請示」,況且我也不認為自己比誰更高尚到需要別人用到請示來面對我,不認同就不認同、不必讓自己如此違心的,而我想說的是 ...... 很明顯我寫文章的立足與面向和妳閱讀文章的立足面向恰恰是相反的,我旨在分享一位閱讀者的領悟,但妳所強調從來都是創作者的角度,這樣的討論在本質上充滿相對,但你必須知道一件事,就是妳不是我、妳並不能將我拿來作套用。






    / 鬼頭刀 ^ _ ^ 2025/04/21 22:16回覆

    鬼頭刀 ^ _ ^ 2025/04/21 22:37回覆
    感謝上蒼對台灣這片土地的照顧,並祈請上蒼繼續保佑 中華民國 國運昌隆、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疫厲不起、火山休眠、颱風不侵、地震無襲、恐攻不臨、兵災不遇、無良自潰、詐騙伏法、黑道遇剿、毒販遭殃、兩岸和平,殺人者嚴懲、胡搞罷免的執政無能者倒台 鬼頭刀 ^ _ ^ 2025/04/21 22:38回覆
    7樓. 鬼頭刀 ^ _ ^
    2025/04/17 23:17
    ......
    /





    靜是自己的耳朵
    不是別人的嘴巴 ...


    當一個人走入靜心,認知發生了變化

    我們都知道學習有三步驟,見山是山、見山不是山、見山又是山,其實這也相當於我們拿筆在紙上畫圓的三個階段,見起點是起點、見過程不是起點、見終點又是起點。

    見山是山,對比見起點是起點,這時內心明晰無比,因為腳步尚未啟程,一切仍在體會原點。

    見山不是山,對比見過程不是起點,這時腳步已經出發,見聞開始從心頭堆積,而認知也開始受到衝擊,當然原點亦同時遠離,但這裏有個問題,那終點呢?!請問身下這雙腳啟行的終點將會在何方?!

    你會發覺很多人不自覺將這階段視為學習終點,因為在人的習性當中有一根深蒂固的運作模式,這模式就是覺得只要情況出現改變就是好的、以為只要和以前不同就可以了、以為只要體驗全新的大抵便是了,但事情真是如此嗎?!這裡真是讓人們可以安然自處的學習終點?!

    恐怕不是,就拿學佛這事來說吧,所謂枯木禪進入境界大抵便是這麼個心境的終極位置,因為世間虛妄所以當自己好不容易跳脫虛妄便要求自己一直避開虛妄,並且拿這當標準將自己修到最純粹的地方去。

    然如此真能最純粹嗎?!

    答案恐怕不是,因為這樣的禪者心頭仍存在罣礙,意思就是他心頭依然存在害怕,他害怕自己被虛妄給染污了所以不碰、所以遠離,所以見山不是山!

    這是什麼?!
    這是瓶頸亦是極限,也就是他心頭過不去的坎。

    而這不好嗎?!
    須說這並沒有不好,因為我們人在做事有一事最重要,這事就是量力而為!
    如果只是為了虛名和虛榮而強迫自己去做超出能耐之事,那最後換來的、恐怕遠比眼前這見山不是山的處境更糟糕百倍不只,而如此做為坦白說亦非學佛該有的真正行止,因作為本身亦落虛妄。

    學佛強調信解行證,如果心頭遇上過不去的坎則人便不該勉強自己強行跨越,需思考自己所以如此當有什麼原因,不妨讓自己先冷靜下來找出過不去的原因,花點時間精神去找出那癥結,而此即謂之解;須得解後人方起行,否則雖仍移動但不過也只是走得糊里糊塗、人在路上但心未上路!

    由此知學佛並非沒有事做,學佛當作的事情很多,而它們基本都屬於向內做為之事。




    (未完待續.)





    /

    鬼頭刀 ^ _ ^ 2025/04/17 23:29回覆
    感謝上蒼對台灣這片土地的照顧,並祈請上蒼繼續保佑 中華民國 國運昌隆、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疫厲不起、火山休眠、颱風不侵、地震無襲、恐攻不臨、兵災不遇、無良自潰、詐騙伏法、黑道遇剿、毒販遭殃、兩岸和平,殺人者嚴懲、胡搞罷免的執政無能者倒台 鬼頭刀 ^ _ ^ 2025/04/17 23:30回覆
    6樓. 鬼頭刀 ^ _ ^
    2025/04/09 23:46
    練心的中場,休息一下
    /




    文字存在的意義是什麼?!

    是紀錄、描述、表達或者抒發?!
    答案都不是
    文字存在的意義叫做,「甦醒」!




    /




    很多時候你希望詩可以把話說得更白些

    但更多時候你會看見
    詩只是抓起一面鏡子朝著一張嘴巴映照它的沉默 ...





    /

    鬼頭刀 ^ _ ^ 2025/04/09 23:59回覆
    感謝上蒼對台灣這片土地的照顧,並祈請上蒼繼續保佑 中華民國 國運昌隆、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疫厲不起、火山休眠、颱風不侵、地震無襲、恐攻不臨、兵災不遇、無良自潰、詐騙伏法、黑道遇剿、毒販遭殃、兩岸和平,殺人者嚴懲、胡搞罷免的執政無能者倒台 鬼頭刀 ^ _ ^ 2025/04/10 00:02回覆
    5樓. sallychen
    2025/03/31 23:58
    心得


    你解說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我約略可領會。

    而我買的一本《金剛經‧心經》 (賴永海◎主編、陳秋平◎譯注)


    對這句「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的譯注與舉例,也非常清晰易懂。

    他說,唯有〔不住相〕、〔不偏執〕,才能把握實相。


    《金剛經》以布施為例,討論了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做到〔不住相〕。

    世人在布施時,每施一東西,即作功德想,於是〔施恩圖報〕,

    算計此布施行為,將積累多少的功德。


    但實際上,應以「三輪體空」的精神去布施,也就是要對:

    〔能布施的我〕、〔受布施的人〕、〔所布施的財物〕

    不產生任何的執著,方能證得〔離相無住〕、〔性空無所得〕的道理。

    ~~~~~~~~~~~~~~~~~~~~~~~~~~~~~~~~

    譯注者這般解說,多數人能懂!但人性很難如此〔沖虛淡泊,灑脫不著相〕。

    就算不斤斤計較於圖報,也很難都不置於心上!多半會有回饋的期待。

    這或許就是鼓勵我們要學佛的原因,從知道而落實去做到。

    即所謂修行吧!

    「風來疏竹,風過而竹不留聲;雁度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

    故君子,事來而心始現,事去而心隨空。」(引自 菜根譚)

    /



    .......

    但實際上,應以「三輪體空」的精神去布施,也就是要對:

    〔能布施的我〕、〔受布施的人〕、〔所布施的財物〕

    不產生任何的執著,方能證得〔離相無住〕、〔性空無所得〕的道理。

    ~~~~~~~~~~~~~~~~~~~~~~~~~~~~~~~~

    譯注者這般解說,多數人能懂!但人性很難如此〔沖虛淡泊,灑脫不著相〕。

    就算不斤斤計較於圖報,也很難都不置於心上!多半會有回饋的期待。


    ......



    ↑上頭這個段落節錄於妳最新的這篇心得回應,這裡我想我可以加入一點個人看法供您參考,但記住 ... 它們依舊不是討論,而是我個人就我看見的部分提呈出來罷了。


    首先,學佛最重要的事是什麼?!

    學佛最重要的事就是 ...... 不要把簡單搞複雜了,並且不要把別人的當成自己的!
    知道這是什麼意思嗎?!

    還記得妳上一篇回應,我給妳的回覆是什麼?!
    我說我不會將這當成這是一篇討論,我會將之看成是妳對於這些部分的體悟與理解,妳把它們提出來,那是屬於妳這個人珍貴的看法,如果我欲就此和妳進行討論,那麼我心裡就必須先做到一件事,就是我必須先將妳的回應內容視為是我的,如此妳所提出的觀點方能拿來套用我的觀點,而這便是討論的實際作為。

    而此刻我為什麼又要讓自己過來談論妳的心得看法呢?!
    因為從回應裡,我看見妳正準備將別人的心得看法拿來當成自己的。

    知道我說的是什麼嗎?!
    「三輪體空」!

    妳知道人的腦袋是個小宇宙嗎?!
    問妳一件事,妳覺得自己的腦袋可以裝下多少東西?!
    仔細去算一算,當妳以為自己已經將所有算全其實妳並沒有,因為它還在繼續裝,而且容量還很大,仍有很多空間裝不滿!

    佛家有一句話:「須彌芥子」,芥子說的是人的腦袋,須彌說的是腦袋裡的什麼。

    為什麼我說「三輪體空」是簡單複雜化呢?!
    我想這裡我問你一些事之後,妳應該就可以理解此刻我在這裡說的到底是什麼了。

    妳是一名老師,對不對?!
    那我問妳,妳曾經教過的學生有多少?!
    有很多,對吧?!
    既然有很多,那我問妳 ... 當妳在教導這些學生時期,請問當下妳的內心是不是正在計較一件事,正在計較著他們應該記住妳的教育之恩呢?!是不是同時正在計較,當他們出社會以後若再遇上妳,一定要記得報答妳呢?!

    但我問妳,妳有讓自己這般想嗎?!
    讓我猜猜,妳其實並沒有讓自己這般設想,對吧?!
    為什麼?!

    因為這是作為一名老師應盡的「本分」!

    所以,一個人應該如何讓他自己做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呢?!
    答案很簡單,「本分」二字而已!

    妳覺得我說出的這個答案合不合理?!
    如果合理的話,那我請問妳 ... 若我對妳說:「本分就是三輪體空!」,我請問妳妳該如何學習「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這件事呢?!

    其次,妳是如何讓自己去思考〔能布施的我〕、〔受布施的人〕、〔所布施的財物〕這三件事呢?!

    若我說妳必須依靠自己身上的〝計較〞來進行這件事,妳覺得呢?!
    為什麼我這麼說?!因為這三件事裏頭有「我、人、財物」,妳若不將身上的〝計較〞翻面成〝進行〞來處理它們,我請問妳將如何幫自己得出思考的結果?!

    而這麼做會怎樣?!
    這麼做之後,妳會得到一份思考結果,這份思考結果就是「我不該計較」,可代價就是 ... 妳讓自己身上的計較仍舊保持在進行中而不自知。

    所以知道我為什麼說那是作者他自己的體悟與理解,我必須說那方法也許適合他,但妳在接受之前身上最好還是要存有中道的認知,就是 ...... 那是他的,是不是適合妳這還有待商榷,對此妳必須持續體會及驗證。

    而我這麼說也沒有說作者提供的方法不好,我只說這是他的方法,而他的方法對我來說實在太複雜了。

    當然看到這裡妳也許會說,我這是拿文字在證明自己的方法比作者好,此刻妳若採用我的方法,那是否又會變成是妳拿我的方法置入妳這個人的運作當中?

    首先必須澄清,這裡並沒有我的方法這件事,因為我做的只是不斷地提醒妳去記起自己以前的那些心境與經驗罷了,那些都是妳的,裡頭並沒有我再多加了什麼在其中,所以說那不是我的、是妳的,妳只是忘記罷了!

    而當妳讀到這裡,我想請問妳一件事,請問此刻妳能否了解「本自具足」這句話的真實意義?!


    ^ _ ^ 這裡替大家感謝您還過來留言,祝 順心!




    / 鬼頭刀 ^ _ ^ 2025/04/02 21:54回覆

    鬼頭刀 ^ _ ^ 2025/04/02 22:10回覆
    感謝上蒼對台灣這片土地的照顧,並祈請上蒼繼續保佑 中華民國 國運昌隆、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疫厲不起、火山休眠、颱風不侵、地震無襲、恐攻不臨、兵災不遇、無良自潰、詐騙伏法、黑道遇剿、毒販遭殃、兩岸和平,殺人者嚴懲、胡搞罷免的執政無能者倒台 鬼頭刀 ^ _ ^ 2025/04/02 22:11回覆
    4樓. sallychen
    2025/03/28 11:58
    討論


    〔本自具足,心外莫求〕,這是佛陀的開示,也是學佛者的誡惕。

    或者說 ,〔本自具足〕是人〔蟄藏未顯〕的佛性,但人不自知,

    仍經常感受到「缺」而頻頻外求。求而不得,深覺痛苦而自陷輪迴。

    塵緣較深的人,都是這樣過著起起伏伏的日子,直到清醒或接近。


    〔本自具足〕除了有佛說依據;另外,我觀察是有〔心理因素〕的影子。

    比方說,一個人從小生長在比較健全的家庭,〔父母和睦,相處有愛〕。

    對孩子的關照,無微不至(非寵溺)。孩子在此環境中成長,充分感受到

    被呵護的安全感,自愛且獨立,努力而上進。在成長中,不斷肯定自己,

    如此健康心理,無須告訴他〔本自具足,心外莫求〕,他自然而然做到。


    會外求原因,多半來自於〔感到不足或貪欲〕,也有〔深層不安全感〕。

    心理因素,肇因於〔遺傳〕以及〔原生家庭教育〕,導致個性出了問題。


    但並非這般,而順任發展!個人需有〔覺察與體悟〕,慢慢改變與扭轉。

    如果只以〔修習佛法〕〔冥想靜坐〕去壓抑或滌除心思雜念,遠遠不夠!

    必須順其自然,將自己置於人際互動中去週旋流轉,靜心體會人我的關係。


    【真理示人,千遍不會;事件教人,一次就懂。】

    人生這條路上,〔經歷〕絕對比道理更像老師。當然,不能走到萬劫不復!

    這個世界,悟性高的人,不需太多經歷,便能趨吉避凶,行止如清風朗月。

    而多半需要經驗的挫折來磨練,一次比一次更知人性與自我的防衛和機智。

    當然,我們都期許自己是前者 ~〔心外無人〕,做自己的明燈,指引迷津。

    /




    在信仰當中,會外求的原因只有一個,叫做習性。

    就好像有錢人並不因為自己擁有財富而覺得自己不缺,在他們心中缺是一種常態,這推動他們的生命繼續地努力的掙錢。

    而這種觀察若將套在修習者身上依然可以發現同樣的情況,習性總是躲在修習者心中以不著痕跡的方式影響著他的思想與做法。

    個人不否定環境對一個人的影響,但出生環境並非是人們可以自由選擇的條件,妳提到的性格穩定、身心健康的觀察多歸屬在〝常〞的範疇,基本上這些人是好命的,因他們出生開始便不須以年幼心靈面對世上的〝無常〞,所以對這部分我不會如此看,因為時間還很長、可以觀察的部分還很多。

    其實修習佛法與靜坐冥想它的本身想就是在練習覺察與體悟,而方式也並非只有壓抑和滌除,也許他們真在裏頭找到了放鬆與明晰也說不定。

    但我理解妳說的這些話,只是我不會將它當成一份討論,因為它更像是妳對於這些部分的一種體悟和理解,那是條適合妳走的路而且妳發現了它,這很好當妳開始從自己的經驗和過往翻找答案,這表示妳已經不在原地踏步了,妳已經開始前進,這是很棒的事,因為妳找到自己的心,而它正是妳人生最好的指引!

    ^ _ ^ 順心 !




    / 鬼頭刀 ^ _ ^ 2025/03/30 16:13回覆
    鬼頭刀 ^ _ ^ 2025/03/30 16:16回覆
    感謝上蒼對台灣這片土地的照顧,並祈請上蒼繼續保佑 中華民國 國運昌隆、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疫厲不起、火山休眠、颱風不侵、地震無襲、恐攻不臨、兵災不遇、無良自潰、詐騙伏法、黑道遇剿、毒販遭殃、兩岸和平,殺人者嚴懲、胡搞罷免的執政無能者倒台。 鬼頭刀 ^ _ ^ 2025/03/30 16:16回覆
    3樓. 鬼頭刀 ^ _ ^
    2025/03/27 23:17
    練心.
    /




    本篇既名為練心,那麼這表示它不會僅僅只是一遍即止
    什麼意思呢?!

    就好比此文開頭所言 ...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如果你是學佛者,請問當你看到這句話的時候你會怎麼做?!

    聽你的回答之前,我想先說說個人的觀察...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在整句話中〝應無所住〞是一部分、〝生其心〞是另一部份,這是普遍認知最常出現的一種情況與習慣,我想這情況對你來說應該不陌生才是。

    那好,今天若有人是以這種模式看待這句話,你覺得這句話將讓他得到怎樣的理解?!

    若你問我的話,我會說這個人將〝應無所住〞這個部分當成一隻母雞了!
    看到這裡你一定很驚訝?!怎麼是母雞呢?母雞和學佛有什麼關係??

    別急,週知母雞可以生雞蛋,如此思維的他肯定將〝應無所住〞當成一隻母雞了,而且他還準備把〝其心〞當成那顆雞蛋來生,而此便是人們習法時最容易遇上的盲點!

    還記得世間事物存在具有一體兩面的這個條件嗎?!
    以前曾舉例〝翻銅板〞這件事,而這也就是中國太極學說 ... 世間存在陰陽,但陰陽不會同時顯現,它們總是輪流出現,就好比白天過後是黑夜,黑夜過後是白天,而這就是銅板的一體兩面,當一面顯現則另一面隱蟄,而當蟄隱的部分顯現之後,那原本顯現的則又步入蟄隱,如此周而復始即稱之為太極。

    那麼母雞生蛋是怎麼回事呢?!
    母雞生蛋,蛋卻不是母雞,這裡頭出現是兩份獨立的個體!

    這個人讓自己應無所住,跟著他便會生出一顆超然於世間的心,請問你思維裡是不是存著這樣的盤算或估量呢?!

    如果是的話,那我會說你其實也幫自己準備著一隻母雞,而且你很認真地想用它生出那顆叫做〝心〞的蛋來!

    佛陀說「本自俱足」,請問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意思和這銅板比喻是異曲同工的,它說的也就是一體兩面這件事,也就是心外不能得心、心外勿取這件事。

    這裡做個練習,佛陀說:「眾生本具佛性」,所以現在你身上佛性的狀態如何呢?
    你身上佛性的狀態是隱蟄的,因為外在的你並未表現出佛的樣子。

    看到這裡,我們再回頭過來瞧瞧「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這句話,請問一下此刻你對這句話的理解是什麼?!裡頭還有母雞嗎?

    我想應該沒有了才是!
    那你會怎麼看待這句話呢?!讓我猜猜你是否是這麼想的 ......

    當一個人無所住的時候,他的那顆真心便會自然出現,而為什麼會這樣?!
    因為在無所住之前,這人情況是有所住的,而當他有所住時真心是遭遇蒙蔽、是蟄隱的,所以當他無所住之後,這顆真心便自然從他的身上體現。

    這便是「本自具足」,也是「心外莫求」!
    而這好像也可以拿來說明,為什麼學佛時人需要「法輪常轉」,因為存在是由「色、空」所組成,因為世間萬物存在就像銅板一般具有一體兩面,而當人不轉動的時候,他就只好向心外求去了!

    總之,應該你是可以從這當中看見許多什麼,比如說見如來卻不以音聲、形象,而是以你這個人的體會與理解!




    /

    鬼頭刀 ^ _ ^ 2025/03/27 23:19回覆
    感謝上蒼對台灣這片土地的照顧,並祈請上蒼繼續保佑 中華民國 國運昌隆、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疫厲不起、火山休眠、颱風不侵、地震無襲、恐攻不臨、兵災不遇、無良自潰、詐騙伏法、黑道遇剿、毒販遭殃、兩岸和平,殺人者嚴懲、胡搞罷免的執政無能者倒台。 鬼頭刀 ^ _ ^ 2025/03/27 23:19回覆
    2樓. sallychen
    2025/03/22 16:57
    有感


    專注做自己喜歡的事,也可以達到心靜的效果。

    心靜,就不容易憂慮,也可以聆聽內在真正的聲音。

    尤其藉由書寫,更能達到體驗〔心流〕的喜悅。

    靈性生活,是一種隨時隨地的自我〔觀照〕。

    誠實看看自己的起心動念,然後梳理、引導或放棄。

    壓抑,比較不可取;萬不得已,也要暫放一下,再處理。

    練心,是一條漫長的路;但絕對是必須。

    有時,也需借助〔事件經驗〕推一把。更能成長!

    /



    專注,把精神向中間靠攏,有持中的味道 ...
    其實這也是攝影時調整焦距的動作,當焦距調至理想程度焦點即會出現,這時清晰是焦點、模糊是焦點以外的視野,道理是相同的。

    妳說的是一種很好的方式,心無旁鶩確實可以幫人作到靜心,它的作用叫忘我。

    ^ _ ^ 感謝留言,祝 順心 ~



    / 鬼頭刀 ^ _ ^ 2025/03/23 22:20回覆




    鬼頭刀 ^ _ ^ 2025/03/23 22:49回覆
    感謝上蒼對台灣這片土地的照顧,並祈請上蒼繼續保佑 中華民國 國運昌隆、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疫厲不起、火山休眠、颱風不侵、地震無襲、恐攻不臨、兵災不遇、無良自潰、詐騙伏法、黑道遇剿、毒販遭殃、兩岸和平,殺人者嚴懲、胡搞罷免的執政無能者倒台。 鬼頭刀 ^ _ ^ 2025/03/23 22:50回覆
    1樓. 鬼頭刀 ^ _ ^
    2025/03/22 01:29
    ......




    感謝上蒼對台灣這片土地的照顧,並祈請上蒼繼續保佑 中華民國 國運昌隆、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疫厲不起、火山休眠、颱風不侵、地震無襲、恐攻不臨、兵災不遇、無良自潰、詐騙伏法、黑道遇剿、毒販遭殃、兩岸和平,殺人者嚴懲、胡搞罷免的執政無能者倒台。 鬼頭刀 ^ _ ^ 2025/03/22 01:30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