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還原台灣史實 傳承尊嚴 ✨✨ - 157 的網誌 - udn部落格
157 的網誌
作家:徐百川
文章分類
    Top
    ✨✨ 還原台灣史實 傳承尊嚴 ✨✨
    2023/12/04 16:40:28
    瀏覽:606
    迴響:3
    推薦:62
    引用0
    中國時報 蘇香林/北市(家庭主婦) 2013年08月07日

    日本東京大學博士、台大教授、日本綜合研究權威,許介鱗教授在所著《日本殖民統治讚美論總批判》(文英堂出版社)書中,舉證歷歷,日本殖民之前,台灣是全中國最富庶的一省,也比日本富裕,其書中記載:

    「早在1860年台灣開港,外資在台已獲投資利益。而清廷派沈葆禎、劉銘傳撫台,自1874到1895年,20年的投資與心血建設,其成果讓日本隨軍記者寫下當時進台北城所見『…財貨金銀之流溢,人民之意氣高昂…』」

    故意忽視日據前富庶的台灣,只歌頌日據後的殖民建設,令人不解!

    日本強占台灣,台灣人展開長期的武力、非武力的反殖民抗爭。根據日本官方文書累積統計,50年間約近40萬台灣人遭受日軍警屠殺。為了嚴密控制、鎮壓反抗和經濟榨取,貫徹實施50年警察統治。

    才數十年前的歷史,台灣人凜烈正氣的抗日,已被漠視扭曲。積非成是,日本人的高壓統治及榨取,卻被美化、歌頌?是何道理?

    如台北市政府,可以花了9,200萬,復原殖民者的「西本願寺」,卻說沒有經費設置「台灣抗日史蹟館」?又如在北投溫泉季,先有讓台灣的小學生穿和服扛日本神轎,後有文化局長穿和服辦活動,還沾沾自喜是「文創」。

    日本命令八田與一建烏山頭水庫與嘉南大圳水利工程。不是為台灣農民謀福利,而是為奪取更多的台灣米與糖,供應日本。日據嘉南平原的農民吃到白米飯是奢求,曬乾或發霉的蕃薯籤幾乎是餬口的正餐。

    日據時代,台灣人沒因八田與一受惠;光復後三七五減租、耕者有其田,農民才享有因水利增產而受惠。馬先生,與其媚俗的歌頌八田與一,不如回頭肯定國民黨的土地改革政策更符史實。

    家母日據時代,被徵調赴南洋任隨軍護士,途中幸運躲過美軍轟炸,搭另一條船的友伴,卻不幸沉船喪生。這是她老人家一生最悲痛的記憶。

    我讀大學時,每月她都會以台式國語寫信來勉勵我,只記得她一再提及,慶幸因有台灣光復,終於可不受日人歧視為「清國奴」、「支那人」,可做堂堂正正的中國人。她一生中國人的認同,也從未妨礙她做一個台灣人的認同。

    坪林的南山寺,就是日據時期,當地鄉紳為抗拒皇民化,傳承漢文化於子弟,集資興建。南山寺絕非日據傳承漢文化於寺廟的唯一特例。台灣先民在日據高壓下,想盡辦法傳承了中華民族的文化命脈。

    豈能假藉「包容」,承襲李扁,扭曲日據史觀,埋葬中華民族主體意識?

    請以恭敬之心,還原先民抗日史實,傳承台灣人的尊嚴。

    回應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迴響(3) :
    3樓. 阿丙0.6
    2024/05/12 14:37

    殖民統治,母國的利益優先,無庸置疑。

    引進較好制度與較先進技術,也是事實,

    如公共衛生、土地調查、戶口普查⋯等。

    我們養牛馬豬禽也會關注牠們的衛生、環境、數量…等,這也只不過是後藤新平秉持「生物學原則」殖民台灣的必要措施。
    再說自清末以來,現代化也是中國推行的目標,只是中國的人口、教育負擔太重,戰亂頻仍,以致於難以進展。 徐百川2024/05/12 23:33回覆
    2樓. Cendy Lee
    2023/12/23 16:49

    也祝您假期快樂! 徐百川2023/12/25 10:11回覆
    1樓. 米若絲
    2023/12/07 10:52
    的確,嘉南大圳的工程完成時,也是台灣農民最艱困的時期。
    是的,當時這些地區的農民把嘉南大圳稱作「咬人大圳」。
    「三年輪作給水法」使農民則完全失去選擇耕種的自由,依當年給水的份量,等於實行甘蔗的强制耕作。又在必須繳納水租的經濟壓力下,農民虧損也得從事蔗作,否則日子都沒法過。

    而且收購甘蔗還對秤台動手腳,傳出「三個保正八十斤」的笑話。 徐百川2023/12/07 19:00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