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F、膝蓋骨部痛似燒。
一、西醫解釋。 (1)中老年族群這是指40歲以上的人而言。一般人年過40歲後,全身的關節軟骨就開始老化、衰退,而膝蓋骨只不過是最早老化的關節組織。 (2)當老化開始發生的時候,也代表著整個膝關節都有退化的可能。 二、中醫解釋。 (1)膝蓋痛可區分為:髕腱炎、鵝掌肌腱炎、膝關節皺襞發炎、痛風性關節炎等。 膝陽二關痛似燒,行動困難苦心焦。 外針陽輔並陽陵,內刺中都三陰交。 三、所使用之穴道及部位示意圖如下。 主治配穴; (1)陽輔穴。(2)陽陵泉。(3)中都穴。(4)三陰交。 (1)陽輔穴。 ![]() 耳中蟬鳴聲翁翁,多屬肝膽火上衝。(3)陽輔g-38 陽輔 Yang 2 Fu 3(g_38) 足少陽膽經 。 又名絕骨、分間、分肉。足少陽所行,經穴屬火。 【部位】 在外踝骨上4寸,光明、懸鐘兩穴之間。 【主治】 1、全身神經痛genera neuralgia。 2、膝關節炎gonarthritis。 3、腰部冷卻症lunbar chilly feeling 。 4、腳氣 beriberi。 5、腋下腺炎。 【取穴】 垂足,足外踝之上4寸,微向前3分之處取之。 【解剖】 伸趾長肌和腓骨短肌之間;有脛前動脈分支;正當腓淺神經處。 【方法】 針6分~1.5寸,留針20分鐘。灸15分鐘,灸3壯。 【應用】 1、兩足漸腫,軟弱無力,心悸氣促,足腹至膝浮腫,破之流水。 2、兩脈儒數之風濕腳氣症beriberi:速針刺足三里、陽輔 、三陰交、食米糠,無不癒者。 3、陽輔為足少陽膽經之所行,經穴屬火,實症應瀉之。 (2)陽陵泉。 ![]() 貧血至極痛可追,虛弱無顏體力虧。 陽陵泉 Yang2 Lin2 Chuan2 (g_34) 足少陽膽經。 筋之會穴,足少陽膽經之所入,合穴屬土。 【部位】 在外膝眼下1寸,外尖骨前之陷凹處。 【主治】 1、膝關節炎gonarthritis。 2、半身不遂hemiplegia。 3、腳氣beriberi。 4、下肢痙攣lower limb spasm。 5、習慣性便秘hemiplegia。 6、顏面浮腫facial edema 。 7、膽石病cholelithiasis。 8、胸膜炎pleurisy。 9、肋間神經痛intercostal neuralgia。 10、遺尿enuresis。 【取穴】 屈膝垂足,膝外側關節之下,腓骨小頭之微前下陷中取之。 【解剖】 在腓骨小頭前下方,腓骨長短肌中;膝下外側動脈、靜脈;正當腓總神經分為腓淺及腓深神經處。 【方法】 針7分~1.5寸,針尖須向足三里方向進針,宜留針15~30分鐘。 【應用】 1、陽陵泉是八脈會中之筋會,難經有云:「筋會陽陵」。疏曰:「筋病至此」。滑伯仁曰:「膽與肝為配,肝者筋之合,故為筋會」,所以陽陵泉統治一切筋病。 2、所謂「筋」者,就是現代之肌腱。 3、治療關節之筋遲緩。筋痙攣。腫痛:陽陵泉是必用穴。 4、胃潰瘍gastric ulcer:針陽陵泉為特效穴。 5、尿閉anuria、腹部膨脹tympanites:針陽陵泉、關元、大腸俞。刺後小便既出。 6、內臟出血、子宮出血metrorrhagia:針陽陵泉。 7、止月經、止白帶:灸陽陵泉。 8、升陽氣降濁氣。止痰。消除吞酸口苦。泄瀉嘔吐:針陽陵泉、配足三里。 9、胸脅痛。支滿。脅下腫痛。搜風去痰。舒筋利節。 上肢神經痛upper limb neuralgia:針治陽陵泉。因它與陽維脈相通,繞於臑俞,肩俞。 10、頭皮屑,生瘡furuncle:陽陵泉灸之過多是因,速灸三陰交解之,因它有排泄瘀滯作用。 11、腳氣腳痛beriberi pain:1陽陵泉。2肩井。3足三里。 12、膝腫痛:1陽陵泉。2陰陵泉。3足三里。 13、風濕冷痺:1陽陵泉。2環跳。 14、週身疼痛難忍、四肢痺痛,外受風寒:『治療』 「方法」: (1) 毫針直刺,外關1寸,中渚4分,肩隅1寸,曲池1.5寸,後谿3分,環跳2寸,陰市8分,陽陵泉1寸,足三里1寸,崑崙3分,內庭3分,痛者用瀉法,麻者用補法。 (2) 灸:1外關。2曲池。3陰市。4風市。各3壯。 (3)中都穴。 ![]() 膝蓋關節痛似燒,行動困難苦心焦。 中都 Chung1 Tu1 (liv_6) 足厥陰肝經脈。 又名中郤,太陰。 【部位】 在蠡溝穴(內踝骨之前,直上方5寸,脛骨上。)上2寸。 【主治】 1、腸疝痛colic of intestine。 2、下腹痙攣hypogastric。 3、因脊髓炎而致下之麻痺lower limb palsy acused by myelitis。 4、赤痢dysentery。 5、子宮出血metrorrhagia。 6、產後惡露(臭帶)不斷lochia。 【取穴】 正坐,從?溝穴直上2寸,當脛骨上取之。 【解剖】 在脛骨內側緣中部,與比目魚肌之間;有大隱靜脈;正當隱神經之中央。 【方法】 針5~7分。灸5~10分鐘,灸1~3壯。 (4)三陰交。 ![]()
走路曬太陽遠離退化性關節 根據統計,全台灣年逾50歲的中老年人,每2人就有1人罹患不等程度的退化性關節炎,一走路就痛 ,不少人因而整天待在家裡,一動也不敢動,導致症狀惡化速度加快,最後真的走不了。 「這是個錯誤的觀念。」高雄醫學大學骨科副教授陳勝凱指出,每個人都會老化,關節也是一樣,使用到某種程度後,就會因磨耗而退化。一旦出現這種又名骨關節炎的退化性關節炎時,患者必須要有正確認知,才不會讓症狀急遽惡化下去。 陳勝凱表示,正常人骨頭與骨頭接觸的地方,就是關節軟骨,正常的軟骨組織光亮平滑,但隨著年紀增長,軟骨過度磨耗,軟骨碎片掉入關節腔內,並在關節腔內刺關節囊,製造過多的關節液,引發紅腫熱痛,久而久之就會出現退化性關節炎。從光片看來,正常的關節軟骨面平滑光亮,一旦關節磨損 ,就會出現凹陷。 有些病情嚴重者,軟骨磨損的附近甚至會有骨刺增生情形。不管怎樣,關節炎通常以四大症狀表現,一是疼痛;二是關節變形、腫脹;三是晨起感覺僵硬,下床運動後,症狀稍稍緩解;四是關節活動時會有聲音。就疼痛這項而言,如果是O型腿的人,身體重量大都落在關節內側,這個部位較易出現磨損及疼痛。相反的,X型腿的關節疼痛幾乎都出現在外側,且腳愈歪,變形愈厲害,也就愈痛,少有例外。 運動增強軟骨海棉作用 陳勝凱說,軟骨就像一塊吸滿水分的海棉,當我們走路時,腳往下踩那一刻,身體重量往下壓,軟骨裡面的關節滑液就會被擠出;腳往上提,來自身體的重量消失,關節滑液又回吸到軟骨裡面,形成一個動態平衡。就在關節滑液進進出出之際,營養成分才能進入軟骨組織裡面,維持軟骨的健康。 問題是,大多數退化性關節炎患者一來怕痛,二來也擔心運動會增加關節的磨損,不敢走動,整天就坐著不動,軟骨缺乏關節滑液帶來營養成分的滋潤 ,時間一久當然出現更大的問題。為此,陳勝凱提醒民眾若出現上述四種症狀時,就應特別留意,並去除「損關節」的錯誤觀念。他強調,適度的運動可增強軟骨的海棉作用,藉著不斷流進流出關節滑液,既可帶給軟骨營養,保持濕潤,關節周圍的肌腱也會增強,減少軟骨磨損的機率。 在所有運動中,陳勝凱認為走路是中老年人最佳的選擇,如果覺得自己的平衡感還不錯,騎自行車、跳舞、游泳等有氧運動,也不妨試試看。但他強調 ,這些運動應融入日常生活中,不要一曝十寒,而應隨時為之,但若正處於關節疼痛之際,就不要勉強去運動,以免症狀更加惡化。此時,不妨以「三隻腳」來替代兩隻腳,拄著枴杖來分擔身體重量,讓軟骨及關節獲得更充分的休息。 每天至少應走路半小時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骨科主任蕭國川也認為 ,屬節律性運動的走路是退化性關節炎患者的最佳選擇,每天至少走個半小時,如果持續走1、2個小時以上,也沒有不舒服的感覺,當然可以繼續走下去。如果有更多時間,他建議患者定期到健身中心 ,請教練協助訓練股四頭肌的強度。蕭國川解釋,股四頭肌是大腿膝蓋周邊的大塊肌肉,愈強壯,愈能吸收膝關節撞擊的力道,減緩退化性關節炎症狀 。游泳及騎自行車,也是相當好的運動。蕭國川指出,患者在水中游泳時,受到浮力影響,關節受力較小;騎上自行車,大多數體重落在臀部,膝蓋受力較少,也不失為不錯的運動。 多曬陽光防止骨質流失 在日常運動之餘,陳勝凱建議這些患者也要多曬曬太陽,因為陽光可將維生素D活化為 D3,增加鈣質吸收,有效防止骨質流失,延緩退化性關節炎的出現。當然,除了維持適當運動,蕭國川建議早期的退化性關節炎患者,可試著服用硫酸鹽葡萄糖胺製品來減少軟骨的磨損。從多年來的臨床觀察,他發現三分之一患者吃了這類製品後有效,可少受點苦 。 注重配穴;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
6、膝蓋骨部痛
2007/11/04 07:01
瀏覽11,839
迴響0
推薦6
引用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