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濕性關節炎與哺乳類動物
(許小姐分享)
我們來談人類與哺乳類動物之間的卦與相關性。人類用到哺乳類動物,大概在一百年前,台灣以前沒有人會風濕,最近五十年來台灣人才有風濕。以前台灣有很多猴子,有專門在煮猴膠的,這個是台灣的特產,之所以為什麼了不起呢?因為日本人來了之後管的很緊,認為台灣的這種作法弄了可能會使物種絕種,但是還是有人偷偷的做,所以到了台灣光復的時候,彌猴就差一點絕種。
到了民國六十幾年的時候我們的保育法通過,彌猴不能抓不能養,所以現在彌猴又太多了,都跑出來偷吃。以前台灣人抓了彌猴之後,把皮剝掉曬乾再去煮猴膠,用自己釀的酒頭,就是公賣局的二鍋頭與猴膠泡在一起來喝,所以沒有人會得到風濕,因為風濕都在關節部位,包括肌腱。那麼現在問題來了,人的這個關節要非常正常的時候,不是講過了嗎?要與卦結合在一起的時候,一定要羊時,要羊手羊腳,用豬時就豬手(香港人豬前腳叫豬手)豬腳,但是哺乳動物有手跟腳之分和人一樣的,只有猩猩跟猴子。在整個中國的民族這樣子下來,有伏羲畫卦,但中國沒有猩猩,都是猴子。白居易的「兩岸猿聲啼不住」那不是猿,是金絲猴。
這樣整個的過程中,猴膠在大陸就很貴,因為金絲猴不好抓,它是在長江三峽的兩岸,那麼你就要在三峽下船,然後爬到山上又太難了。台灣的彌猴要抓就太簡單了,所以以前很多的商船在咸豐、道光年間的時候要到廈門,台灣除了茶之外,就是猴膠還有鹿鞭,但是以後沒有了。關節的結構並不是單一的卦,所以為什麼猴子的猴膠它要整身拿去煮,它必須要能幫助利尿或者消炎或幫助強壯作用的一個免疫作用,這個節是我們卦的名字,所以煮猴膠的時候它必須要煮好幾天,然後用網子過濾很稠的東西,摇篩起來,底下放一個細的白布,再把它拿起來放涼。在日本人還沒來台灣的時候,猴膠會放到壞掉,所以他們要用葉子包起來,然後用繩子吊在煙囪的旁邊,當你三餐煮飯的時候它有很熱的熱氣,會把水蒸氣拿掉就不會壞掉,當要用的時候再從煙囪拿下來切,去泡酒或燉煮雞肉吃。我想現在猴子那麼多,現在做起來就可以冷凍不會壞了,當誰有風濕病就切一塊給他燉個雞腿吃,可能吃個幾次就好了,但現在風濕性關節炎大概都用類固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