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遍歷] 北歐說走就走貳(九)
2017/08/06 19:06
瀏覽344
迴響0
推薦3
引用0

May 28。倫敦第三日。格林威治。(下)

本初子午線位在山丘上的皇家天文館內,
而天文館是在超級大的格林威治公園內,
Cutty Sark順著大馬路直走就會到。
途中我先繞去格林威治市集(
Greenwich market)看一下,
雖然不能買,但看一下也好。

格林威治市集比較偏創意市集,
食物攤位很少,大多是藝術或手工藝品,
我也有發現幾張昨天在
Portobello 市集看見過的熟面孔,
其中有個用膠彩畫倫敦市景的大叔,
我昨天在
Portobello 市集就很想買他的畫了!
站在一邊看他現場作畫看了很久,
但我知道我完好如初地把畫帶回台灣的機率趨近於零,再可惜還是只能錯過。

進了公園以後其實有很多條小路可以通向皇家天文館,
但有鑑於本人走錯路的機率有時候有點過高,
所以我還是採取保守政策走在大馬路上,
走著走著突然有個不知道是義大利還是哪裡來的青年很匆忙地把我攔住,
問我
#@^@&@是往某個方向走嗎?
我聽不懂他說的
#@^@&@是什麼東西,所以就回答他抱歉我不知道喔~
青年聽到我的回答後一臉錯愕,又問我一次:「
#@^@&@?」
我:「不好意思我真的不知道耶。」
青年:「
……好吧謝謝妳。」
然後他就急匆匆地選了一條小路走進去了。
我繼續在大馬路上走著,過了幾分鐘後突然想到,
啊!他剛剛那個
#@^@&@是在問我 Prime Meridian!就是本初子午線的英文!!!
因為對我來說,本初子午線就是本初子午線啊~
完全沒有記英文,
所以他剛剛講
Prime Meridian 我聽才會不懂。
糟糕其實我也是要去
Prime Meridian
他等一下在那邊看到我會不會覺得我在裝肖維
……

然後我就真的來到Prime Meridian……的外面了。

 

 

本初子午線就在照片後面那個鐵閘門後方,不過這個閘門並不是一般遊客進出的入口。
閘門內外都是大大批的人群,裡面踩的外面看的,
我在倫敦的這幾天覺得這真是一個到處都人山人海的城市。

時過中午,我覺得又熱又渴,
所以在開始參觀天文館之前我先在旁邊的餐車買了一杯咖啡,
到這個山坡上來邊喝邊休息。
從這裡可以俯瞰底下的皇后宮(
Queen’s House)和國家海事博物館,
除了有很多年輕人坐在草地上聊天以外,
我也注意到有很多小朋友在這裡玩滾下山坡的遊戲,是真的滾下去唷哈哈。

休息完畢之後我就開始鉅細靡遺地參觀天文館了。

 

  

園區內有的部份可以免費參觀,有的部份需要 Royal Observatory 門票,
要進需要門票的區域時只要出示就好,票不會被收走,
所以可以一直我又出去了~我又進來了~我又出去了~我又進來了~~
腹地裡散落著幾棟建築,他們都是古蹟,而且裡頭都有不同的展品,
每一棟我都跑進去看。
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展示古代航海儀器的那個區域了!
(我忘記是那一棟了)

 


string-gnomon sundial,來自十九世紀中國的十六分儀。

  


diptych dial,來自十七世紀法國的日月晷。

  


combined nocturnal and sundial,來自十七世紀法國的日月晷。

 


signet ring with horizontal sundial,來自十六世紀瑞士的日晷戒指。
(我也好想擁有一顆喔!)

 


compendium dial,來自十六世紀德國的日月晷。

  


horizontal sundial for 47°N,來自十八世紀奧地利的日晷。

  


horary quadrant,來自十七世紀的布里斯托爾,
我看不出上面畫的是什麼,可能是一種曆吧?

 

這些精巧的小器械真的太萌了!
我真捨不得離開他們~
奇怪的是只有我一個人在這個展示櫥窗前流連忘返,
其他人好像都對這些小東西沒有興趣,
難道大家真的都只是來踩本初子午線的嗎?

可是我覺得這些古代器械比本初子午線要有意思太多了呀!

另外有一個館展示時鐘的演進,裡頭有許多從古到今的時鐘原型。

 

 

某個地方還展示了一塊歡迎大家觸摸的據說有 4,500,000,000 歲的石頭,
這應該就是我這輩子可以摸到的最古老的東西了吧。

 

  

庭院裡有個很有趣的海豚日晷,
在這兩隻海豚的尾巴之間有一個小小的縫隙,
根據海豚尾巴在中間那塊畫有波紋的板子上的投影就可以知道時間。

  

  

到處都逛過一遍了以後,終於不得不來到本初子午線區。
(到底是有多不想來啦)

  

  

本初子午線無疑是這邊的大明星,一堆人排隊在踩這個。
我本人並沒有上去踩,照片裡是亂拍路人的腳哈哈。

本初子午線兩邊的石板上用金漆標註著世界各大城市的經度。

  

  

我沒有費心找上頭有沒有 Taipei,因為我根本不住在台北呀。

此時開始下雨了,而且從小雨變成大雨。
這是我在倫敦遇到的第一場雨,
算起來我們運氣很好,來倫敦的幾天幾乎都是好天氣。

我已經看完了天文館的大大小小每一個角落,
於是就離開天文館區,
抄近路從本初子午線旁邊山坡上的小路直線下山往皇后宮前進。
我本來也想看皇后宮和海事博物館裡頭的展覽和建築的,
但是我在山坡頂上玩太久,下來的時候已經超過他們的開放時間了。
幸好還有舊皇家海事學院(
Old Royal Naval College)可去。

 

  

舊皇家海事學院是世界遺產之一,氣勢非常恢宏。
根據維基百科,
這些建築一開始是蓋來供退休的皇家海軍頤養天年的,
療養院在十九世紀中關閉,之後這邊就成為了皇家海事學院,直到
1998 年。
說真的不管是療養院還是學校,蓋成這樣都太誇張了吧!!!
這根本就是神廟啊!
難怪雷神索爾要來這邊取景。
這個地方就算說是諸神在
Ásgarðr 的住所我也覺得很合理啊!
(雖然北歐的建築風格並不是這樣哈哈)

因為一直下雨,而且我待會要回倫敦市區趕赴和 Sings 的晚餐約會,
所以我沒能好好參觀這個地方,真的是很可惜。
下次如果還有機會我一定也要鉅細靡遺地來看這個神廟……學院!

除了建築以外,這邊還有另一個地方我很喜歡,
就是從學院中庭往前走有一個突出泰晤士河的小平台,
兩邊都有小階梯可以通往河水。
我在平台上看河水拍打岸邊看了好一陣子,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下雨的關係,有時候浪打得有點高,
雖然我都有閃開,但我想我應該還是有被一點點髒河水潑到哈哈。

我和 Sings 約好今天晚上要一起去 Bread Street Burger & Lobster 吃晚餐。
我搭
DLR 回到 Bank Station,然後徒步走過去。
我還在走路的時候
Sings 傳訊息來說她已經坐在店裡了,
原本這家餐廳是排隊名店,
但今天可能因為下了大雨,所以不但不用排隊,店員還讓她入內就座等我。

 既然店名叫 Burger & Lobster,想當然爾我們就是要來吃龍蝦~
這應該是我人生中第二次在喜宴以外的場合吃龍蝦吧哈哈。
Sings 點了一隻蒸烤各半的龍蝦與西打,我點了一隻辣味龍蝦與西打,
我們都對自己的餐點很滿意,龍蝦感覺很新鮮,

我覺得我的辣醬口味很東方,有一種熟悉感,很香,但其實不怎麼辣。
我覺得老闆有可能是亞洲人,
我觀察店內顧客也大多是黑髮人。
其實剛上餐的時候我看那個份量本來害怕會吃不飽,結果我多慮了!
我還是吃得飽飽的呢~
而且我覺得他附的那個挖龍蝦肉的叉子好好用喔,好想買一隻!
最後結帳我的部份是
£39.38,好像是有加服務費吧。

 吃飽之後雨也停了,我和 Sings 一起走向 St Paul's 站準備搭地鐵回家,
快到的時候我突然發現不遠處好像有一個很不錯的遺跡,
於是我們就走過去看。

 

  

這個地方很神奇,好像是個廢墟,又好像有人打理。
除了後方的高塔完好無缺以外,主建築只剩下三面牆,
中間部份和溫徹斯特宮一樣變成了一座花園。

 

  

我回來後上網查才知道原來這個地方是 Christ Church Greyfriars
此處原本在十四世紀時建了一座哥德式教堂,
這個教堂在
1666
年的倫敦大火中被焚毀,後來又原址重建了現在這個教堂。
結果新教堂也遭逢厄運,在二戰中被摧毀,
現在化身為喧鬧城市中一座安和寧靜的小花園。
花園裡面種了很多玫瑰和薰衣草和牽牛花和下面這個我不知道名字的漂亮小花。

 

  

我很喜歡這個地方,
另一邊的牆下還放了幾張長椅供人休息,
如果可以在這邊坐著看書感覺也很不錯。

  

  

我在這邊發現一件有點奇怪的事,
我在倫敦好幾個地方都有看到蓮花的雕刻,
像門口的這個我覺得應該是蓮花苞,
昨天去的火災紀念碑上也有蓮花。
可是蓮花不是佛教的標誌嗎?
究竟蓮花跟教堂(或跟倫敦)有什麼關係呢?

 

  

還是其實他們根本就不是蓮花是我誤會了嗎哈哈。

Sings 耐心等我在這裡東摸西摸好一陣子,我們才終於又回到歸途。
順路捕捉到狹縫中的聖保羅大教堂。

 

  

我明天再來找你~

 

 

有誰推薦more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