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懿宗朝時有一個悟達國師,名叫知玄。在他還未顯達之時,曾與一位僧人在京師中邂逅,這名僧人患有迦摩羅疾,眾人皆厭惡他,而知玄剛好是他的鄰居,時時關懷慰問他,一點也沒有厭惡他之心。
僧人感懷他的義風之行,在將離去之時告訴他,以後若你有難,可往西蜀彭州的九隴山相尋,其山有二顆松樹做為標誌,便是我居住之處。
後來知玄,因道德昭著,被唐懿宗封為悟達國師,唐懿宗對他非常禮遇,親臨封師的法會,並賞賜他用沉香所做成的法座。忽然有一日,悟達國師的膝上,生了一個人面瘡,眉目口齒俱備,還要以飲食來餵它,跟人沒有什麼兩樣,瘡生人面,生活起居之痛苦難以言喻,遍召群醫,束手無策。
就在無計可施之時,悟達國師想起了,昔日僧人所說之語,便入九隴山相尋。當時天色已晚,環顧四周找尋,乃見二松出現於雲霧之間,知其所言果真不假,便循著二松的指引找到僧人的住處。
不料僧人早已立於門首,恭迎悟達國師的大駕光臨,兩人相談甚歡,僧人並知悟達造訪之因,知道他為瘡生人面之疾所折磨,安慰他此疾沒什麼大礙,請他留宿 一夜,此山之下有一泉水,明日用此泉水清洗後便可醫治瘡疾之苦。
當黎明之際,悟達便在僧人的弟子帶領下到泉水之處,正要掬起泉水之時,此時人面瘡遂之大呼不可清洗,便問悟達,你博學多識,考究古文,可曾讀過西漢書【袁盎晁錯傳】,悟達回答曾讀過,既然讀過你知不知道袁盎錯殺晁錯之事,你的前世就是袁盎,而我就是被你錯殺之人晁錯,被錯殺之怨恨,累世要向你索命,但因你十世都為高僧,戒律精嚴,有守護神的保護,我無法接近你,現在因為你受封為國師,深得唐懿宗的寵信,過著奢華的生活,並起了名利之心,於道德有損,我才能趁隙化為人面瘡要加害於你,今蒙迦諾尊者〈指僧人〉的渡化,洗我以三昧法水,自此以後,與你的恩怨一筆勾消。
悟達聽完以後,凜然魂不住體,膽戰心驚,趕忙掬水清洗,但卻其痛徹髓,絕而復甦,醒覺時其瘡已經不見了。乃知僧人非等閒之輩,乃聖賢混世,想要回到僧人所居之處瞻敬答謝,回顧其處,卻已不復見。
後來,悟達深感此事之殊異,深思積世之怨,若非遇到聖人,何能得釋,因此述為懺法,朝夕禮誦,後傳播天下。這部經就是佛教的很有名的寶經【慈悲三昧懺法門】的由來。
世界上有些疾病,是醫藥無法醫治,或無法找出病因,有些是無法解釋的罕見疾病。如果你像悟達國師一樣,生了個怪病,那你的病不是病,可能是一種【因果病】,你可誦此經誠心全意的懺悔,這就是悟達國師要流傳此經的用意,要遇迦諾尊者點化,實在不易,因為悟達國師十世為高僧,才能穫得尊者知遇之恩,所以特地流傳此經,可使往後受因果病之苦的人,穫得解脫及開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