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我們沿基隆河北上,穿過八堵鐵橋的大灣道、轉向東行
↓晨曦中,我們逆光飛翔,在基隆河上
↓剛過四腳亭、進入瑞芳區後,一座鮮紅鋼拱橋即映入眼簾,這慶安橋應該算是瑞芳區的玄關吧! 聽說區公所在該橋設置LED光雕,晚上點燈美輪美奐
過去有很長一段歲月,或者說是正值壯年期吧! 我們全心鍾情於名峰峻嶺的征討,對於在地郊山總是愛理不理。年過知命之年,突然覺得身體機能有逐漸隨時光流失、老化的現象。雖說心態上、攀峰登頂的壯志仍猶在,但就是少了那份南征北討的豪情,甚至不願再冒任何一點危險。說我識時務也好,人生似乎到了必要重新規畫登山版圖的節骨眼,於是決定往後登山都以當天往返的郊山為主。
今天清晨我們就搭上第一班公路客運,約06:30 抵達瑞芳火車站前,此行目的就是要開始實行「郊山健行」的計畫。不過,瑞芳只是中途站,接著還要轉乘一小段火車。
↓我們趁著等車空檔先去吃早餐,順便到附近市場逛逛
↓市場是最能感受地方特色與人情味的地方。我們在這裡買了一串香蕉,帶在路上享用
『瑞芳』的前身是臺北縣瑞芳鎮,2010年五都升格後,改制為新北市瑞芳區。
早在前清光緒年間,北迴鐵路宜蘭線尚未開設前先民因當時陸路交通不便,往來於臺北地區全靠基隆河水路運送補給,瑞芳對外水運接駁渡口以柑仔瀨,就是現在的柑坪里(合稱內瑞芳)已成為臺北地區往返於噶瑪蘭(今之宜蘭)之間者的必經之地。後來因為金瓜石及九份山區陸續發現金礦,採金人絡繹不絕。上山採金必先經由目前的柑坪里,適時基隆河接駁渡口附近,有一商家鋪號名為「瑞芳」,而其店店貨之日用品,可說是南北雜貨俱備,成為前往山區採金與往返噶瑪蘭中途補給及休息所。由於往來者眾多,都不約而同或口頭相約,都說「去瑞芳」,或「從瑞芳回來」聚集同行,沿襲成名。
↓「瑞芳車站」為臺灣鐵路管理局宜蘭線的鐵路車站。由於瑞芳附近觀光景多眾多,此站亦為九份、金瓜石、平溪、深澳等地的門戶,居交通樞鈕之地位
↓瑞芳車站的月台聯絡道被改裝成開放式的藝廊展示空間,讓人感覺印象深刻
接著我們又搭上往宜蘭方面的普通列車(區間車),約15分鐘在牡丹站下車。
↓「牡丹車站」位於台灣新北市雙溪區,為臺灣鐵路管理局宜蘭線的鐵路車站。由於客運量稀少、設備簡單,目前被列為簡易站,並指定由雙溪站管理
「牡丹車站」的售票時間每週一到五上午0600到下午0230。其餘時間無販售車票(即無人車站),但可使用電子票證。也就是說,從台北搭火車到牡丹站(或福隆之前的站) 只要使用台北悠遊卡就能搞定。
『牡丹車站』早期被稱「武丹坑驛」,原車站位於舊三貂口附近,1923年才遷到現址。
↓『牡丹站』往雙溪站途中有一斜坡,早期列車須加掛輔機才能攀爬前進,當初為降緩火車行駛坡度,便以長度換取坡度,導致牡丹站內有一個呈120度的大彎道,產生車頭尾互望的奇特景象,是台灣著名的半月型車站
↓出了『牡丹車站』、便看了到此次行程「貂山古道」的路標
雙溪區屬於新北市的市轄區,位於新北市東部,境內多山、因有牡丹溪及平林溪在區境內交會,故此得名雙溪。
『牡丹』是雙溪區內最北端、與瑞芳區相鄰的一個里。「貂山古道」則為昔日連絡雙溪與九份金瓜石之主要道路。
↓那就出發吧! (牡丹站前廣場)
↓牡丹里居民就分布牡丹溪兩岸 (福壽橋)
↓好雅緻的街燈
↓牡丹國小
出車站、通過牡丹社區,沿途會經過福壽橋、牡丹橋、牡丹國小等地標,但都無明確路標,幸好有居民可問路。
↓直到牡丹國小後方轉角的福德宮才又看到路標
↓由牡丹溪畔(政光一號橋) 眺望牡丹山(標高660m)
↓鄉間一古樸小廟, 原以為只是在地福德神,前去參拜才發現...
↓原來小土地公廟請到兩大慈悲來鎮座,一時佛光普照
↓途中經過三貂村政光路底的十三層山區,那有個「十三層老樹」的巴士站牌,一般來說此處即是「貂山古道」的起點
據說是因為當年開採金礦,此地有十三層台階而得名,此處的公車站牌為 (新北市心巴士F812牡丹-柑腳線),但只有在星期一至五營運。
↓轉進山道後,沿著山壁溪谷蜿蜓前行,放眼青蔥遍野、蝴蝶飛舞、野花爭艷,路況比想像中(古道)易行
↓牡丹溪邊發現疑似《白痣珈蟌雄蟲》?
珈蟌科、體長53-82mm,雄蟲胸、腹部綠色具藍色金屬光澤,翅膀深藍色不具翅痣,未熟雄蟲翅膀褐色,雄蟲腹端有尾鋏,雌蟲體色綠色或灰褐色,翅膀褐色,翅痣白色,本種以雌蟲命名。本屬一種,普遍分布於低海拔山區的淺溪或靜水湖泊,喜歡停棲葉端或在近水面上飛行,雄蟲色澤鮮艷,體態優美,常出現在溪流旁邊的樹林,喜歡陽光。
↓約幾分鐘、過了正光3號橋,在叉路上有一解說牌:「貂山登山步道」全程3.2公里、約110分鐘
由此分岔,若繼續沿溪走是往「燦光寮山」的登山步道。轉左上坡才是往「貂山古道」、路標里程是從這裡算起。解說牌和網路上查的資料相去不遠,所以我原本以為是小Case行程,問題是沒有人提到『牡丹車站』到登山口這段路。
↓誰料到光從『牡丹車站』到登山口這段路也要走3公里路
我們直接轉進「貂山古道」,路面雖還是平坦易行,風景亦如前所述,但這一路都呈"之"字形上升坡。爬行約30分鐘(800公尺),經石角厝前、就抵達「貂山古道碑記」。
↓「貂山古道碑記」是中途難得有樹蔭、椅座可供登山客休息之處
碑記內文:「貂山古道」緣于日本明治三十一年(西元一八九八年)因溪流中發現砂金,繼發現金礦,自此採礦者趨之若騖,先後築造運送礦產之輕便車路,興建礦務所醫療站等設施。此路亦成為先民來往瑞芳、九份與雙溪、牡丹從事買賣工作所必經之路。
昔時行人絡繹於道,同時亦營造出似真似幻浪漫淒美之山中傳奇--「無緣之墓」的故事。本古道全長約2700公尺,三五好友相邀漫遊於步道之中,除可鍛練身體之外,在芳林幽古中亦可領略青山草浪之美,引發思古之情懷。而以春臨大地之際,山崖之間杜鵑鐘萼繁花盛開,美不勝收,尤值玩賞。
墨客騷人題為「貂山春色」,詩曰:
策杖邀朋步野垌,三貂拾翠路瓏玲,
嵐光旖旎陽光白,柳色婆婆草色青,
大好春山爭綺麗,無邊金谷鬥芳馨,
是誰能繼王維筆,來奪乾坤入畫屏。
↓由「貂山古道碑記」開始,再往前是約1545公尺由鄉公所舖設階梯步道,路雖好走、但少了點「古道」該有的氣氛
這一路都在山崖之間行走,沿途並沒有什麼遮蔽物,故欲前往的人要記得作好防晒措施。不過,沿途的植物十分豐富,走來倒是趣味橫生。
↓「倒地蜈蚣」為一年生匍匐性草本植物,莖多分枝,具有4稜。 葉卵形或卵狀心形、銳頭、粗鋸齒緣、有柄。 四季開藍紫花,花期2 - 9月、腋生、總狀花序或單生花。其唇形花,下唇較大。 朔果,果期同花期的2 - 9月。 在原野自然生長且族群數量極多,分佈於中低海拔400 – 2500公尺的林緣、路旁或田野
↓野薑花的花期是每年五月到十一月,盛放於葉狀莖頂上,如白蝴蝶般翩翩飛舞於翡翠簪頭。野薑花含苞後盛放就只有一天的光景,它的生存目的似乎是要人們記著這刹那的美麗,將記憶永遠留在夏天,卻莫虛度光陰
↓野鴨椿是省沽油科的落葉小喬木植物,花黃白而細小,花柱2~3,含有1~3枚展開革質之蓇葖果,成熟時紅色果肉反捲裂開,形如雞腱,因此別名鳥腱花。夏季賞果,秋冬會落葉,花期三月
↓礦場事務所遺址:昔日礦務所係供採礦者辦公、休息及礦業產物堆置轉運中心,並成立醫療站提供採礦者及鄰近村民看病服務。原建築多用青石疊砌而成,間以磚塊興建。當時想必宏偉廣闊,現已荒煙蔓草,雜木成林,牆傾壁圮,人事全非,實有令人不勝今昔之比而發噓唏之嘆哉!
過「礦場事務所」遺址後,不久在約1.3k處就看到了傳說中的「無緣之墓」。
↓「無緣之墓」雖名為墓,但其實只是個紀念碑,此處有個小平台供遊客休息
故老相傳,此碑緣由有下數點:
一. 日據時代,一日本採礦技師奉派來台時,與論及婚嫁女友,相約二年返鄉後,共訂鴛盟,卻一去杳無音訊。其女友幾經波折,歷盡風霜,來台尋找,抵礦區,獲悉其男友已因病別世,悲慟之餘,乃豎此碑,以為懷念,黯然返鄉。
二. 相傳明治三十五年間,有一日籍採礦工程師,愛上本地一名女子,於是返鄉稟告父母,徵得同意後,回台欲予迎娶,其愛人竟已病故,傷心欲絕遂立此碑而歸。
三. 日本明治三十五年間,有二日籍人士,相偕來到雙溪尋找礦脈,不料一人摔落山谷,重傷而亡,其地點竟是礦脈所在。另一人有感於人生無常,無意開礦,攜同伴骨灰歸返日本。此時死者妻子亦來台尋夫,獲悉夫婿噩耗,即欲回日本,接其夫婿骨灰。時值九月,淒風斜雨,半途感風寒,加上傷心過度竟而病故。事後,當地居民有感於此位日本女性的堅貞,在其病倒之處,立「無緣之墓」石碑以為感念。
四. 日據時代,有日本人到此淘金,金未採到,卻傾家蕩產,於是立碑而去。
上述諸說,孰者為是,已難考據,惟識者辨之。
↓離開無緣之墓,海拔逐漸升高,貂山古道在V形山谷中、往標高500多公尺的北口爬升
約上午十點一刻,抵達貂山古道北口越嶺處(樹梅嶺),此處位於雙溪、瑞芳兩鄉鎮界山,為九份端起點、也是古道最高點。
↓往東邊眺望是燦光寮山(738m)、半屏山(713m)等連峰
嶺線上(貂山古道北口)有小平臺,角落有一座漆成鮮豔黃牆紅頂的小土地公廟,走近仔細瞧才發現又是一座廟中廟,外廟為保護裡面古廟而增建的水泥屋。裡廟為石造古廟名為「金山福德祠」,立於庚申年孟月,應是採金時期所立的土地廟,自1898年以來只有兩個庚申年,判斷立廟時間應是1920年。
↓貂山古道北口上的「金山福德祠」,為廟中廟形式,造型、樣式與配件都相當古樸,推測為日治時期,因樹梅礦場設立,使貂山古道使用率增加,而設立的土地公廟
除了土地廟,古道口前還有一個新立的石碑,紅色大字書寫「貂山古道」四字。石碑外有一條「草山戰備道」橫過,此路左邊出去接102線公路18.5K處、由樹梅坪下九份,或是接往大粗坑步道出猴硐,順道探訪吳念真導演的故鄉。往右走是「本山地質公園」南端入口與「燦光寮」的方向。
↓從草山戰備道眺望102縣道及大肚美人山(基隆山)
貂山古道雖然只到此,但全長3.2k的「貂山登山步道」、終點是在「本山地質公園」南端入口(接上黃金神社步道) ,因此我們繼續由古道口右轉「草山戰備道」。
↓「草山戰備道」這段路的景色跟先前完全不同,前面是順山壁而上、後段是海天一色
草山公路依地圖來看,岔路極多而且深入,最遠通至貢寮一帶。在金、九地區則途經最高的主脈燦光寮山、半屏山、草山等,其中燦光寮山最高(738m),半屏山(713m)、草山(715m)也都頗為險峻。
繼續閱讀。。。
- 16樓. Luye2013/07/22 13:37將行程作為人生旅程的規畫,是美好地養生之 道。讚!
- 15樓. 雁~《世說/德行第一》〔下〕2013/07/16 12:22Rinka 格主《小車站風情・貂山古道》懷古健行:沿基隆河北上過八堵入瑞芳,由瑞芳藝廊式車站轉大彎道牡丹站下車,開始一段古樸鄉村蓊鬱山光水色的「貂山古道」之旅。
Rinka 格主《小車站風情・貂山古道》懷古健行:沿基隆河北上過八堵入瑞芳,由瑞芳藝廊式車站轉大彎道牡丹站下車,開始一段古樸鄉村蓊鬱山光水色的「貂山古道」之旅。
福爾摩莎美景如織,貂山古道便是其一。引述 Rinka 格主本文:「貂山古道昔為連絡雙溪與九份金瓜石之主要道路/途經三鉊村十三層山區〈因早年採金十三層台階得名〉,為古道起點/經『貂山古道碑記』,題曰『古道探幽』;有騷人墨客題《貂山春色》七律....」沿途奇花珍草、古蹟峰巒,美不勝收!
感謝光臨!
Rinka 於 2013/07/17 10:40回覆 - 14樓. 張鳳哈佛 哈佛問學錄 得首獎2013/07/13 00:50好多朋友都愛踏尋古道...您倆過去太冒險了...常被嚇得為您倆捏一把汗!
在美麗之島,我們的我們常贊嘆高山深谷,婆娑之洋...無盡的美景...值得細心
再探,無緣故事悽美...素雅的瑞芳車站的月台聯絡道,仿彿置身歐洲藝術街巷...
我並非那個101 FLASH MOB 構想者,只是感動,引用希望廣傳故鄉之歌唱...多謝!
- 13樓. 思于2013/07/12 11:44佩服
剛退休時天天出門走步道
貂山古道
我老公家鄉
讀起來特別親切
- 12樓. 黑皮皮2013/07/12 00:23
哇~~~
介紹的可真詳細呢
讚!!!
感謝閱讀!Rinka 於 2013/07/12 11:30回覆
- 11樓. 我是查德2013/07/12 00:12文章寫得好棒
照片拍的也很美
很棒的景點喔!
感謝閱讀!Rinka 於 2013/07/12 11:30回覆
- 10樓. 賈爸2013/07/09 07:01
無緣之墓
第三個傳說比較與名不符 --- 他們是有緣夫妻,立碑的話
應該刻 "尋夫涯" 或 "日本孟姜女"
- 9樓. 蘋果媽&無尾熊爸2013/07/08 20:01這種爬山行程我們家還沒辦法成行
可能要等孩子們大一些囉 - 8樓. 張佩倫2013/07/08 19:52好細膩ㄉ介紹 好漂亮ㄉ照片...(pp108148@yahoo.com.tw)感謝閱讀! Rinka 於 2013/07/12 11:27回覆
- 7樓. 需仁2013/07/08 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