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神通與三種阿羅漢_3(20080808)
2008/08/08 11:54
瀏覽466
迴響0
推薦0
引用0
佛教所謂的六神通,分為「三勝法」與「三明」。
所謂三勝法,指的1.天耳通、2.如意神足通與3.她心通。
這三種神通能讓修行人在生活的能力上有些微好處,
所以稱之為勝法,但也僅止於此。
所謂三明,又稱為「無學三明」,
被認為是成就阿羅漢的三種重要能力。
4.宿命通可以看見自身乃至眾生往昔所造諸業因(即相關業果);
5.天眼通可以看見自身乃至眾生未來所得諸業果(及相關業因);
6.漏盡通可以於肉身死亡之時進入涅盤,解脫輪迴苦。
這六種神通,一切外道只能成就前五者,
唯有阿羅漢能成就第六者。
根據《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卷102》:
「問:何故六通中三立為明。三不立為明耶。
答:
神境智證通。如工巧處轉。
天耳智證通。唯能取聲。
他心智證通。唯取自相。
無勝用故。不立為明。
後之三通。皆有勝用。故立為明。
勝用者。謂皆能隨順厭捨生死。
皆能引發殊勝功德。皆能趣向畢竟涅槃。
……
問云:何後三通皆有此勝用。
答:
第四宿住隨念智證通。見前際事深生厭離。
第五死生智證通。見後際事深生厭離。
第六漏盡智證通。既厭離已欣樂涅槃。
由此皆能隨順厭捨生死。乃至皆能趣向畢竟涅槃。
復次。第四通見前際自衰損事。深生厭離。
第五通見後際他衰損事。深生厭離。
第六通既厭離已欣樂涅槃。
由此皆有前三勝用。
復次。第四通見前際種種相續諸蘊界處。深生厭離。
第五通見後際種種散壞諸蘊界處。深生厭離。
第六通既厭離已欣樂涅槃。
由此皆有前三勝用。
復次。第四通能除常見。
第五通能除斷見。
第六通既離二邊。安住中道。
由此皆有前三勝用。
復次。第四通能引空解脫門。
第五通能引無願解脫門。
第六通能引無相解脫門。
由此皆有前三勝用。
由如是等種種因緣。後之三通皆有勝用。
故六通內偏立為明。」
由此可知,三明神通對於修行解脫道,絕對有其益處。
所謂三勝法,指的1.天耳通、2.如意神足通與3.她心通。
這三種神通能讓修行人在生活的能力上有些微好處,
所以稱之為勝法,但也僅止於此。
所謂三明,又稱為「無學三明」,
被認為是成就阿羅漢的三種重要能力。
4.宿命通可以看見自身乃至眾生往昔所造諸業因(即相關業果);
5.天眼通可以看見自身乃至眾生未來所得諸業果(及相關業因);
6.漏盡通可以於肉身死亡之時進入涅盤,解脫輪迴苦。
這六種神通,一切外道只能成就前五者,
唯有阿羅漢能成就第六者。
根據《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卷102》:
「問:何故六通中三立為明。三不立為明耶。
答:
神境智證通。如工巧處轉。
天耳智證通。唯能取聲。
他心智證通。唯取自相。
無勝用故。不立為明。
後之三通。皆有勝用。故立為明。
勝用者。謂皆能隨順厭捨生死。
皆能引發殊勝功德。皆能趣向畢竟涅槃。
……
問云:何後三通皆有此勝用。
答:
第四宿住隨念智證通。見前際事深生厭離。
第五死生智證通。見後際事深生厭離。
第六漏盡智證通。既厭離已欣樂涅槃。
由此皆能隨順厭捨生死。乃至皆能趣向畢竟涅槃。
復次。第四通見前際自衰損事。深生厭離。
第五通見後際他衰損事。深生厭離。
第六通既厭離已欣樂涅槃。
由此皆有前三勝用。
復次。第四通見前際種種相續諸蘊界處。深生厭離。
第五通見後際種種散壞諸蘊界處。深生厭離。
第六通既厭離已欣樂涅槃。
由此皆有前三勝用。
復次。第四通能除常見。
第五通能除斷見。
第六通既離二邊。安住中道。
由此皆有前三勝用。
復次。第四通能引空解脫門。
第五通能引無願解脫門。
第六通能引無相解脫門。
由此皆有前三勝用。
由如是等種種因緣。後之三通皆有勝用。
故六通內偏立為明。」
由此可知,三明神通對於修行解脫道,絕對有其益處。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