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之藩
2012/02/26 17:43
瀏覽1,120
迴響1
推薦5
引用0
吉甲壬乙
時戌午丑
大運 5辛巳 15庚辰 25己卯 35戊寅 45丁丑 55丙子 65乙亥 75甲戌 85癸酉
年柱乙丑地支貴人...空亡日支戌...月令午火傷官...因此幾篇著名散文都是在寂寞的環境裡...由於心情寂寞而寫成的...就占星而言...得金星與冥王星合相...以及水星與太陽合相...且筆者猜測其月亮應位於雙子座8度附近
陳之藩病逝香港
2012-02-26 15:44 新聞速報 【中央社】
國立成功大學今天表示,曾在成大電機工程系任10年客座教授的文學家陳之藩,昨天下午病逝香港,享壽87歲。
成大說,陳之藩於1993年至2002間在成大任客座教授,2010年和2011年回到成大出席「陳之藩文物特展」、「陳之藩教授國際學術研討會」和「文學家系列國際學術研討會」。
和陳之藩有10多年交情的前成大教務長湯銘哲表示,陳之藩學電機,卻熱愛寫作,以文章享譽,不僅是台灣的國寶,更是科技與人文融合的最佳典範,作品影響整個華人世界。
出生於1925年6月19日的陳之藩,是中國大陸河北省霸縣人,北洋大學電機系畢業,英國劍橋大學哲學博士,曾任教於美國普林斯頓大學、香港中文大學、美國波士頓大學、成大,著作包括「旅美小簡」、「在春風裏」及「劍河倒影」等。1010226
生平
家貧
小時候家裡很窮,農忙時還要背著小鐮刀割麥穗。到農曆過年時,和大妹妹到街頭去揮毫賣春聯,為的是躲上門討債的債主。十二歲那年,考入北平進德中學就讀。畢業後,再考取北平市立第五中學。陳之藩作文一向在班上是第一。高中畢業後加入軍隊。後來又想唸書,由於當時政府只以公費獎勵學生學理工,於是考上西北工學院。西北工學院抗戰勝利後成為北洋大學。陳之藩非泛泛之輩,在北洋大學電機系讀到一半時,對國家前途感到悲觀,想改讀哲學救國,就考入清華大學哲學系,為了這事還到清華大學跟金岳霖見過一面,最終打消這主意。
胡適忘年之交
大三時聽到北京大學校長胡適一段題目為《眼前文化的動向》的廣播,胡適在演講中提出了人生的三個目標,一是用科學成果解除人生苦痛,二是用社會化的經濟制度來提高生活水準,三是用民主化的政治制度來解放思想,完成獨立人格。聽完這次廣播之後,陳之藩產生了「幾件疑問和一點感想」,遂寫了封長信給胡適。胡適沒有直接回覆,這封信卻在胡適隨後在全國四十多家日報上發表的《我們必須選擇我們應走的方向》一文中,作為聽眾回應專門摘引了出來。陳之藩對胡適的這篇文章十分信服,再度去信。胡適也回信,兩人成為忘年之交。1948年6月13日,陳之藩在雷海宗所編的《周論》上發表長文《世紀的苦悶與自我的徬徨--青年眼中的世界與自己》,見解得到金岳霖、馮友蘭、沈從文的激賞,日後成為《大學時代給胡適的信》一書的代序。
台灣製鹼有限公司
1948年獲北洋大學電機系學士,被派到台灣製鹼有限公司任實習工程師,修理馬達,陳之藩不會說閩南語,手下有二十多個不會說國語的女孩子。只是女孩子為了防曬,包裹嚴密,陳之藩不識盧山真面目。赴她們的婚宴時,才知道原來是如此漂亮的姑娘。
國立編譯館
國立編譯館自然科學組李書田以前是北洋大學的院長,是陳之藩的老師。因為陳之藩說整天修馬達無聊,李書田就叫陳之藩去國立編譯館自然科學組擔任編審,編譯一些科學小書。陳之藩的文筆受到人文科學組的梁實秋的賞識,認為是天才。後來梁實秋升任館長,主動將陳之藩的薪水調了一倍。陳之藩下班後也常到梁實秋家聊天。陳之藩亦和同好辦了《學生》雜誌,擔任科學欄主編,卻也在文藝欄翻譯英國的詩,這就是後來出版的《蔚藍的天》。
留學美國賓州大學
1954年胡適拿兩千四百元美金資助充當赴美國留學的保證金。為籌路費陳之藩寫了一本物理教科書,得到稿費後1955年春才成行留學美國賓州大學。留美其間,聶華苓在《自由中國》半月刊擔任編輯委員與文藝欄主編,向陳之藩邀稿,他此時的文章即是《旅美小簡》。其中〈哲學家皇帝〉、〈釣勝於魚〉等四篇是1955年暑假,陳之藩在紐約州普萊西德湖打工時的作品。
任教於基督教兄弟大學
1957年陳之藩獲賓州大學科學碩士,赴田納西州孟菲斯基督教兄弟大學任教授,上課非常風趣,常常引起學生哄堂大笑。到孟菲斯後,陳之藩又再動筆,此時的文章即是《在春風裡》。其中包括1962年2月24日胡適去世後,陳之藩含淚以信的形式寫的九篇紀念文章。
回國講學與返美
1962年秋天應清華大學原子研究所及臺灣大學理學院的聘請回國講學。1964年返美後,在阿拉巴馬州的Brown Engineering Inc.任高級工程師,從事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的專案。1966年於美國德克薩斯州休士頓大學任教。1966年的12月,他回到臺北,中興大學孟瑤教授邀請他到該校講演。中興大學的學生都慕名擠進講堂。陳之藩以「知識與智慧」為題,汗流滿面的講了一小時,學生圍著不散,只好又講了一小時,可見當時他已文名遠播。
劍橋大學研究
1969年獲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資助赴英國劍橋大學研究,《劍河倒影》大多即是在剛到劍橋時寫的,在《中央日報》發表 。1970年獲選為英國電機工程學會院士,1971年獲哲學博士學位,後重返休士頓大學任教。他又曾任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副研究員。
香港中文大學
1977年,陳教授在美國麻省理工大學擔任客座科學家(Visiting Scientist),研究人工智慧。同年任香港中文大學講座教授,繼高錕教授任電子系系主任,並開辦博士班,培養電子工業方面的專門人才。此時的文章即是《一星如月》。
波士頓大學
1985年任美國波士頓大學研究教授。1988年陳之藩在波士頓中風,緊急進行開腦手術,救治得宜。
成功大學
他也曾回國在成功大學(1993年-2003年)任客座教授。
香港
後再赴香港,任香港中文大學榮譽教授。2008年6月陳之藩在香港第二度中風。
著名散文
《旅美小簡》中〈失根的蘭花〉、〈哲學家皇帝〉、〈釣勝於魚〉三篇,與《在春風裡》中〈謝天〉、〈寂寞的畫廊〉兩篇散文多次入選兩岸三地的中學國文課本。1991年初,台灣國文天地雜誌社為國文課本作過抽樣性的調查,由學生自己談喜愛的課文,其中陳之藩的〈謝天〉、〈失根的蘭花〉、〈哲學家皇帝〉等三篇文章,被學生一致選為最令人印象深刻、最具啟迪性的課文。
評論
散文家思果說:「陳之藩的文字是雅潔上品,今天的學生可以捧了去熟讀學習的。我看得出他在遣詞造句上用了工夫,平仄的協調尤其注意。這種文章讀起來,像吃爽口的菜,喝有味的湯。他的句子,長短正好,用的字總很得當。這和他小時讀了舊詩文大有關係。」。
陳之藩自己說:「《旅美小簡》是在剛到美國費城時寫的;《在春風裡》是在剛到曼城時寫的;《劍河倒影》是在剛到英國劍橋時寫的。《在春風裡》中的九篇紀念胡適之先生的文字,是在胡適先生剛逝世後寫的。所以這幾十篇散文的寫作上,有一個共同的地方,那就是在寂寞的環境裡,寂寞的寫成的。在永州的寂寞中,柳宗元寫出他的清新遊記;在江州的寂寞中,白居易唱出他的動聽歌聲;到了寂寞的異地印度,弗爾斯特悟的故事才洞徹人世的疏離,住在寂寞的異國巴黎,屠格湼夫寫出的小說才烘托出祖國的荒冷。我常常感覺到寂寞也許是一個作者嘔心瀝血時所必有的環境,所必付的代價。不然,就以我自己這一些不足道的經驗而論,出國前在臺灣曾住過七年,為甚麼連更不像樣兒的作品也不曾有過?」
搶救陳之藩文獻計畫
成功大學「搶救陳之藩文獻計畫」從2009年10月開始執行,將在成大圖書館闢出「陳之藩專區」,並將在博物館設置「陳之藩書房」,保存相關文物。
私人生活
陳之藩的元配王節如是在編譯館工作時認識的。王節如出身旗人貴族,是美食家,同時是有名的京戲迷。
王節如去世(1999-2000年)後,陳之藩與香港中文大學教授童元方於2002年在美國拉斯維加斯結婚。1997年時,陳之藩被童元方當時的丈夫在台灣控告妨害婚姻及家庭,該案被檢察官以不起訴處分。事件後童元方與前夫離婚,外間亦開始盛傳童元方借陳之藩的名氣上位,鬧得滿城風雨。
時戌午丑
大運 5辛巳 15庚辰 25己卯 35戊寅 45丁丑 55丙子 65乙亥 75甲戌 85癸酉
年柱乙丑地支貴人...空亡日支戌...月令午火傷官...因此幾篇著名散文都是在寂寞的環境裡...由於心情寂寞而寫成的...就占星而言...得金星與冥王星合相...以及水星與太陽合相...且筆者猜測其月亮應位於雙子座8度附近
陳之藩病逝香港
2012-02-26 15:44 新聞速報 【中央社】
國立成功大學今天表示,曾在成大電機工程系任10年客座教授的文學家陳之藩,昨天下午病逝香港,享壽87歲。
成大說,陳之藩於1993年至2002間在成大任客座教授,2010年和2011年回到成大出席「陳之藩文物特展」、「陳之藩教授國際學術研討會」和「文學家系列國際學術研討會」。
和陳之藩有10多年交情的前成大教務長湯銘哲表示,陳之藩學電機,卻熱愛寫作,以文章享譽,不僅是台灣的國寶,更是科技與人文融合的最佳典範,作品影響整個華人世界。
出生於1925年6月19日的陳之藩,是中國大陸河北省霸縣人,北洋大學電機系畢業,英國劍橋大學哲學博士,曾任教於美國普林斯頓大學、香港中文大學、美國波士頓大學、成大,著作包括「旅美小簡」、「在春風裏」及「劍河倒影」等。1010226
生平
家貧
小時候家裡很窮,農忙時還要背著小鐮刀割麥穗。到農曆過年時,和大妹妹到街頭去揮毫賣春聯,為的是躲上門討債的債主。十二歲那年,考入北平進德中學就讀。畢業後,再考取北平市立第五中學。陳之藩作文一向在班上是第一。高中畢業後加入軍隊。後來又想唸書,由於當時政府只以公費獎勵學生學理工,於是考上西北工學院。西北工學院抗戰勝利後成為北洋大學。陳之藩非泛泛之輩,在北洋大學電機系讀到一半時,對國家前途感到悲觀,想改讀哲學救國,就考入清華大學哲學系,為了這事還到清華大學跟金岳霖見過一面,最終打消這主意。
胡適忘年之交
大三時聽到北京大學校長胡適一段題目為《眼前文化的動向》的廣播,胡適在演講中提出了人生的三個目標,一是用科學成果解除人生苦痛,二是用社會化的經濟制度來提高生活水準,三是用民主化的政治制度來解放思想,完成獨立人格。聽完這次廣播之後,陳之藩產生了「幾件疑問和一點感想」,遂寫了封長信給胡適。胡適沒有直接回覆,這封信卻在胡適隨後在全國四十多家日報上發表的《我們必須選擇我們應走的方向》一文中,作為聽眾回應專門摘引了出來。陳之藩對胡適的這篇文章十分信服,再度去信。胡適也回信,兩人成為忘年之交。1948年6月13日,陳之藩在雷海宗所編的《周論》上發表長文《世紀的苦悶與自我的徬徨--青年眼中的世界與自己》,見解得到金岳霖、馮友蘭、沈從文的激賞,日後成為《大學時代給胡適的信》一書的代序。
台灣製鹼有限公司
1948年獲北洋大學電機系學士,被派到台灣製鹼有限公司任實習工程師,修理馬達,陳之藩不會說閩南語,手下有二十多個不會說國語的女孩子。只是女孩子為了防曬,包裹嚴密,陳之藩不識盧山真面目。赴她們的婚宴時,才知道原來是如此漂亮的姑娘。
國立編譯館
國立編譯館自然科學組李書田以前是北洋大學的院長,是陳之藩的老師。因為陳之藩說整天修馬達無聊,李書田就叫陳之藩去國立編譯館自然科學組擔任編審,編譯一些科學小書。陳之藩的文筆受到人文科學組的梁實秋的賞識,認為是天才。後來梁實秋升任館長,主動將陳之藩的薪水調了一倍。陳之藩下班後也常到梁實秋家聊天。陳之藩亦和同好辦了《學生》雜誌,擔任科學欄主編,卻也在文藝欄翻譯英國的詩,這就是後來出版的《蔚藍的天》。
留學美國賓州大學
1954年胡適拿兩千四百元美金資助充當赴美國留學的保證金。為籌路費陳之藩寫了一本物理教科書,得到稿費後1955年春才成行留學美國賓州大學。留美其間,聶華苓在《自由中國》半月刊擔任編輯委員與文藝欄主編,向陳之藩邀稿,他此時的文章即是《旅美小簡》。其中〈哲學家皇帝〉、〈釣勝於魚〉等四篇是1955年暑假,陳之藩在紐約州普萊西德湖打工時的作品。
任教於基督教兄弟大學
1957年陳之藩獲賓州大學科學碩士,赴田納西州孟菲斯基督教兄弟大學任教授,上課非常風趣,常常引起學生哄堂大笑。到孟菲斯後,陳之藩又再動筆,此時的文章即是《在春風裡》。其中包括1962年2月24日胡適去世後,陳之藩含淚以信的形式寫的九篇紀念文章。
回國講學與返美
1962年秋天應清華大學原子研究所及臺灣大學理學院的聘請回國講學。1964年返美後,在阿拉巴馬州的Brown Engineering Inc.任高級工程師,從事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的專案。1966年於美國德克薩斯州休士頓大學任教。1966年的12月,他回到臺北,中興大學孟瑤教授邀請他到該校講演。中興大學的學生都慕名擠進講堂。陳之藩以「知識與智慧」為題,汗流滿面的講了一小時,學生圍著不散,只好又講了一小時,可見當時他已文名遠播。
劍橋大學研究
1969年獲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資助赴英國劍橋大學研究,《劍河倒影》大多即是在剛到劍橋時寫的,在《中央日報》發表 。1970年獲選為英國電機工程學會院士,1971年獲哲學博士學位,後重返休士頓大學任教。他又曾任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副研究員。
香港中文大學
1977年,陳教授在美國麻省理工大學擔任客座科學家(Visiting Scientist),研究人工智慧。同年任香港中文大學講座教授,繼高錕教授任電子系系主任,並開辦博士班,培養電子工業方面的專門人才。此時的文章即是《一星如月》。
波士頓大學
1985年任美國波士頓大學研究教授。1988年陳之藩在波士頓中風,緊急進行開腦手術,救治得宜。
成功大學
他也曾回國在成功大學(1993年-2003年)任客座教授。
香港
後再赴香港,任香港中文大學榮譽教授。2008年6月陳之藩在香港第二度中風。
著名散文
《旅美小簡》中〈失根的蘭花〉、〈哲學家皇帝〉、〈釣勝於魚〉三篇,與《在春風裡》中〈謝天〉、〈寂寞的畫廊〉兩篇散文多次入選兩岸三地的中學國文課本。1991年初,台灣國文天地雜誌社為國文課本作過抽樣性的調查,由學生自己談喜愛的課文,其中陳之藩的〈謝天〉、〈失根的蘭花〉、〈哲學家皇帝〉等三篇文章,被學生一致選為最令人印象深刻、最具啟迪性的課文。
評論
散文家思果說:「陳之藩的文字是雅潔上品,今天的學生可以捧了去熟讀學習的。我看得出他在遣詞造句上用了工夫,平仄的協調尤其注意。這種文章讀起來,像吃爽口的菜,喝有味的湯。他的句子,長短正好,用的字總很得當。這和他小時讀了舊詩文大有關係。」。
陳之藩自己說:「《旅美小簡》是在剛到美國費城時寫的;《在春風裡》是在剛到曼城時寫的;《劍河倒影》是在剛到英國劍橋時寫的。《在春風裡》中的九篇紀念胡適之先生的文字,是在胡適先生剛逝世後寫的。所以這幾十篇散文的寫作上,有一個共同的地方,那就是在寂寞的環境裡,寂寞的寫成的。在永州的寂寞中,柳宗元寫出他的清新遊記;在江州的寂寞中,白居易唱出他的動聽歌聲;到了寂寞的異地印度,弗爾斯特悟的故事才洞徹人世的疏離,住在寂寞的異國巴黎,屠格湼夫寫出的小說才烘托出祖國的荒冷。我常常感覺到寂寞也許是一個作者嘔心瀝血時所必有的環境,所必付的代價。不然,就以我自己這一些不足道的經驗而論,出國前在臺灣曾住過七年,為甚麼連更不像樣兒的作品也不曾有過?」
搶救陳之藩文獻計畫
成功大學「搶救陳之藩文獻計畫」從2009年10月開始執行,將在成大圖書館闢出「陳之藩專區」,並將在博物館設置「陳之藩書房」,保存相關文物。
私人生活
陳之藩的元配王節如是在編譯館工作時認識的。王節如出身旗人貴族,是美食家,同時是有名的京戲迷。
王節如去世(1999-2000年)後,陳之藩與香港中文大學教授童元方於2002年在美國拉斯維加斯結婚。1997年時,陳之藩被童元方當時的丈夫在台灣控告妨害婚姻及家庭,該案被檢察官以不起訴處分。事件後童元方與前夫離婚,外間亦開始盛傳童元方借陳之藩的名氣上位,鬧得滿城風雨。
迴響(1) :
- 1樓. 現代孔明陶朱公2012/03/08 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