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金門鎮總兵署位於金門縣金城鎮浯江街53號(後浦東門),是金門重要的歷史建築與文化地標,現為縣定古蹟,作為文物展示館對外開放。它不僅承載清代金門的軍事與行政歷史,也見證了明清時期後浦地區的繁榮。
1. 歷史與背景
起源:
清金門鎮總兵署的前身為明朝萬曆年間(1601年)進士許獬的書齋「叢青軒」。許獬(1564-1600),字子遜,號鍾斗,金門人,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高中會試第一,人稱「許會元」,後授翰林院編修,因才華出眾,其書齋「叢青軒」成為文人雅士聚集地。
改建為總兵署:
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首任金門鎮總兵陳龍上任,當時金門城(今金寧鄉古寧頭一帶)因明末戰亂與海禁遷界政策而衰敗,後浦(今金城鎮)人口興旺。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陳龍考量後浦的地理與經濟優勢,將總兵署從金門城北門外遷至「叢青軒」舊址,改建為金門鎮總兵署,作為清代金門最高軍事與行政機關。
清金門鎮總兵署原為「叢青軒」,相傳是明萬曆辛丑年進士許獬讀書的地方,康熙年間,總兵陳龍將總兵署遷建於此,多次改建後成為現在規模,1915年金門設縣,總兵署仍為最高行政中心,歷經金門縣公署、金門縣政府、行政公署、金門防衛部等,現在是金門經典觀光景點,也是縣定古蹟之一〪
清朝時代軍事編制,設有「鎮」層級,由「總兵官」統率之,總兵官也稱「總兵」或「總鎮」,為地區最高軍事指揮官。清代,共出現三個總兵署,一是臺南的臺灣鎮總兵,一是澎湖鎮總兵,另一個就是金門鎮總兵。只有金門總兵署完整保存下來,並以「清金門鎮總兵署」名稱,指定為臺閩地區第三級古蹟,歷經300多年歲月的古老建築,經過8年多整修,於民國93年10月16日正式揭牌開放,以史料展示館型態展現,遊客到金門必訪的景點之一。
2. 建築特色
清金門鎮總兵署為典型的清代官署建築,融合閩南傳統與衙門規制,布局嚴謹,氣勢恢宏:
結構與布局:
建築為三進式閩南合院,占地約600坪,包含前院、正廳(公堂)、二堂(議事廳)、後院(官邸)。整體座北朝南,採「前堂後寢」格局,符合清代官署規制。
正門:位於東門,門額懸「清金門鎮總兵署」匾額,門前設照壁,增添威嚴。
公堂:第一進為審案與議事的公堂,設公案桌、蠟像(模擬清代審案場景),上方懸「明鏡高懸」匾,兩側有「威武」牌,營造肅穆氛圍。
二堂與後院:二堂用於內部會議,後院為總兵居所,設花廳與庭院,生活機能完善。
建築元素:
紅磚與石材:外牆以金門當地紅磚與花崗岩為主,屋頂為硬山式燕尾脊,展現閩南建築特色。
木構與雕刻:內部木結構梁柱精緻,部分窗棂與門框有簡單雕花,雖不如民居華麗,但具官署的端莊氣質。
地牢:公堂下方設有地牢(現為展示區),用於關押犯人,入口狹小,增添歷史真實感,是遊客熱門體驗點。
修復特色:
2002-2004年修復保留原始結構,復原公堂蠟像場景與地牢,新增文物展示區,展現清代官署的運作樣貌。修復後的建築古色古香,成為金門最具代表性的清代建築之一。
清代陳龍所設金門鎮總兵署,位於今金城鎮市區中心,前身為明代會元許獬住宅,建自許獬祖父,其中有「叢青軒」,為許獬讀書之所。許獬為金門著名才子,竟英年謝世,身後家道中落,佔地寬廣住宅,乃成了遷駐後浦現成總兵署。
景點與體驗
文物展示館:
總兵署現作為文物展示館,展出清代金門的軍事文物、總兵名錄、許獬的《叢青軒集》與文人墨寶,介紹金門鎮總兵的歷史沿革與後浦發展。
公堂蠟像:
公堂內模擬清代審案場景,設總兵、師爺、衙役與犯人蠟像,生動重現「升堂」情境,搭配「威武」喊聲效果,讓遊客彷彿置身古裝劇。
地牢體驗:
地牢位於公堂地下,入口狹窄,內部陰暗,展示清代監禁設施,遊客可進入體驗,感受古代司法的嚴酷,是熱門打卡點。
免費導覽:
提供免費中文導覽(需提前預約,聯繫金門縣文化局:082-323733),講解總兵署歷史與建築細節,適合深度遊客。
攝影亮點:
正門的「清金門鎮總兵署」匾額、公堂的「明鏡高懸」匾與地牢入口,是復古風拍照熱點。夜間燈光點亮,建築更顯古樸魅力。
清金門鎮總兵署古幹參天的老木棉,有「金門老樹王」之尊,即使在臺灣本島,也無如此高大的老木棉可與之相提並論;最難得的,是此木棉王至今仍生意盎然,每年春末夏初,滿樹開滿鮮豔的木棉花,遠近可見,令人歎為觀止。
木棉在金門是相當常見樹種。木棉樹約在每年的三、四月左右會盛開火紅花朵,壯闊的樹圍與花海剛好和金門鎮總兵署紅磚燕尾相互映襯,成為金城市區內最動人的景觀意象。
「木棉樹」為落葉喬木,木棉的種子則是附著在其毛棉上,並且依靠風力來進行散播,木棉的花期約在每年的三月至五月份之間,而其結果期則在六月至八月份之間。
清金門鎮總兵署木棉樹高約23.6公尺,胸徑約131公分,冠幅約430平方公尺,枝下高約5.5公尺,木棉樹的樹齡超過300年。每年3到4月花期,橘紅色的花瓣開得張揚結實,與總兵署古厝褚紅色瓦片互相輝映,是金門極具地方特色自然景觀之一。
清金門鎮總兵署木棉花,每年2至4月份先開花,後長葉。花朵大型,花冠五瓣,倒卵形狀,兩面都有星狀毛,橙紅色。
木棉花萼黑褐色,木棉花可入藥,把新鮮掉下來的木棉花曬乾,為涼茶五花茶的主要材料之一。花後結橢圓形蒴果,約在5月時,果實會裂開,內裡的卵圓形種子連同由果皮內壁細胞延伸而成的白色棉絮會隨風四散。棉絮可用以代替棉花來作棉襖的填充料或織成吉布。
內宅右次間:起居室情境展示。
西耳房一:「跟著總兵去旅行」展區。
內署明間:總兵議事情境展示。
東耳房二:清朝官服介紹及展示。
東耳房一:清朝武器介紹及展示。
東將裨廳二:武科及武將事蹟、官階表徵以及武科考試內容介紹及展示。
東科房:金門歷史沿革介紹及展示。
東科房二:總兵署建築歷史介紹及展示。
5. 旅遊資訊
地址:金門縣金城鎮浯江街53號(後浦東門,近莒光路)。
交通方式:
租車/機車:從金城車站約5分鐘車程,推薦金豐租車,附近有停車場。
公車:搭金門公車至「金城車站」或「後浦」站,步行約3-5分鐘。
步行:位於金城鎮中心,適合步行串聯模範街與邱良功古厝。
開放時間:每日08:30-17:00(農曆除夕或公告停止上班日關閉)。
門票:免費。
建議停留時間:1-1.5小時,包含參觀展館、體驗地牢與拍照。
最佳遊覽時間:春季(3-5月)與秋季(9-11月),氣候舒適;夜間燈光點亮,建築更具氛圍。
注意事項:
地牢空間狹窄,注意安全,行動不便者謹慎進入。
夏季炎熱,攜帶飲水與防曬用品。
尊重古蹟,勿觸碰蠟像或文物。
6. 周邊景點
邱良功古厝(74公尺):清代金門提督邱良功故居,具閩南建築特色。
模範街(約200公尺):金城老街,販售貢糖、砲彈鋼刀等伴手禮。
靈濟古寺(觀音亭)(約150公尺):供奉觀音與文昌帝君,香火鼎盛。
水頭聚落(約10分鐘車程):黃輝煌洋樓與得月樓,展現僑鄉文化。
建功嶼(約10分鐘車程):退潮時的「金門版摩西分海」。
7. 美食與伴手禮
周邊美食:
金城廣東粥(約100公尺):傳統粥品與金門麵線。
後浦小吃店:蚵仔煎與炒沙蟲,具在地風味。
莒光路夜市(約200公尺):燒餅、牛肉麵等小吃攤。
伴手禮:
砲彈鋼刀:模範街的金合利或金永利門市,需托運。
貢糖、高粱酒、牛肉乾:後浦商圈多處販售,適合送禮。
8. 旅遊建議
半日遊行程:
早晨抵達清金門鎮總兵署,參觀公堂蠟像與地牢 → 步行至邱良功古厝與靈濟古寺 → 於模範街享用廣東粥或小吃 → 購買貢糖或鋼刀伴手禮 → 下午前往水頭聚落,探索黃輝煌洋樓。
KKday與klook知名旅遊平台預購各項服務,超多方案與優惠,方便又省時。
金門旅遊景點圖文.請點選如下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