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是因應網友「人面獸」而發表於部落格。拙作雖論及兩岸問題,僅屬初步嘗試,其結構、論點未臻成熟,歡迎批評與指教!
因為歷史背景與意識型態的因素,大陸與台灣五十多年來處於分治狀態。台灣在蔣家當政時代,與大陸的共產黨分庭抗禮,幾乎不相往來,至蔣經國時代末期才改採務實政策,開放與大陸之間的交流,兩岸互動日趨熱絡。但西元兩千年民進黨執政後,種種措施似乎又走回蔣家時代封鎖對岸的模式,導致兩岸關係再度陷入低潮。如何打破海峽兩岸之間的僵局,是當前台灣須極力改善的重要工作。
目前台灣在面臨大陸問題時,最大的困境是大陸對台政策日趨靈活與主動,反觀台灣對大陸政策又常採取「隔離」的手段而逐漸處於被動。大陸自從胡錦濤、溫家寶執政後,對台政策一改從前動輒恫嚇的態度,主張「寄希望於台灣民眾」,欲以溫和手段解決台灣問題。例如近來大陸給予台灣農產品進口免關稅、就學大陸的台灣學生在學費上待遇等同於本地生、台灣民眾可直接在大陸就業以及擴大台商的優惠等等種種措施,均顯示大陸逐漸以務實態度處理台灣問題。可是台灣在民進黨政府執政後,囿於意識型態,無法對大陸採取有利態勢。當大陸積極推動台灣學生赴大陸就學時,執政黨總統竟在全國青年國是會議上公開說,在其任內絕對不會採認大陸學歷,因為擔心大家都跑去大陸就學,反而會使台灣學校招生不足。其實這種說法有待商榷,台灣的教育問題由來已久,而非開放大陸學歷就會造成學校招生不足。若照這種思考邏輯,我們是否也應該都不採認世上其他國家的學歷呢?因為他們也會造成台灣學校招生不足。所以,這種無異鎖國的作法是不切實際的,由此也可知,政府對大陸政策較不考量現實環境層面,常以似是而非的理由搪塞。
海峽兩岸交流頻繁,勢不可擋,可是雙方又處於亦敵亦友的微妙狀態,台灣應抱持何種態度因應?或許比較好的方式是先從台灣本身做起,運用務實手段處理大陸問題,例如談到學術交流問題,可開放台灣學生到大陸重點大學就學,亦開放部份大陸學生到台就學,加速雙方交流。亦務實處理兩岸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問題,以台灣的高素質人力與開放的自由民主,不可能不對大陸產生一定的影響力。更何況,大陸雖改革開放的起步較晚,但民智漸開,對外交流日益頻繁,在這種改革開放的氛圍之下,大陸許多為人垢病之處勢將有所改變,海峽兩岸的爭論已久的問題屆時說不定才能夠真正地「和平解決」。
或許以上的說法會讓人嗤之以鼻說太過理想,但現今的兩岸與二十年前、四十年前的情況相比已大為不同,都是更加地開放與進步,而不是閉關自守,故步自封。現在又是處於全球化的浪潮之中,一個國家唯有與世界接軌,才能不被時代所淘汰。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