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紗-小院閒窗春色深
小院閒窗春色深,重簾未捲影沉沉。倚樓無語理瑤琴。
遠岫出雲催薄暮,細風吹雨弄輕陰。梨花欲謝恐難禁。
語譯:
小院裡春色已深,我卻沒有將窗戶打開,沉重的簾子也未捲起來,使得房間顯的幽暗。獨自倚樓,默默調弄著瑤琴。
遠山飄出雲來,似在催促暮色降臨,微風吹拂細雨,撥弄著天際的浮雲。唉!梨花將凋謝,恐怕任誰皆難以禁止。
賞析:
此詞曾被誤作歐陽修詞,又誤作周邦彥詞,然從其內容及風格看,實為李清照所作。李清照當時屏居青州,其時趙明誠已逝,此詞亦係傷春懷人之作。
上片前兩句「小院閒窗春色深,重簾未捲影沉沉」,寫的是春景,「春色深」,知已到暮春時節;有窗而閒置,重簾未捲,說明主人的慵懶。日光照射,映入簾內,簾影沉沉,似乎反映出主人心事重重且又無可奈何。「倚樓無語理瑤琴」,面對暮春景色,獨自倚樓,百般聊賴,只能彈奏瑤琴來抒解心中的煩悶。
下片「遠岫出雲催薄暮,細風吹雨弄輕陰」兩句,寫詞人登樓遠眺,遠處青山濛濛,「雲無心以出岫」,似在催促暮色降臨。春天的微風吹拂絲絲細雨,撥弄徘徊天際的浮雲,似一幅「春雨輕煙」圖。「梨花欲謝恐難禁」,古人常借梨花寫閨怨。如宋晏幾道<生查子>:「牽繫玉樓人,繡被春寒夜。消息未歸來,寒食梨花謝。」宋秦觀(或作無名氏)<鷓鴣天>:「甫能炙得燈兒了,雨打梨花深閉門。」李清照寫得似更深沉而婉委。春已深,梨花自當凋謝,「恐難禁」,實為一語雙關,既寫時光流逝無法挽留,同時也流露出懷念丈夫的心情無法抑止。明沈際飛《草堂詩餘》稱此詞寫得「雅練」、「『欲謝』、『難禁』,淡語中致語」,可謂道出了此詞的關鍵所在。
注釋:
1. 浣溪紗:此詞意,當作於北宋徽宗大觀年間(西元1107~1110年)。
2. 沉沉:深邃貌。亦指幽靜。
3. 瑤琴:琴之美稱。
4. 遠岫句:晉陶淵明<歸去來辭>:「雲無心出岫,鳥倦飛而知還。」《廣韻》:「山有穴曰岫。」
5. 輕陰:淡灰色的浮雲。唐張旭<山中留客>詩有「山光物態弄春暉,莫為輕陰便似歸」句。
6. 梨花句:詩詞中常借梨花寫閨怨。
註:本文參考三民書局之"李清照集"。
重要參考資料:
1. 台北三民書局之「李清照集」
2. 中華古籍-李清照全集
3. 歷代名家新編輯評價篇 李清照詞 新編輯
4. 李清照集校注 《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5. 本李清照之故事乃集合各家學說與網路資訊,共賞之,非本部落格主之創作,惟共賞之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 3樓. 綰青閣主2010/01/01 21:42周邦彥
周邦彥精於音樂韻律 僅只仄聲 在他手上已經極盡變化 是詞人之冠 宋徽宗不殺他是有原因ㄉ
- 2樓. 時和2008/10/21 03:02誰叫周邦彥和宋徽宗
搶李師師,沒推出午門斬首,算是宋徽宗的量大。哪也算是詞人惜詞人吧!
- 1樓. 鹰農2008/10/20 21:26周邦彥
周邦彥(1056年-1121年),中國北宋末期著名的詞人,字美成,號清真居士,錢塘(今浙江杭州)人。
據記載他少年時期個性比較疏散,但相當喜歡讀書,宋神宗時,他寫了一篇《汴都賦》,讚揚新法,因此由諸生擢為太學正,任教太學。當上學正後,常有積極作為,但在仕途上並沒有得意的成果,長期在州縣間擔任小官職。倒是詞愈寫愈受世人喜愛,加上精通音律,能自創新曲,詞名愈來愈大。南宋陳郁稱:「二百年來,周邦彥的詞獨步文壇,不論達官貴人,學士,市井小民,妓女等等,都喜愛他的詞。」
到宋徽宗時,周邦彥升為徽猷閣待制,並提舉大晟府,任命周邦彥擔任主管,從事審訂古調,討論古音,並創設許多音律,影響後世很大。徽宗時期是他作品最多的時期,大部份都帶有他華美、輕狂的特質。長期被後人尊為「詞家之冠」。
周邦彥的詞,由於他本身博覽群書的緣故,常融入其他詩詞的精華,此外在音律韻腳上也相當和諧,據知是他在音樂上也頗有才華的因素。由下面這首廣為人知的《少年遊》,就能大致了解他的風格。周邦彥詩文書法兼擅而以詞的成就最大,著有《片玉集》,也稱《清真集》。
「 並刀如水,吳鹽勝雪,纖指破新橙。錦幄初溫,獸香不斷,相對坐調笙。低聲問:向誰行宿?城上已三更。馬滑霜濃,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
」到他中年以後,由於長期浮沉州縣,鬱郁不得志,詞風也由縝密典麗變為沉鬱頓挫,寫出的詞作渾厚沉雄,一如杜少陵詩。王國維比之於「詞中老杜」,夏敬觀稱之「詞中之聖」,細檢其《蘭陵王》《瑞鶴仙》《六丑》《瑞龍吟》《浪淘沙慢》著作,奇崛雄健,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殆非虛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