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年
小刀詩人今天這麼安靜,就像靜止的宇宙,不知是哪一顆行星?運行在生命中所表達的信心是一種安靜的等待。
人們或許喜歡追求許多的理想,而理想與現實之間的差距,是一種能量的泉源,也是一種創造性的張力。
光年是在宇宙真空中所經過的距離,時間的靜止,張力在尋求什麼?只能釋放或減少,讓現實靠向理想或讓理想靠向現實,能夠實現哪種方法,就取決於自己的堅持。
然而張力是一種力量,當理想無法承受這股力量時,人們不再堅持,理想就無法實現,鐘擺的牽引亦靜止在稀薄的空氣中,因為天涯即咫尺,不近也不遠,距離的長短遠近,一切都在自己的心。
祝福詩人日日都美好
/
相信,意味著即使將雙手鬆開,卻依然不見遠離。
這個時候時間恆進,但距離卻是恆定,也就是距離本身的意義,在這累進的時間當中已經消失。
但我們知道距離是因相對而起,當距離的意義消失,這意味著相對的條件亦不復存在。
所以 ...... 從這裡我們就可以得到一份觀察
最近的距離並非咫尺,這是因為〝最近〞這個詞的本身具有難以量化的窘境。
除非我們可以找出一種擺脫量化的處理方式,用這種方式來理解這句話,那麼這話也許就有機會能說得通,而此刻我們手中正擁有「距離的意義消失」這樣的一份線索。
或許,當撇開量化的困擾之後,我們可以這麼理解這句話:「最近的距離是相信」,因為相信的存在,讓距離失去它存在的意義。
有人說:「最遠的距離,是明明就在眼前,但人卻總是看不見。」
這句話是有商榷之處的,因為距離存在是因相對而起,但此話當中相對並未被完整建立出來。
不過,我們若擷取上頭所得的結論 ...... 「最近的距離是相信」,那麼我們其實可以反推出另一個結論來,即「最遠的距離是不相信」,這份結論依舊基於相對產生。
時間的產生源自於相對。
距離的產生源自於相對。
速度的產生源自於相對。
能量的存釋源自於相對,比如張力的表現、縮力的表現。
而牽引的出現亦源自於相對。
而我們人,其實還各自存在著一種不相對,不相對之一叫做心,不相對另一叫做念。
為什麼說它們是各自存在的不相對呢?!
因為它們無法在同一個時間點存在,但它們可以在不同的時間之中各自存在。
就像銅板的兩個面一般,一次我們只能翻出一個面來,我們無法將一個銅板的兩個面於同一時間點一併呈現出來,即便它們本身存在就如同一個銅板的兩個面般相對著。
我們的心是出世間的,與相對無關。
而我們的念是世間的,是基於相對而起的。
二者看起來彷彿相對,但實際並無法真正相對,因它們不具備相對的條件。
心是相信,相信幫助我們離開相對
離開相對於是我們近了,因為距離的意義消失了!
^ _ ^ 祝水羚 平安快樂!
/
鬼頭刀 ^ _ ^ 於 2023/03/19 22:44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