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伊文\香港學生2011年PIRLS (閱讀評量) 為何得第一?
2013/04/29 01:55
瀏覽720
迴響0
推薦7
引用0
作者:台中教育大學教授蘇伊文 | |
因為根據教育理論的天花板效應,從二能升到一是非常非常困難的突破。最近,我剛好在一場教學觀摩會擔任講評,教學演示者是香港的小學教師。所以,有較多機會和她聊聊香港小學語文教育現況。真讓我蠻驚訝的,分享給大家。 語文的目的大致可分文學鑑賞及功能取向兩方面,而PIRLS主要目的即是測試學生的文學經驗 (reading for literary experience)以及學生獲取知識能力( readingto acquire and use information)。所以,前者以評量敘述文為方向,後者則評量學生閱讀說明文的能力。 目前主辦單位Boston College所揭露的範例以說明文居多,亦即肯認語文功能取向的份量,也正符應香港這個日新月異國際大都市的語文功能性需求。 香港在三次參與PIRLS的同時,也反思批判原先的語文課程,並且立即進行課程改革,考試也是比照PIRLS的出題方式,沒有範圍。最讓我驚訝的是,香港目前的語文課程是將閱讀策略單獨設課教學,而教學內容則由教師自行選文。 香港語文課程理念主要建置在教學生熟悉閱讀策略,就好似教學生釣魚,只要學會釣魚技術,學生用任何的魚竿或在其他魚池都能自行釣到大魚。 另一方面,教師自行選文的理念也是植基於此,因為閱讀策略可以適用於任何文本,交由教師自行決定,教師擁有充分教學自主性。老師累不累呢? 當然累! 因為教師熟悉閱讀策略是一個層次,能把閱讀策略教給學生,讓學生完全了解是另一層次;最難的層次是教師自行選文,正是在考驗教師的學科教學能力,完全實現了Dr. Shulman(1986) 的PCK理論(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 簡稱PCK,中文譯為教師學科教學知能)。因此,許多教師培訓課程就應運而生。 我想,生存在香港這個國際大城市,要能跟來自全世界的人士競爭,要跟得上國際脈動與趨勢,就必須對許多現狀立即反應,香港語文教育的改革就是最好的 我相信國內保守的語文專家會批評香港語文教育缺乏文學美感、鑑賞、考證等涵養,但是,香港語文課程本就將語文教育和文學美感鑑賞考證切割得很清楚。 語文教育屬於一般大眾生活溝通工作所需具備的語文能力,而文學美感鑑賞等則定位在從事文學工作者的內涵,不是每位民眾都需要花費時間學習的。 姑且不論香港的語文功能取向的教學是否適當,值得我們學習的是,香港的語文教育改革經過討論、設定明確的目標及方向後,就即知即行,凡是課程及考試全面配合實施,師生家長為了孩子未來的競爭性也全面投入,而從香港學生2011年的PIRLS獲得全球第一名的殊榮,我們知道香港的語文教育已經達成預定目標。 反觀台灣的教育,一直在搖擺不定的政策中爭論不休,我們的下一代教育方向到底要競爭還是平等,家長的意見分歧,永遠無解,更別談語文教育的改革了! 國家整體的競爭力就在吵吵鬧鬧中消失不見!!!!! |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