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年前206地震過後,報載有一個感人的小故事:
『災區虎尾若瑟醫院比利時籍護士方秀仁修女的一尊聖母石雕像,在地震發生時震落在地、斷成三截。方修女半夜裡把碎裂的聖母像拾起擺回桌上,隔天一早對著斷裂的聖母像,為震災受難的靈魂及救災英雄祈禱...。
方修女今年78歲來台奉獻已逾半世紀,曾獲得台灣的醫療奉獻獎。當年來台時的唯一精神寄託,就是姊姊送她的這尊聖母石雕像,這一震也差點把她的心給震碎了。
醫院的救災任務結束後,方修女想到嘗試修復聖母像,就跑去醫院工務組借漿糊。
漿糊怎麼黏石雕像?大家都勸她換新的吧。沒想到七嘴八舌的傳到木工師陳維玄耳裡。陳維玄說願意幫忙修復,就把聖母像帶回家裡慢慢修。
過幾天,一尊完好的聖母神像交回到方修女手裡,老人家看到聖母像眼眶泛紅感動得說不出話來,給了陳維玄一個深深的擁抱,表達心中無限感謝。
方修女說,聖母像如同50年前裝在皮箱中帶來台灣時一模一樣,「真是天主的巧手呀」!
方修女歡喜之餘,當下把這段故事告訴牆上照片裡的姊姊,也投稿到比利時的報刊,和故鄉家人們分享』...。
這麼感人的故事,我們卻少在佛教團體聽說過,聽到的都是某信眾捐了多少錢的宣傳故事...。而在法鼓山聽到的多是基層信眾受傷、失望離開的故事。
法鼓法師們,你們收到信眾捐款的同時,可不要忘記肩膀上應為十方大眾付出的債務可是同時增加的。事實上;你們並非富裕的,只是你們忘記償還負債,債務也是本利不斷增加,並積欠著的!
本部落格前篇就說過:「基層的信眾幹部都找不到人要當,只要一選幹部所有的信眾都逃之夭夭」。這就是整個問題的所在了。
我家老爺沒事捻著鬍子讀論語,讀到《論語‧憲問》:「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就被我拿來引用了。
老爺說,這句話的意思,按西漢孔子嫡系子孫孔安國解釋為:〝為己,履而行之。為人,徒能言之〞。
翻譯成白話文就是:「古時的學者將其所學學問拿來自己實行,為修養而學;今天的學者只將所學的東西拿來炫示於人,令人知道他非常高明,而他自己卻不肯實行,就是為誇耀而學」。其實,現在的學者大多數是無學還只出一張嘴而已。
當然,也有近代學者認為,這句話意思是:〝古代的學者是為了豐富自己而學習,今天的學者是為了參與社會管理,為了治人〞。那麼,這就是指儒家的內聖外王之學了。
不論如何,天主教方修女是為己修行、也為人付出,這不就是師父說的菩薩道嗎?不就是儒家的內聖外王之實踐嗎?
但喜歡說人家外道的法鼓山法師們呢?為己修行了嗎?為人付出了嗎?
- 9樓. 惜緣。2016/03/16 11:58
世事總無常,聚散終是緣。
道場中,多少誓言,也是謊言。
既不惜福,也要惜緣。
所謂惜緣,相遇時,彼此善待;相別時,亦勿傷害。
- 8樓. 再說吧。2016/03/14 20:11有些人事,看不清會糾結,看清了會心痛
- 7樓. Good2016/03/14 15:17法鼓法師們,你們收到信眾捐款的同時,可不要忘記肩膀上應為十方大眾付出的債務可是同時增加的。事實上;你們並非富裕的,只是你們忘記償還負債,債務也是本利不斷增加,並積欠著的!
- 6樓. 回應4樓2016/03/14 08:56
- 5樓. 是果斷2016/03/13 17:06「禪林寶訓筆説」124.謂應世當以三訣為主,缺則事不行矣佛鑑謂龍牙才和尚曰:欲革前人之l弊不可亟去,須因事而革之,使小人不疑,則庶無怨恨。予嘗言:住持有三訣:見事、能行、果斷。三者缺一,則見事不明,終為小人忽慢,住持不振矣。
- 4樓. 傻過就是。2016/03/11 07:42
有些事,你真別看清,看清 心痛;
有些人,你真別看懂,看懂 情傷。
傻過 就是了。
- 3樓. 煙波江上使人愁2016/03/09 21:17夫為善知識,要在知賢,不在自賢。
故傷賢者愚,蔽賢者暗,嫉賢者短。
得一身之榮,不如得一世之名;
得一世之名,不如得一賢衲子,使後學有師,叢林有主也。 - 2樓. 再次路過2016/03/08 08:21
不與私慾太重的人合作,因為他們看不見別人的付出,只在意自己的得失。不與沒有使命感的人合作,因為他們以賺錢為目的;不與沒有人情味的人合作,因為在一起會不快樂。不與無感恩之心的人合作,因為忘恩的人必然會負義。
- 1樓. 嘆氣。2016/03/04 21:39
法鼓山的法師,為己修行了嗎?為人付出了嗎?
NO。兩項都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