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俠片從舊派打到新派,張徹處女導被退貨、胡金銓不歡而散---邵氏王國秘辛系列之九
2014/01/17 11:33
瀏覽7,016
迴響1
推薦9
引用0
武俠片、功夫片全盛時期,邵氏出了張徹、胡金銓、楚原、劉家
良四位大導演,張徹從小編劇一躍為百萬大導,但第一次當導演
,戲拍到一半就被邵逸夫退件; 胡金銓從小演員變成國際名導,
當時外號「小胡」的胡金銓,喜歡慢工出細活,但完全不被見容
商業體系打得精準的邵氏,與六叔不歡而散。
邵氏帶動中國電影新的武俠潮流,但最早在邵氏拍武俠片的,是
攝影師出身、曾和「小野貓」鍾情有過一段情的徐增宏,「江湖
奇俠」、「鴛鴦劍俠」都由他掌舵,當時張徹還只是小編劇,張
徹寫武俠小說,熱中武俠片,就和徐增宏搭檔,到攝影棚見習,
徐增宏說動邵逸夫,讓張徹試著當導演,拍了丁紅主演的「蝴蝶
盃」。
但只拍了幾場戲,六叔看毛片大為搖頭,不讓張徹繼續,臨陣換
了導演袁秋楓,對張徹是一大打擊,不過失敗為成功之母,張徹
努力向徐增宏學習攝影,受益匪淺,等他再度要求做導演,六叔
答應再試一次,用黑白底片讓他拍「虎俠殲仇」,這部片成績普
通,卻捧出新人王羽成為武俠片大明星。
張徹的武俠片自稱「新派」,有別於過去的「舊派」,舊派的武
功匪夷所思,手指一點就放出白光,俠客放出飛劍在空中你來我
往,跡近神怪,張徹的新派,強調武功比劃,刀劍交相必須真實
打鬥,一招一式都得交待清楚,打得乾淨俐落,殺得兇狠過癮。
張徹的武俠片還以陽剛為主,充滿男性粗獷與雄健的美,甚至隱
然有對男體美的崇拜,男主角每次決鬥幾乎都要脫掉外衣,露出
健美的肌肉,然後以一抵十,滿身浴血而亡,「獨臂刀」王羽受
斷臂之痛,在近乎受虐的身體磨練,終於成功報仇雪恨; 張徹的
電影還經常連場廝殺血戰不休,「金燕子」王羽與羅烈決戰受重
傷後,還要與嘍囉打到腸穿肚爛才罷休。
張徹在邵氏也首創用手提攝影機拍動作片,「獨臂刀」叫好叫座
,票房衝破百萬港幣,從此擁有「百萬導演」封號,70 年代他
以「報仇」拿亞展最佳導演,同期的「刺馬」與「馬永貞」都賣
座,「馬永貞」男主角陳觀泰最後一場渾身是血的大戰場面,充
滿血腥的悲壯情懷,被認為是張徹最圓熟的時期,張徹一手捧紅
王羽、狄龍、姜大衛、陳觀泰、李修賢、羅烈,紅星爭相要做他
的契仔(乾兒子),當時他在邵氏的地位,幾乎無人可匹敵。
張徹看人也很準,如今已是國際大導演的吳宇森,當年跟張徹做
副導,其實很想當演員,張徹拍「年輕人」除了狄龍、姜大衛,
需要第 3 男主角,兩大男星都推薦他,但張徹不答應,姜大衛
不服氣,偷偷安排好攝影棚讓吳宇森試鏡,但張徹還是不肯,只
說,「他還是專心往導演發展比較好。」吳宇森事後回憶說,「
當我自己還看不清自己方向時,恩師已經看到我的未來。」
張徹 80 年代曾與劉德華合作電影「上海灘十三太保」,89 年
底再執導「義膽群英」後,就處於退休狀態,張徹的電影生涯共
拍過 96 部作品,他為邵氏賺了不少錢,邵氏還支持他自組長弓
公司拍片,一直到他晚年,邵氏都提供宿舍供他與妻子居住。
胡金銓最早是演員,以金銓的藝名拍戲,外號叫小胡,他進邵氏
演過「畸人艷婦」、「大地兒女」,尤其以「江山美人」裡的大
牛讓人印象深刻,胡金銓集編導演多項才華,他編過「花田錯」
,「梁祝」擔任助導,初次當導演是「玉堂春」,等武俠片興起
,他以「大醉俠」一鳴驚人。
胡金銓與張徹不同,胡氏的動作強調美感,一招一式都很清脆,
極具美感,「大醉俠」的製作與細節都十分講究,衣物兵器頭飾
都有考究,全片重視氣氛營造,對打時的對峙與奔跑,構成重要
的前奏,「大醉俠」散發出的武打氣氛與節奏,已經為日後「龍
門客棧」與「俠女」舖陳更圓熟的技法。
胡金銓拍「大醉俠」時非常認真,慢工出細活,遲遲不見交片,
邵逸夫催了又催,大為生氣,賓主之間鬧得很不愉快,小胡受足
委屈,拍完「大醉俠」就心離開邵氏到台灣拍片,結果拍出「龍
門客棧」與「俠女」,成為世界聞名的中國導演,「俠女」得到
坎城影展最佳攝影技術獎,讓中國電影揚眉吐氣,「大醉俠」上
片到處轟動,邵氏才後悔放走胡金銓,但以胡大導慢工拍片,也
很難容於商業化取勝的邵氏環境。(待續)
(文/麥若愚,未經同意、文章不得轉載)
良四位大導演,張徹從小編劇一躍為百萬大導,但第一次當導演
,戲拍到一半就被邵逸夫退件; 胡金銓從小演員變成國際名導,
當時外號「小胡」的胡金銓,喜歡慢工出細活,但完全不被見容
商業體系打得精準的邵氏,與六叔不歡而散。
邵氏帶動中國電影新的武俠潮流,但最早在邵氏拍武俠片的,是
攝影師出身、曾和「小野貓」鍾情有過一段情的徐增宏,「江湖
奇俠」、「鴛鴦劍俠」都由他掌舵,當時張徹還只是小編劇,張
徹寫武俠小說,熱中武俠片,就和徐增宏搭檔,到攝影棚見習,
徐增宏說動邵逸夫,讓張徹試著當導演,拍了丁紅主演的「蝴蝶
盃」。
但只拍了幾場戲,六叔看毛片大為搖頭,不讓張徹繼續,臨陣換
了導演袁秋楓,對張徹是一大打擊,不過失敗為成功之母,張徹
努力向徐增宏學習攝影,受益匪淺,等他再度要求做導演,六叔
答應再試一次,用黑白底片讓他拍「虎俠殲仇」,這部片成績普
通,卻捧出新人王羽成為武俠片大明星。
張徹的武俠片自稱「新派」,有別於過去的「舊派」,舊派的武
功匪夷所思,手指一點就放出白光,俠客放出飛劍在空中你來我
往,跡近神怪,張徹的新派,強調武功比劃,刀劍交相必須真實
打鬥,一招一式都得交待清楚,打得乾淨俐落,殺得兇狠過癮。
張徹的武俠片還以陽剛為主,充滿男性粗獷與雄健的美,甚至隱
然有對男體美的崇拜,男主角每次決鬥幾乎都要脫掉外衣,露出
健美的肌肉,然後以一抵十,滿身浴血而亡,「獨臂刀」王羽受
斷臂之痛,在近乎受虐的身體磨練,終於成功報仇雪恨; 張徹的
電影還經常連場廝殺血戰不休,「金燕子」王羽與羅烈決戰受重
傷後,還要與嘍囉打到腸穿肚爛才罷休。
張徹在邵氏也首創用手提攝影機拍動作片,「獨臂刀」叫好叫座
,票房衝破百萬港幣,從此擁有「百萬導演」封號,70 年代他
以「報仇」拿亞展最佳導演,同期的「刺馬」與「馬永貞」都賣
座,「馬永貞」男主角陳觀泰最後一場渾身是血的大戰場面,充
滿血腥的悲壯情懷,被認為是張徹最圓熟的時期,張徹一手捧紅
王羽、狄龍、姜大衛、陳觀泰、李修賢、羅烈,紅星爭相要做他
的契仔(乾兒子),當時他在邵氏的地位,幾乎無人可匹敵。
張徹看人也很準,如今已是國際大導演的吳宇森,當年跟張徹做
副導,其實很想當演員,張徹拍「年輕人」除了狄龍、姜大衛,
需要第 3 男主角,兩大男星都推薦他,但張徹不答應,姜大衛
不服氣,偷偷安排好攝影棚讓吳宇森試鏡,但張徹還是不肯,只
說,「他還是專心往導演發展比較好。」吳宇森事後回憶說,「
當我自己還看不清自己方向時,恩師已經看到我的未來。」
張徹 80 年代曾與劉德華合作電影「上海灘十三太保」,89 年
底再執導「義膽群英」後,就處於退休狀態,張徹的電影生涯共
拍過 96 部作品,他為邵氏賺了不少錢,邵氏還支持他自組長弓
公司拍片,一直到他晚年,邵氏都提供宿舍供他與妻子居住。
胡金銓最早是演員,以金銓的藝名拍戲,外號叫小胡,他進邵氏
演過「畸人艷婦」、「大地兒女」,尤其以「江山美人」裡的大
牛讓人印象深刻,胡金銓集編導演多項才華,他編過「花田錯」
,「梁祝」擔任助導,初次當導演是「玉堂春」,等武俠片興起
,他以「大醉俠」一鳴驚人。
胡金銓與張徹不同,胡氏的動作強調美感,一招一式都很清脆,
極具美感,「大醉俠」的製作與細節都十分講究,衣物兵器頭飾
都有考究,全片重視氣氛營造,對打時的對峙與奔跑,構成重要
的前奏,「大醉俠」散發出的武打氣氛與節奏,已經為日後「龍
門客棧」與「俠女」舖陳更圓熟的技法。
胡金銓拍「大醉俠」時非常認真,慢工出細活,遲遲不見交片,
邵逸夫催了又催,大為生氣,賓主之間鬧得很不愉快,小胡受足
委屈,拍完「大醉俠」就心離開邵氏到台灣拍片,結果拍出「龍
門客棧」與「俠女」,成為世界聞名的中國導演,「俠女」得到
坎城影展最佳攝影技術獎,讓中國電影揚眉吐氣,「大醉俠」上
片到處轟動,邵氏才後悔放走胡金銓,但以胡大導慢工拍片,也
很難容於商業化取勝的邵氏環境。(待續)
(文/麥若愚,未經同意、文章不得轉載)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