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大學於1937年設置台大梅峰農場,總面積約1081公頃,分跨海拔900至2700公尺。長期致力於高冷地區園藝教學研究及示範經營。近年著手進行自然資源調查研究、造林復育及原生植物標本之蒐集保存、推廣環境教育等,2014年取得MOA(國際美育基金會)有機驗證,推廣友善環境耕作。
農場每年春秋兩季各對外開放兩個星期,其餘時段以教學與研究為主,並不對外開放,平日若想前往,需十人為一組,向園區提出申請,經核准後方可入內。故此知道的人無不翹首以盼,時時關注農場開放時段,一般民眾莫不翹首期待,一旦公布開放日期,紛紛前往朝聖。
梅峰農場2025年的開放時間,從三月十五日到三十一日,今年開放之初遇雨低溫數日,盼了數日後天氣放晴,我們避開周末時段,選在周二前往,不意車潮依然頭尾相銜,夾著七八輛遊覽車載了大量人潮,一時農場裡熱鬧滾滾,還未進入展區,就被臨時安排的生手義工們(看來她們比訪客還緊張,哨子聲或長或短或急的,如過年的鞭炮聲~聲聲催人!沒想到想避開人潮的,竟捲入鬧市中,我們只能以相反方向的方式去朝聖心中寧靜的山林,欣賞農場志工們辛勤準備的展品:
↑其實農場離埔里才四十公里,車過霧社後,路旁剛冒出芽的綠葉,水嫩水嫩的,彷彿能擠出水來,嫩綠林野入目,有如車行於紐約上州的鄉間小徑。
↑七拐八彎的,車一路迴旋而上,路過清境時,一抹黃彩映入眼簾,掏出手機隨手一按!老天,是座亮眼的洋房與湛藍晴空,難怪吸睛耀眼~!
溫室展場收集了一年來師生們研究的植物為主。
↑首先映入眼簾的是「臺灣一葉蘭」,一葉蘭的學名源於希臘神話中的女神Pleione,意指一葉蘭的花朵如女神般美麗。1909 年一葉蘭於阿里山首度被採集,1911年正式記錄發表,為臺灣最著名的野生蘭花之一。一葉蘭喜冷冽潮溼的環境,附生於臺灣中海拔山區,雲霧帶之常綠闊葉林、檜木林間或裸露的垂直岩壁表面,並有大量苔蘚植物、落新婦、異葉紅珠等植物伴生。
↑今年是蛇年,故展品中有一部份以「蛇」音為主。眼鏡蛇山蘇 Asplenium “Cobra”葉片呈現緊湊的皺褶狀,從正面看,就像眼鏡蛇筆地注視著你,是觀賞植物。
↑魚尾山蘇:英文名Crested Birds Nest Fern,中文又叫魚尾蕨、魚尾多足蕨、魚尾水龍骨、兔兒蕨。魚尾山蘇代表著吉祥、富貴,是多年生的草本植物。根纖細密集呈海綿狀,帶狀葉片螺旋狀排列,末端呈魚尾狀分裂。由於型態特異且植株緊緻矮小,適合都市居家環境種植,生長旺盛的植株與萵苣的造型相似。
↑龍捲風山蘇原產於台灣和東南亞一帶,因葉子以順時針方向生長,由上往下看呈漩渦狀,葉型特別就如同龍捲風一樣。
↑展品以「蛇」為主,這是如蛇類爬行一樣的蛇莓。
↑八角蓮(學名Dysosma pleiantha),又名獨腳蓮、八角盤,為小蘗科八角蓮屬的植物。
其葉供觀賞,其根莖有毒,是蛇或蟲咬傷的解毒藥(可治毒蛇傷),古人有句話說:「識得八角蓮,毒蛇可共眠!」事實上,八角蓮富含鬼臼毒素,只要一點劑量就會中毒;中毒後會產生噁心、嘔吐、舌頭發麻、全身無力、意識不清等症狀,嚴重時可能致死!
↑細葉鳳尾蕨,台灣特有品種,是「嚴重瀕臨滅絕的」品種之一,分布於中部中海拔山區,歸入鳳尾蕨屬(Pteris)的陸生小型草。
↑銀脈鳳尾蕨,別名:白羽鳳尾蕨、白斑鳳尾蕨、斑紋鳳尾蕨、銀脈鳳尾草、維多利亞鳳尾蕨;學名Pteris ensiformis Burm. Victoriae,鳳尾蕨屬多年生草本,廣佈於亞洲、大洋洲。植株叢生,具匍匐根狀莖,適合半日照溫暖潮濕的環境,宜在肥沃、排水良好的介質中生長。原種的銀脈鳳尾蕨,是青草茶主要原料,傳統作為清熱利濕、消炎止痛、涼血止痢等藥材。
↑銀白鼠尾草:可食用與淨化空間,原生地從加拿大西北地區、美國洛杉磯山脈,到墨西哥北方都可看到其蹤影,銀白鼠尾草的葉面柔軟毛茸茸的,喜歡排水良好的土壤,耐乾旱,即使土壤貧瘠也能生長。
傳統用銀白鼠尾草來淨化能量,燃點後的鼠尾草會冒出白煙,白煙有助轉化負能量和淨化空間。經燃燒的煙,可淨化人、物品、水晶、場所的磁場能量,還能清除負能量、思想和不良情緒,並淨化周遭磁場。故此,當情緒低落或消極,生氣或哀傷,心情緊張或心神不寧、受驚嚇時都可有效的運用。
↑兔尾草:為禾本科兔尾草屬之草本植物,因其花穗披有柔軟的細毛,狀似小白兔的尾巴,極為可愛,故名。兔尾草原產於地中海沿岸,為秋播之一年生草本,是耐寒性、耐熱性極佳的植物,即使在貧脊的土地也能良好生長,非常適合大量栽培。
↑左:刀傷草、馬尾絲:刀傷草為多年生草本。高15~45cm,全株具白色乳汁,莖單生或成叢生。分佈於台灣全島山地之路邊,溪旁等。全年可採取全草,揀去雜質,洗淨切段,曬乾或鮮用。
馬尾絲性性寒,味甘苦。具有消毒解熱、降壓、活血止痛、軟堅散結及理氣健胃等功用。主治流感咳嗽、咽喉發炎、口瘡、氣管炎、肺結核、肺炎、結膜炎、肝炎、膽炎、胃炎胃痛、胃出血、腹腔膿腫、盆腔炎、乳癰、便血、吐血、跌打內外傷、風濕病、瘀血氣滯硬結、黃水瘡、瘡癤腫痛、蟲蛇毒傷、皮膚病、陰囊濕疹及陰道潰爛等。外用主治皮膚病、皮膚潰爛、淋巴結腫等。用途雖多,但身體虛寒者不宜多服,單味也不宜長久服用。
↑右:狼尾草:可作飼料、編織或造紙的原料,常作為土法打油的油杷子,也可作固堤防沙植物。狼尾草全草可用來明目,散血。治目赤腫痛;根可清肺止咳,解毒。治肺熱咳嗽,咯血,瘡毒。
↑澳洲狐尾草又名紅花白頭翁,毛茛科銀蓮花屬,多年生草本植物,耐旱性極佳,花期長,幾乎整年都開花。
↑狐尾武竹:原產於南非,為常綠多年生草本植物,莖上小枝及假葉密生,猶如狐狸尾巴,帶有黃綠色光澤。總狀花序腋生,白色,具香味。
↑左:台灣原生種植物(名稱待查)右:德國虎尾草:除當作藥草茶之外,也被廣泛使用於料理,德國人製作香腸時使用鼠尾草,作為醃製品防腐,鼠尾草泡茶,有鎮定情緒和幫助消化的功效。
↑虎尾蘭(天門冬科)又名老虎尾,千歲蘭,置於室內有淨化空氣之效。
↑佛手虎尾蘭:佛手虎尾蘭對生存環境要求不嚴,是一種非常適合裝飾客廳、書房等的盆栽植物,其最大特點是能淨化空氣。據專家介紹,虎尾蘭可吸收室內80 %以上的有害氣體。
↑猫尾巴:屬於療癒系的多肉植物,造型千奇百怪,又名「貓尾巴」的仙人掌。
↑這花還找不到資料,希望知道的朋友能提供資料,謝謝。
↑玉山舖地蜈蚣(台灣栒子)台灣原生植物,生長於全島中央山脈中、高海拔 2,000~3,700公尺的山地,常見於向陽之草生地及裸露開闊地、岩原及岩屑地,為常見的高山植物之一。可作園藝觀賞,葉及果也可作藥用,喜馬拉雅山地區及大陸西南的居民用來作為止咳之用。
↑玉山懸鉤子(英文名Rolfes Raspberry):屬薔薇科(Rosaceae)原產於喜馬拉雅山、中國西南部及臺灣、菲律賓,成熟的果實洗淨可生食,味甜美。
↑玉山圓柏為喬木,分布於海拔3,400~3,950公尺,為臺灣生長海拔最高的樹種之一。植株生長高度會隨環境而有所不同,於強風處、環境極端惡劣時呈匍匐低矮生長的灌木,植株看起來枝幹盤扎曲張,造型優美。
↑十字秋海棠之一
↑左為觀賞植物—山螢袋,有為西班牙藍鈴花
↑礬根:能當明礬的替代品,用於固定染料的顏色。其特色是葉片的顏色會跟著不同的環境、季節和溫度而改變,堪稱植物界的變色龍。礬根像是自帶防寒衣般超級耐寒,可以在-15 ℃以上的環境中生長!
↑觀賞植物—紫唇,原產於歐洲至中東地區,是多年生的草本植物。
↑銀葉金魚草
↑「雪絨花」的學名為「高山火絨草的雪絨花」(Edelweiss)又稱高山火絨草、高山薄雪草,是歐洲著名的高山花卉。其堅韌、能忍受嚴峻環境的特質,讓她成為極緻的珍貴保養品原料。
歐洲民間醫學上常用雪絨花作為抗炎藥物,能緩解呼吸系統(扁桃腺炎、支氣管炎和肺炎)、腸胃系統(胃炎和結腸炎)和關節(風濕性關節炎)的炎症和疼痛,雪絨花的抗炎性也被廣泛應用到化妝品上,以避免皮膚受到太陽輻射所引起的慢性皮膚炎。
↑台灣喜普鞋蘭:台灣固有種,又名喜普鞋蘭,台灣袋唇蘭、台灣拖鞋蘭,分布於宜蘭、南投、花蓮,海拔 2,200~3,000公尺之間的山地,其中以合歡山、南湖大山、中央尖山及南橫天池一帶最常見。除作為觀賞外還可作為藥用,全草可活血調經,袪風鎮痛。治月經不調,皮膚瘙癢,無名腫毒;根及根莖:袪風除濕,活血通經,截瘧。治瘧疾,跌打損傷,風濕痹痛,蛇咬傷等。
↑玉山佛甲草:台灣原生種植物,常見於全台海拔2,500~3,900 公尺的道路兩側陽光強烈之岩屑地,裸露岩石或岩屑地,除觀賞外,亦具藥用,葉能滋養皮膚。泡茶飲可治咽喉潰瘍,慢性支氣管炎;葉之黏液可治灼傷,昆蟲叮咬。
↑太魯閣佛甲草:台灣特有的名種,生長在大斷崖峭壁上,水分稀少日照充足的地方,野外棲地的太魯閣佛甲草,完全暴露在強烈的日照下,葉子圓而厚實,由於在野外紫外線比較強,葉子呈現紅色小巧而厚實,如一串串小葡萄,看起來很像園藝的多肉植物。
↑太魯閣千里光(學名Senecio scandens)是菊科千里光屬的植物。別名九里明、蔓黃菀(台灣植物志)。傳說具明目的功效,使人能看到千里之外,因而得名。臺灣特有並且歸入瀕臨危絕的植物之一。
↑梓木草屬稀有物種,為多年生草本,具根莖,全株被小鋼伏毛。葉互生,匙形至倒披針形,花單一或聚繖花序;花新開時淡紫紅色,漸轉藍色或藍紫色。
↑太魯閣小檗:僅分布於臺灣中央山脈東部山區,太魯閣峽谷沿岸的山區、奇萊東稜、沿海林道索道頭附近石灰岩露頭等地。是台灣特有種的植物,屬常綠小灌木。葉脈屬簡單脈型,葉表油亮偶具蠟質,葉緣具疏鋸齒緣。
↑花蓮小檗:是一種有彈性的灌木,以其冬青般的帶刺葉子而聞名,葉子在秋天呈紅色,全年都有視覺吸引力。這種植物喜歡排水良好的土壤,能很好地適應陽光或部分陰影,並適應各種環境。黃色的花朵在晚春綻放,成為傳粉者的燈塔,隨之而來的是漿果,為野生動物提供了一場盛宴。
↑待查名字
↑清水山小檗Berberis chingshuiensis,台灣特有種,僅分布於花蓮清水山岩稜地帶。
↑插天山細辛,屬馬兜鈴科,是臺灣特有植物,瀕臨絕種。分佈於雪山山脈低海拔,和琉球種類比較像,近緣種沿南西群島分佈。
↑馬兜鈴科「插天山細辛」的花,由雄蕊和雌蕊合生成的單體構造,壺狀的花朵貼伏在地面像個陷阱!等著路過的昆蟲誤入,進而達到傳粉的目的。雖像陷阱,但植物還準備了如階梯狀的花冠筒,讓誤入的昆蟲得以脫困。
↑虎耳草,台灣與東南亞一帶虎耳草屬多年生草本,原產中國及日本。全株有毛;日照溫暖陰濕環境,耐陰性強,忌烈陽曝曬與高溫乾燥。傳統藥用植物之一,用於皮膚疾患、中耳炎、下痢、水腫等。日本作為山菜,採葉裹薄麵衣後油炸作天婦羅食用。
↑台灣山菊:台灣特有的變種,屬菊科。別名:八角烏、活血蓮、金缽盂、獨角蓮、一葉蓮、大馬蹄香、鐵冬莧。分佈於台灣中低海拔山區山坡地、路旁,尤以陽明山區最常見。
春之饗宴寫了幾天還寫不完,上面所介紹的只是展場的一小部份,看來得分上下兩集才能完整介紹了。從這些展品中,觀者深刻體會出準備者的慧心巧手,加上豐富的知識,才能鋪陳而出豐富而多元的展品。敬請期待下集,同時祝福每一位朋友吉祥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