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真的是我嗎?有點雞皮疙瘩掉滿地喔。
週三中午在南昌路用餐後,去歷史博物館參觀兩個展覽~台灣蘭花百姿、陳國展版畫特展。雖然只有步行五分鐘的距離,但在36度高溫下,進入館內時已渾身濕透了。
蘭花百姿展區在一、二樓,樓下入口附近工作檯上有部筆電,可供掃描查詢相關資料,並可回答簡單問卷後,立即得知自己性格接近哪一類型的蘭花特質。這當然只是個趣味性的噱頭而已。↓↓↓
這個展覽不是純畫展,稱文物展可能較適合些,在史博館的介紹︰
展覽由國立歷史博物館與東京大學綜合研究博物館聯合策劃,串聯臺灣各領域典藏蘭花的重要單位,並邀集多位專精於蘭花科學與藝文領域的學者專家,從跨學科視角出發,多元呈現臺灣蘭花的美學、歷史與文化意涵。
本展以臺灣蘭花為主軸,展出逾兩百件橫跨自然科學與藝術文化領域的珍貴館藏。其中包含自東京遠道而來的明治、大正時期植物科學畫家渡部鍬太郎(1860–1905)、山田壽雄(1882–1941)等,與臺灣第一代植物畫家王仁禮(1909–1988),及當代傑出植物畫家中島睦子(1939–)的原作;臺灣日治時期珍稀蘭科植物標本與玻璃底片;近代蘭花圖案的裝飾設計,以及張大千(1899-1983)、溥心畬(1896-1963)、陳進(1907–1998)、席德進(1923–1981)等藝術大師筆下的蘭花繪畫。本次展覽跨越國界、時代與學科界線,譜寫一部豐富多元的臺灣蘭花文化史。
↓↓↓在樓上看見這片「相聚在臺灣」的文字時,可感受到執筆者字斟句酌,煞費苦心。尤其第二段的~
二次大戰後,海峽兩岸的畫家因時局的風雲變異相聚在臺灣…。
這九個字真有如神來之筆,吳佩孚,吳佩孚。
展區在五樓↓↓↓
四樓上五樓的地面投射燈光↓↓↓
對各種藝術,我都是門外漢,只能說︰雖不能至,然心嚮往之。
背景音樂︰Summertime
作 曲︰George Gershwin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 8樓. 水珠兒2025/08/05 05:31這是我的老東家,曾在此任職10餘年,不過近鄉情怯,近年未曾回去走動。加油!
- 7樓. Ryder2025/08/04 19:58
橫跨自然科學與藝術文化領域, 一個有趣的展覽主題。
也喜歡看畫展,純憑直覺觀賞,此生可惜缺乏藝術訓練 (書法例外),對於色彩我個人卻是有特殊的偏好。
原來是書法的專精者,失敬了。
我的字從小就寫得東倒西歪,
見不得人,可謂字慚形穢。觀畫,也是憑直覺,當然不曾受過這方面的訓練。
MLIN 於 2025/08/05 06:28回覆
至於蘭花百姿展,我是有些意見的。 - 6樓. 紅袂2025/08/04 11:05
他人看我、我看我自己、我看他人…這個「我」是一個很有趣的議題。
我,有時會膨脹,有時會自卑,有時會張狂,有時會安靜,有時自以為是,有時謙和有禮…「我」會因人因時因地而選擇以何種姿態或作為或抉擇呈現。
所以,人為易變之性,變的背後為保護與權衡利弊之作。若自己能接受,也認同,則無礙,反之,也不需牽強附會。他人懂不懂、明不明,都不及自心當下的理解、判斷與抉擇。
倒數第三張之版畫,深得我心。原來高高在上的神祉,主畫四周之圖像也可以充滿畢卡索風格,創造出一種傳統藝術與印象童趣的和諧感。
「我」,不僅有趣,也是複雜、令人困惑的議題。
初涉獵哲學領域的人,要上的第一課便是了解「我」。
你一口氣將「我」的百態寫得這麼清楚,
證明除了文字外,思考也是日常的功課之一。
我思故我在,早安。那張版畫~me too
MLIN 於 2025/08/05 06:20回覆 - 5樓. BJ周2025/08/03 20:51
陳國展先生已經辭世
他的版印是由誰提供呢?
- 4樓. 中子(東籬居士)2025/08/03 18:05
蘭花銷美多矣!如今遭逄關稅衝擊,愁眉難展。再看蘭花展,能不感慨!
蘭花千萬種,品種和貴賤本就有許多不同。殊不知,人海浮沉,也是命運殊異。浪花淘盡天下英雄,古今多少事,盡付笑談中!賞花,難免會引來許多的感慨,古往今來都是如此吧。
<藝文志>蘭名揚國際 成就王者香-從台北看古今蘭亭抒懷(附詩)
http://blog.udn.com/jong2020/171683916居士大作圖文並茂 美不勝收
內文提及失根的蘭花一節 令人感慨萬千
對多數人而言恐怕早無感 根 根是甚麼
只能說時空因素與拜教育政策改變影響吧至於關稅大刀影響下
MLIN 於 2025/08/04 07:16回覆
花農當自強 誰也幫不上忙 - 3樓. lillian2025/08/03 10:44
忘了說 一定要補上~
非常喜歡那句:
“當世界太吵 你的安靜就是力量”
美極了!
不過不能用錯地方
“不同意罷免” 是不能安靜的!
只是偶然的聯想
有點歪樓了 對不起啦!
日安
哈哈 那話美固美矣 只是對我而言肉麻點了 MLIN 於 2025/08/04 07:24回覆 - 2樓. lillian2025/08/03 07:03
謝謝費心介紹
近日一定得去欣賞參觀~
星期假日
平安愉快
- 1樓. MLIN2025/08/03 06:04史博館網頁上的介紹
當然都是黑字 紅字部分是我標示的 總覺得有點討論空間
最後兩行的結語雖是豪情萬丈 但是否與農業部合辦較妥若去掉純畫作部分 其他部分占比不低
日方或日治時期之份量尤重
這是我認為農業部應列指導單位或合辦單位之原因寫那篇文字之人
MLIN 於 2025/08/04 07:57回覆
雖是政治正確 但也守住了起碼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