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瑞士法郎棄守與歐元掛鉤,新一波炒匯轉戰至丹麥幣克朗(Krone),由於瑞士央銀棄守點在持有外幣達到瑞士GDP的80%,所以炒匯者仍舊將錢不停的匯入丹麥市場,希望丹麥央銀同樣會挺不住壓力而棄守,再賺一票。
過去兩週內丹麥央銀已連續三次調降利息,目前是負利率的-0.5%,十年期公債為0.16%,七年期以下公債則從去年十二月起,已經進入負利率(附圖),丹麥央銀同時要求丹麥財政部停止發售長期公債。房貸債券則早已進入負利率,丹麥最大房貸銀行,Nykredit Realkredit A/S,聲明無意發行負利率房貸,但另一家銀行,Danske Bank A/S, 的房貸部門Realkredit Danmark A/S正在考慮,其他家銀行則願意發行三十年期固定利率1.5%的房屋貸款。
我們看到以上這些數據,或著如我們在前次貼文中所質疑:瑞士央銀究竟在服務誰?這些現象,證實很多經濟學家或媒體,都對貨幣不了解或有意誤導,從幾年前迄今我們所談的:低利率,需求不足,沒有通膨,主權貨幣,QE不是印鈔票,國債也沒有那麼可怕…等等,仍舊有很多人不明白。
我們真正應該關注的是人民失業率,逐漸墮入貧窮線以下的中產階級,以及如何促進經濟,試想:過去幾年,希臘失業的年輕人,不僅沒有生產力,白白浪費青春,撙節政策對於希臘還債能力會有幫助嗎?
當然,我們也知道銀行流氓的真正目的,是以低價收購有獨占性質的希臘國營事業,等到目的達到,他們就會同意放鬆赤字支出,屆時的希臘人民已經成為俎上之肉,任人宰割了。那時銀行流氓又會讓媒體宣傳:大家都有工作了! 是啊,奴隸還用擔心失業嗎?- 2樓. 時和2015/02/04 21:25
歐洲目前的問題在 很多人唱衰看衰歐元,甚至預測歐元區可能瓦解,造成歐元大逃亡。
瑞士、丹麥、挪威 三國都非歐元國,且三國的債信均為AAA,因此吸引各國資金流入。
這三國祭出 負利率 自然是不歡迎 國際熱錢,要讓國際炒家的成本抬高一些。
.
即便是在台灣,國際熱錢匯入,倘若三天內不投入股市或是債劵,彭總裁就趕人,避免再次發生炒匯的金融風暴。
中央銀行對金融管制遠超出瑞士、丹麥等國,以台灣的地位而言,是正確的做法。至於台灣財經首長對貨幣和通膨的了解,受到西方新自由經濟學(neoliberalism)影響太深,判斷錯誤,我們由前財經首長的文章可看出來。中國大陸也開始有西方名校,新自由經濟學教出來的經濟博士回國獻策,將來出問題的機會大增,我們等著瞧。 matt22 於 2015/02/05 05:21回覆 - 1樓. 摸 象 或 (不?) 著 木目2015/02/04 10:32
主權貨幣國家維持貨幣安定的力量在於國家的武力和產出,老蔣發行金元券失敗,勿寧說是武力失敗和產出不足的結果,短期而言,武力更是主要因素。
QE是以「準備」換取國家保證的債券,經濟體系裏的鈔票並沒有增加,所以和貶值也無關,日本QE多年,日幣貶值卻是安倍主政後刻意引導的結果,美國QE也沒有大幅貶值的現象,其實瑞士和丹麥央行的作為也可說是QE,都是以「準備」換取外幣(外國債券),擴大央行的資產負債表。如果外國投資(機)者將錢轉為國內投資或消費,才真正是進入經濟體系,否則都只是資產轉換罷了。說央行印鈔票的人,沒了解央行並不能花鈔票(spending),才會有許多誤解。又,投資並不是在次級市場(secondary market)買股票,投資是為了將來的產出所做的當下消費,例如:子女教育費,政府教育經費,成立新公司買設備,儀器等。
在國際央銀紛紛揚棄金準備的今天,黃金只是一種容易保存的貴金屬,當通膨和利息都低的時候,短期炒作可能有機會,長期持有則無意義,假如科技進步發現新的金礦脈,金價下跌不是沒有可能,歷史上白銀價格大跌的前例,您不妨找來看看。 matt22 於 2015/02/05 05:18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