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每個人都曾在媽媽的背上晃到東,晃到西的。媽媽在溪邊洗衣,背著你;媽媽在房裡做事,背著你;媽媽下田,背著你;媽媽上街,還是背著你。
每個地方背娃娃的方式不同,有的用長長的布帶,有的用方巾,有的用像是有架的背袋,更有的用竹簍子、藤簍子。
不管媽媽用的是什麼工具背著你,對你的照撫和關愛卻是不分地域、時間的。
一首「小背簍」唱出了苗族女兒宋祖英,也唱進了聽眾的心坎兒裡。
據說這首由歐陽常林作詞,白誠仁作曲的小背簍原來是作給有常德鄧麗君之稱、學漢劇的的張玉輝唱的。後來,張玉輝和宋祖英兩人都被選中到日本演出,兩人住一個房間,宋祖英也學會了唱這首歌。回來後,帶隊的說:兩人都唱民歌,重複了,張玉輝會唱戲,還是唱戲好了,讓宋祖英來唱這首歌。就是這樣一段因緣,也讓這位苗族女孩從湘西坐著媽媽的小背簍,晃晃悠悠從湘西苗族古破山區晃到北京,晃成了中國第一民歌天后,晃進了世界。
重點不在小背簍晃出了民歌天后,而在媽媽的小背簍照撫了每一個遊子的心。
在網路上找到一張苗族媽媽外出,把小孩放在背簍裡背著的照片。看著媽媽往前走的背影,小女兒舒服的坐在背簍裡,東張西望著。看這背簍邊的竹片都磨損了,裡面可能還裝著其他的物事,孩子坐在裡面想必舒適不到那兒去,但在這個當下,這個孩子感覺應該是天下最溫暖的地方了。
照片取自下列網站
http://news.xinhuanet.com/foto/gzpk/2011-09/01/c_121946260.htm
小背簍這首民歌表彰了媽媽對孩子無私的奉獻,更傳達了人們對媽媽永遠的思念。現在就將這首歌的歌詞錄下,與朋友們分享。
小背簍,晃悠悠,
笑聲中媽媽把我背下了吊腳樓。
頭一回,幽幽深山中嘗野果,
頭一回,清清溪水邊洗小手,
頭一回,趕場逛了山裡的大世界,
頭一回,下到河灘裡我看了賽龍舟,喲....喲......
童年的歲月難忘媽媽的小背簍。
小背簍,圓溜溜,
歌聲中媽媽把我背下了吊腳樓,
多少次,外婆家裡(喲)燒餈粑,
多少次,聽唱山歌(喲)在橋頭,
多少次,睡在背簍裡尿濕了媽媽的背,
多少次,爬出背簍來我光著腳丫走。
喲.......喲......童年的歲月難忘媽媽的小背簍,
多少歡樂多少愛(喲)多少思念多少情,
媽媽那回頭的笑臉,至今甜在我心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