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道、樸素、踏實的農禪家風,可以失而復得嗎?
77、78年間台北市長吳伯雄與師父交往互動密切,其獲悉關渡平原都市計畫的決策,星夜趕來農禪寺,告訴師父「保不住了!」,需趕緊另覓新地點、重新建寺。這才有持誦21遍大悲咒得以買來金山土地眾人朗朗上口的法鼓山開山故事。而老信眾們都知道,農禪寺不保,才是法鼓山開山的起源。
但是連老信眾都不知道的事,是找到法鼓山土地之後,「那農禪寺怎麼辦呢?」。
其實,當年在找法鼓山土地的同時,也同步在北投尋尋覓覓的找土地準備新建農禪寺的。86、87年終於找到了現在「雲來寺」的基地及附近一大片土地作為興建新寺廟基地及周圍景觀之用,師父當年取名為「新農禪寺」,就是準備把舊農禪寺遷過來,也表示不忘本。光是個雲來寺土地,地主就有上百名,有的土地被民間債權人查封,有的被政府機關查封,加上地主可不願將賣地所得用以償還公、私債務的...;其難度豈是現在坐在雲來寺裡面,出張嘴指揮的法鼓大官們所能想像?
但歷史峰回路轉,90年左右內政部針對台灣地區宗教團體的建築物所在土地有權屬及土地地目為農牧用地與法律抵觸作了通盤檢討,准許宗教團體以自然人名義登記之不動產更名登記為寺廟教堂所有。於是對農禪寺的基地合法登記才漏出一缐生機,但問題又來了~農禪寺於法律上並非合法登記之寺廟。但終究還是一一克服了,也才完成現在農禪寺寺廟基地所有權的更名登記的。
這些不是38法師喊一句「龍天護法」口號就可以處理、可以解釋的。而是在師公、師父的長年努力推動佛法,並對社會有具體的貢獻,得到社會大眾的認同的背景下,事情才可能有水到渠成的機會。
農禪寺順利的取得土地,但卻還是農業用地,同樣也沒有資格興建成為現在的寺廟,那又是另外一個歷史故事。而取得建照的過程也同樣艱難,農禪寺特有的低窪地勢、滯洪地形、沒有聯外道路,隨便一個就足以令計畫胎死腹中。
又在取得建照之後,發包動工的過程中,農禪寺既要維持寺院的例行宗教集會活動,又要讓工程得以進行,也是非常高難度的工作。不知情、未親臨參與的常、演字輩年輕法師要找機會問問老法師、老信眾,不要像個紅衛兵般理所當然的在裡面發號司令,更不能像接收大員一樣的來接收農禪寺,把老信眾也用推土機一一推走。這麼做的話,早晚會肚子痛的......。
即便是世學,也都強調為人處事應負責任、應飲水思源、不能忘本的。法鼓山標榜的幾大宗旨,不是要領導社會、轉移風氣、培養人才嗎?法鼓山果字輩的執事法師們,你們辦事嚴謹嗎?為人處事負責?遵章守法?真誠、坦承的對人對己嗎?你們豈能因為法鼓山有著美麗外表,就忘失內在的精進,而一昩當起明星法師而自鳴得意?你們記得前人的努力嗎?還是坐享其成卻還洋洋得意呢?
常、演字輩法師們應把已醬染的小38習氣除去吧!你們有將法鼓山失去的創山精神一一找回的義務,我們大家且看法鼓山農禪寺法師們如何有機會(?)將已失去的厚道、謙虛、樸素、踏實的家風失而復得吧!?
- 5樓. 歲末2016/12/29 20:40
寺內有精進的出家眾用心弘法,也有鑽營名利的灰色大老鼠啃食根基
可惜啊!鼠滿為患連累那些優秀的法師了!
- 4樓. 出袈。2016/12/28 16:09
人為財死, 鳥為食亡 。
出家人不例外, 也不意外的 。
大家何須大驚小怪 ?!
- 3樓. Time to say good bye2016/12/26 22:45
不見虛心檢討,仍舊三八,繼續三八。
厚道丶樸素丶謙虛丶踏實,早已不見。
怎可能失而復得????
- 2樓. https://www.mjib.gov.tw2016/12/21 20:27嚐過錢與權的滋味後,果字輩的38應該回不去了,大官們快下台讓賢吧!
- 1樓. Email2016/12/21 19:28放不下 接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