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頂立的傳奇人生
林頂立小檔案
林頂立 (1908~1980)又名林一平、日本名林介之助、
綽號「十一龍頭」,「金門半山」等。出生於臺灣省
雲林縣莿桐鄉,少年時期就被日本極右派的軍國主義組織
黑龍會(こくりゅうかい,1901年成立,1945年解散)
在臺灣的分部吸收參與情報工作,負責蒐集臺灣社會情資,
因為表現出色,不久就轉入日本警視廳服務。其間曾赴
日本陸軍經理學校以及明治大學(Meiji University,創立於
1881年1月17日, 1920年正式升格為大學)經濟系讀書。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不久輟學回臺,正式成為日本
內務省特高課的高級特務,最初派在安南(越南)的西貢
一帶從事諜報工作,後轉至中國大陸汕頭、廈門從事地下
情報工作。但林頂立一直存有祖國意識,因此早在1930年前,
林頂立還曾經偷渡大陸報考過黃埔軍校,可惜並未錄取。
1933年林又再度利用機會到福建投奔國民政府,但當時
軍統尚未成立,不久又遇到1933年11月20日,李濟深、
陳銘樞、蔣光鼐、蔡廷鍇等人以國民黨第十九路軍為主力,
在福建發動的抗日反蔣事件,簡稱「閩變」,因此林頂立
不得不返回臺灣。之後就暫時專心在日本內務省特務機關
特高課內工作。短短幾年,林頂立憑藉天生的機智和幹練,
逐步成為福建廈門日本特高課的重要幹部。但他仍舊不斷
的找機會要加入國軍以抗日。
民國28年,陳策將軍因腳疾不得不辭去虎門要塞司令一職
轉赴香港就醫,但因左腳病情惡化,只得截肢,後就暫留
香港療養,因此有「獨腳將軍」之稱號。在港休養期間,
奉蔣中正命令接替吳鐵城(1888~1953)成為國民政府駐港
全權聯絡代表兼中國國民黨港澳總支部總書記,主要統領
國民黨駐港總支部、青年團、賑濟委員會…等機構,除了
保持國府與英國的官方聯繫管道之暢通外,陳策將軍還
奉命在香港統籌進行抗日工作,包括建立地下抗日力量,
並想辦法將各種物資運送到中國後方…等。另外英國政府
也曾與陳策討論若以後日軍進攻香港,中國軍隊是否可以
支援的問題。此時林頂立在混跡廈門的日籍臺灣黑道大哥
林仔滾(林滾)的介紹下,正式在香港拜見了陳策將軍,
之後再經由陳策轉介給軍統香港站站長王新衡(1908~1987,
時任軍統香港特別區少將區長),經王新衡的甄別而正式加入
軍統,成為國府潛伏在日本特高課內層級最高的雙面間諜。
民國28年秋加入軍統之後,戴笠任命林頂立為軍統閩南站
臺灣挺進組組長,並打入日本侵華機構興亞院,在汕頭、
廈門一帶從事反間諜工作並發展情報組織。從此,許多
有價值的日軍情報就源源不斷從林頂立傳給國府。其中
最重要的貢獻就是協助國府對日展開經濟作戰,即仿製
日軍在中國發行的鈔票,然後國府再利用這些偽鈔購買
大量的物資送到大後方。另外林頂立所領導的情報小組
也成功的將日本海陸軍在中國東南沿海佈防的情報準確
傳給國府,因此二次大戰後期,盟軍於太平洋以及印度洋、
南海一帶作戰計劃的制訂,大多以林頂立所領導的情報小組
所提供的情報來擬定。
日本投降後,林頂立奉派回臺擔任由軍統局於民國35年
改制而成的國防部保密局臺灣站站長,兼任臺灣省警備司令部
別動隊司令、研究室主任等職。據研究在二二八事件時,
林頂立曾結合臺灣各地黑道角頭成立了「特別行動隊(別動隊)」
直接參與鎮壓行動,因此在日後許多的調查文獻中,甚至
直指林頂立為殺害臺灣同胞的劊子手。或許因為如此,
在二二八事件結束後,林頂立就在後來擔任臺灣省煤礦公會
理事長及石炭調節委員會主委劉明(1901~1993)的幫助下,
正式從國防部保密局辦理退職,並創辦《全民日報》,轉型為媒體人。
民國40年11月,臺灣臨時省議會舉行第一屆議員選舉,
林頂立透過《全民日報》的媒體資源,幫助他自己與他所支持的
總共12位地方政治人物以高票當選省議員。12月11日,臺灣
第一屆臨時省議會成立,林頂立在爭奪議長寶座時,不敵台南
出身的黃朝琴(1897~1972),但隨後就以壓倒性票數打敗
劉啟光(1905~1968)與李萬居(1901~1966,為中國青年黨
資深黨員)當選省議會副議長。
不久林頂立出任《全民日報》、《民族報》、《經濟時報》聯合版
管理處主任委員。民國42年9月16日,這三報合組為
《全民日報、民族報、經濟時報聯合報》,由《民族報》的
王惕吾擔任董事長,《經濟時報》范鶴言擔任社長,林頂立出任
發行人。由於林頂立的情報淵源,所以有人說他當時仍舊身負
《全民日報、民族報、經濟時報聯合報》的新聞監管任務。
一直到民國46年6月20日,《全民日報、民族報、經濟時報聯合報》
才正式合併為《聯合報》,當時已轉任農林公司董事長的林頂立
仍舊擔任《聯合報》監察人一職,王惕吾之後將原有的
《全民日報》、《民族報》、《經濟時報》三報登記證繳還給內政部。
民國43年,林頂立辭去《聯合報》所兼職務,經國民黨
提名在家鄉雲林高票當選省議員,之後繼續擔任臺灣省
第二屆臨時省議會副議長。民國44年出任開放民營後的
農林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臺灣農林股份有限公司前身
主要為創立於1899年的「日本三井物產株式會社」,最初以
製茶為主業。民國34年臺灣光復後,國民政府接收並改名為
「臺灣農林股份有限公司」。民國44年11月,剛以奉迎玄奘法師(註4)
靈骨名義由日本返台的林頂立,突然以連續幫助非糧食業者購糧圖利、
違反糧食管理治罪條例被逮捕,於隔年5月遭判有期徒期8年6個月,
遞奪公權3年。
但是曾擔任調查局第一處副處長的李世傑(後在民國55年
被依匪諜罪逮捕)就指出:林頂立被判刑的真正原因其實是因為
他在日本與同為雲林同鄉、當時自任「臺灣共和國臨時政府」
大統領的廖文毅(1910~1986)密會所致。但林頂立接受偵訊時
向當時的保密局長毛人鳳喊冤說:他只是策反廖文毅不成,
所以未向上級報告。但毛人鳳並不採信,因此認定林頂立
顯然是想勾結廖文毅做「臺灣民主獨立黨」的內應,後毛將
全案呈報給蔣介石定奪。由於林為國府高級情治官員,後為
避免外界對於林案產生負面影響,因此最後決定「找個
經濟犯罪的理由,重重的將其徹底打垮」。
另一種傳言則指出,林頂立不甘心只擔任臨時省議會副議長,
串聯省議員要扳倒黃朝琴議長,事為保密局長毛人鳳偵知,
火速以違反「總動員法」的糧食管理治罪條例逮捕他,隔年
5月遭判有期徒期8年6個月,遞奪公權3年。
但是在獄期間仍然當選《聯合報》監察人。
民國48年,林頂立因病保釋出獄,本想重回政壇,但始終不得其門而入。
民國49年,政府研議開放民間保險公司的設立,據說嚴家淦先生
在福建擔任建設廳長時(民27),林頂立有過保護嚴家淦生命安全
的恩情,因而嚴家淦在臺灣第二度擔任財政部長任內
(47.7~52.12)決定開放民營保險業時,特別關照了林頂立,
讓他能順利拿到保險執照。但籌不出3,000萬台幣資本的林頂立,
因此透過當時擔任臺北市議會議長(44.1.16~58.12.25時擔任議長)
張祥傳(1903~1985)的介紹找上當時擔任第一屆臺北市議員蔡萬春,
於民國50年4月合作開創「國泰產物保險公司
(Cathay Insurance company LTD.)」,由林頂立擔任董事長、
蔡萬春則擔任副董事長與總經理,隔年政府第一次開放民間經營
人身保險業(壽險)時,國泰又順利取得人壽保險的營運執照
而成立了「國泰人壽(Cathay life Insurance)」
(政府第二次開放人身保險民營為民國81年)。
當時「國泰」這個名字就是由林頂立所取,意為「國泰民安」。
而嚴家淦除了幫助林頂立創辦保險公司,自己也掏錢買了
「國泰人壽」發行的第一張10年期養老保險。民國61年9月,
由國泰還特別派出專員將滿期金呈給當時已擔任副總統的
嚴家淦先生。隨著國泰的蓬勃發展,林頂立後又陸續出任
國泰人壽、塑膠、信託董事等職。但是到民國64年時,
當時擔任國泰人壽常務董事的蔡萬才,因佈局主導董監會改選,
自任董事長,因此與林頂立決裂,林頂立也從此淡出了國泰,
分手後林頂立回鄉投資企業。1970年創辦頂芳公司、頂興企業公司。
民國69年11 月 19 日林頂立因心肌梗塞過世。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