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但實際上,應以「三輪體空」的精神去布施,也就是要對:
〔能布施的我〕、〔受布施的人〕、〔所布施的財物〕
不產生任何的執著,方能證得〔離相無住〕、〔性空無所得〕的道理。
~~~~~~~~~~~~~~~~~~~~~~~~~~~~~~~~
譯注者這般解說,多數人能懂!但人性很難如此〔沖虛淡泊,灑脫不著相〕。
就算不斤斤計較於圖報,也很難都不置於心上!多半會有回饋的期待。
......
↑上頭這個段落節錄於妳最新的這篇心得回應,這裡我想我可以加入一點個人看法供您參考,但記住 ... 它們依舊不是討論,而是我個人就我看見的部分提呈出來罷了。
首先,學佛最重要的事是什麼?!
學佛最重要的事就是 ...... 不要把簡單搞複雜了,並且不要把別人的當成自己的!
知道這是什麼意思嗎?!
還記得妳上一篇回應,我給妳的回覆是什麼?!
我說我不會將這當成這是一篇討論,我會將之看成是妳對於這些部分的體悟與理解,妳把它們提出來,那是屬於妳這個人珍貴的看法,如果我欲就此和妳進行討論,那麼我心裡就必須先做到一件事,就是我必須先將妳的回應內容視為是我的,如此妳所提出的觀點方能拿來套用我的觀點,而這便是討論的實際作為。
而此刻我為什麼又要讓自己過來談論妳的心得看法呢?!
因為從回應裡,我看見妳正準備將別人的心得看法拿來當成自己的。
知道我說的是什麼嗎?!
「三輪體空」!
妳知道人的腦袋是個小宇宙嗎?!
問妳一件事,妳覺得自己的腦袋可以裝下多少東西?!
仔細去算一算,當妳以為自己已經將所有算全其實妳並沒有,因為它還在繼續裝,而且容量還很大,仍有很多空間裝不滿!
佛家有一句話:「須彌芥子」,芥子說的是人的腦袋,須彌說的是腦袋裡的什麼。
為什麼我說「三輪體空」是簡單複雜化呢?!
我想這裡我問你一些事之後,妳應該就可以理解此刻我在這裡說的到底是什麼了。
妳是一名老師,對不對?!
那我問妳,妳曾經教過的學生有多少?!
有很多,對吧?!
既然有很多,那我問妳 ... 當妳在教導這些學生時期,請問當下妳的內心是不是正在計較一件事,正在計較著他們應該記住妳的教育之恩呢?!是不是同時正在計較,當他們出社會以後若再遇上妳,一定要記得報答妳呢?!
但我問妳,妳有讓自己這般想嗎?!
讓我猜猜,妳其實並沒有讓自己這般設想,對吧?!
為什麼?!
因為這是作為一名老師應盡的「本分」!
所以,一個人應該如何讓他自己做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呢?!
答案很簡單,「本分」二字而已!
妳覺得我說出的這個答案合不合理?!
如果合理的話,那我請問妳 ... 若我對妳說:「本分就是三輪體空!」,我請問妳妳該如何學習「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這件事呢?!
其次,妳是如何讓自己去思考〔能布施的我〕、〔受布施的人〕、〔所布施的財物〕這三件事呢?!
若我說妳必須依靠自己身上的〝計較〞來進行這件事,妳覺得呢?!
為什麼我這麼說?!因為這三件事裏頭有「我、人、財物」,妳若不將身上的〝計較〞翻面成〝進行〞來處理它們,我請問妳將如何幫自己得出思考的結果?!
而這麼做會怎樣?!
這麼做之後,妳會得到一份思考結果,這份思考結果就是「我不該計較」,可代價就是 ... 妳讓自己身上的計較仍舊保持在進行中而不自知。
所以知道我為什麼說那是作者他自己的體悟與理解,我必須說那方法也許適合他,但妳在接受之前身上最好還是要存有中道的認知,就是 ...... 那是他的,是不是適合妳這還有待商榷,對此妳必須持續體會及驗證。
而我這麼說也沒有說作者提供的方法不好,我只說這是他的方法,而他的方法對我來說實在太複雜了。
當然看到這裡妳也許會說,我這是拿文字在證明自己的方法比作者好,此刻妳若採用我的方法,那是否又會變成是妳拿我的方法置入妳這個人的運作當中?
首先必須澄清,這裡並沒有我的方法這件事,因為我做的只是不斷地提醒妳去記起自己以前的那些心境與經驗罷了,那些都是妳的,裡頭並沒有我再多加了什麼在其中,所以說那不是我的、是妳的,妳只是忘記罷了!
而當妳讀到這裡,我想請問妳一件事,請問此刻妳能否了解「本自具足」這句話的真實意義?!
^ _ ^ 這裡替大家感謝您還過來留言,祝 順心!
/
鬼頭刀 ^ _ ^ 於 2025/04/02 21:54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