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梵谷最後的旅程 奧維爾小鎮 Auvers-sur-Oise
2025/07/15 00:01
瀏覽906
迴響0
推薦84
引用0

位於巴黎北郊瓦茲河畔的奧維爾小鎮(Auvers-sur-Oise),有著潺潺流淌的河水、林木蔥蘢的河谷、一望無際的麥田、幽靜蜿蜒的小徑,蜜黃色的石砌建築錯落,戶戶庭前花木扶疏,這是一座典型的法國鄉間小鎮,古樸、寧靜而美麗。


19 世紀,許多法國藝術家紛紛離開巴黎。1860 年,印象派先驅之一的風景畫家夏爾·弗朗索瓦·杜比尼(Charles Francois Daubigny),成為第一位定居奧維爾的藝術家。雷諾瓦(Renoir)、盧梭(Le Douanier Rousseau)、畢沙羅(Pissarro)和塞尚(Cézanne)等眾多畫家也相繼落腳奧維爾。1890 年,荷蘭畫家文森·梵谷(Vincent van Gogh)離開南法的普羅旺斯,來到瓦茲河畔這片令人心曠神怡的寧靜港灣安養。

奧維爾教堂下方的 杜比尼雕像


如今的奧維爾是一個擁有 7 千居民的小鎮,也是一片歷史悠久的藝術家之鄉,這裡一直致力於保護其文化、建築和景觀遺產,以保持一個多世紀前眾多藝術家發現的小鎮的真實樣貌與內涵。這個古樸的法國鄉間小鎮,也因此蛻變為熱愛藝術的人們追尋畫家足跡的觀光勝地。

畫家們的創作路線遍佈小鎮:畢沙羅與塞尚相遇的 Valhermeil 山谷;塞尚與保羅·嘉舍(Paul Gachet)醫生定居的 Chaponval-Les Rémys;梵谷畫中的市政廳和杜比尼博物館所在的市中心;因梵谷的畫作而舉世聞名的奧維爾教堂;還有其他代表包括杜比尼、布爾日(Bourges)和博焦(Boggio)。

「畫家之路」(Le chemin des peintres)全長 9 公里,其實就是印象派之城奧維爾小鎮本身:一座名副其實的露天博物館。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發展壯大,這些保存完好的遺址遍佈全鎮,營造出一種永恆的氛圍。沿著狹窄的街道、小徑、草地和繁花似錦的交叉路口,每個角落都充滿了與這些 19 世紀下半葉最傑出的畫家相關的故事。而尋找畫家的足跡無疑是探訪奧維爾的重要活動,尤其是梵谷。


1890 年 5 月,在割耳事件一年半後,身心俱疲的梵谷來到奧維爾小鎮接受保羅·嘉舍醫生的治療。嘉舍醫生同時也是名業餘畫家和雕刻家,1872 年定居奧維爾,與塞尚和畢沙羅一起從事繪畫和雕刻,並曾為一些當代藝術家治病。1890 年,應畢沙羅的邀請,嘉舍醫生在梵谷抵達奧維爾時接待了他。初次見面時梵谷覺得:「他看起來比我病得還厲害,或者至少和我差不多」。6 月他繪製了《嘉舍醫師的畫像》,畫中的嘉舍醫生神情憂鬱,不知是真實情況抑或梵谷的情感投射?!

《嘉舍醫師的畫像》(Le chemin des peintres)  巴黎奧賽美術館


有了嘉舍醫生的照顧,加上可以和住在巴黎的弟弟西奧·梵谷(Theo van Gogh)常相探視,梵谷在奧維爾的日子顯然要比在南部好過得多。然而好景不常,當時的西奧正處於愛子病重且經濟拮据的困境中,梵谷似乎意識到自己成為弟弟的負擔,不安的情緒使得精神狀況再度惡化,最後舉槍自盡。

梵谷在奧維爾的時間只有 70 天,然而,在這短暫的時光裡他卻創造出非凡的成果。他從風景如畫的村莊、當地居民和周圍環境汲取靈感,創作了近 80 幅畫作,這些作品在村莊蜿蜒的街道中栩栩如生地呈現在我們面前。其中有幾幅讓人想起北方的景色,流露出梵谷對於故土的眷戀。他在逝世前幾週寫信給妹妹:「…我生病時,還是憑著記憶畫了一些小畫布…那是我對北方的回憶。」

2025/06/15

梵谷之路

奧維爾小鎮中有一條環形步道,這條「梵谷之路」所經之處含括了梵谷筆下的主要場景——教堂、麥田、樹根、杜比尼花園、市政廳…。透過豎立一旁的梵谷畫作,人們可以按圖索驥融入其畫中世界。

奧維爾聖母教堂  Église Notre-Dame de l’Assomption

聖母教堂由菲力一世(Philip I)於10世紀末建造,後來由薩伏依的阿德雷德公主(Adelaide of Savoy)領導重建。

聖母教堂聳立於小鎮高處,從市區前來需爬上一段階梯,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教堂正面。而這段石造階梯,於 1947 年被列為歷史古蹟。

教堂重建於 12 至 13 世紀,屬於羅馬哥德式風格建築。中殿明顯受到巴黎聖母院的影響,為三層立面,並設有拱廊,採用尖拱窗和肋狀拱頂。1915 年被列為歷史古蹟。

教堂背面正是梵谷作畫的角度。這座小鎮教堂因梵谷的畫作舉世聞名,梵谷於奧維爾所創作的 80 幅畫作中,聖母教堂無疑是其中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奧維爾教堂》(LÉglise d’Auvers-sur-Oise) 巴黎奧賽美術館

《奧維爾教堂》這幅畫與其他作品如《奧維爾市政廳》及幾幅茅草屋頂小房子的素描,讓人聯想起梵谷在尼嫩時期(1883–1886 年)的作畫風格,表現出對於荷蘭北部的眷戀情懷。畫中深藍色的天空襯托得教堂較實際更為壯麗。

不見烏鴉的麥田

漫步於連接村莊中心和麥田的小路,彷彿穿越了 130 年的時空,探索畫家生命的最後旅程。小鎮後方這片原野,便是梵谷 1890 年 7 月畫下《麥田上的烏鴉》的地方。

金黃麥田中一群烏鴉驟然飛起,彷彿受到槍聲驚嚇一般;地平線和路的盡頭究竟在何處?這幅畫充滿騷動與不安,梵谷試圖表達他的「悲哀與極度的孤獨」。在完成《麥田上的烏鴉》之後的兩個星期,梵谷即舉槍自盡。

《麥田上的烏鴉》(Champ de blé aux corbeaux) 阿姆斯特丹梵谷博物館

麥田寂寥空悠悠,烏鴉不見使人愁!時隔百餘年,空曠的原野依舊,但如今迴盪著的只有前來憑弔的人們發出的聲聲嘆息!

梵谷兄弟長眠奧維爾墓園

1890 年 7 月 27 日傍晚,37 歲的梵谷舉槍自盡,地點可能是他曾畫過的麥田,也可能是一座農舍。槍擊並未立即致命,他自行掙扎走回哈霧旅館,29 日凌晨在弟弟西奧的陪伴下辭世。西奧說他哥哥的遺言為:「悲哀永無止境」(La tristesse durera toujours)。一想到一生孤苦困頓的梵谷帶著如此絕望的心境離開人世,何其令人心痛!

7 月 30 日,梵谷被西奧和嘉舍醫生等人安葬於奧維爾墓園。之後西奧的健康每況愈下,半年後便追隨梵谷而去。西奧原葬於荷蘭的烏特勒支,1914 年其遺孀將他遷葬於梵谷墓旁,讓這對手足情深的兄弟常相為伴。兄弟墓上長滿的常春藤,也是她托嘉舍醫生的兒子於 1924 年所栽植,因為兄弟倆都喜歡常綠且樸美的常春藤。

梵谷一生孤苦,幸有弟弟不離不棄。如今在另一個世界也有最親愛的弟弟常相陪伴,從此不再孤單,令人感到無比安慰!而西奧的遺孀理解並成全這對兄弟的胸懷,更是令人萬分感佩!個人極為喜愛梵谷的繪畫藝術,得此機緣在此向他致意,感謝他留給世人豐美的藝術遺產,並願他安息!


杜比尼花園  Le Jardins de Daubigny

《杜比尼花園》(Le Jardins de Daubigny)並非梵谷最知名的畫作,卻是他所寄出的最後一封信裡提到的畫作。這最後的一封信是寫給弟弟西奧,時間應該是 1890 年 7 月 23 日。

畫中花園與宅邸的主人杜比尼是法國知名的風景畫家,梵谷則是他的仰慕者。杜比尼於 1878 年在巴黎過世時,梵谷曾經寫信給西奧訴說他的哀戚。1890 年梵谷停留奧維爾時,孀居的杜比尼夫人還住在這座宅院裡。

梵谷一共有三幅名為《杜比尼花園》的畫作。上述這幅現藏於瑞士巴塞爾藝術博物館,另外兩幅分別收藏在廣島藝術博物館及阿姆斯特丹梵谷博物館。

奧維爾市政廳

《奧維爾市政廳》(La Mairie dAuvers-sur-Oise le 14 juillet)是梵谷創作於 1890 年 7 月中旬的一幅畫。市政廳就位於他下榻的哈霧旅館(Auberge Ravoux)對面,每天走出街道所見的第一個景物便是市政廳。135 年後的今天,奧維爾市政廳與梵谷畫中的樣貌相差無幾!

梵谷的最後一幅畫作《樹根》

據說,1890 年 7 月 27 日,梵谷創作了他的最後一幅畫作《樹根》,幾個小時後他便舉槍自盡,兩天後身亡。

經過阿姆斯特丹梵谷博物館的 Louis van Tiborgh 等幾位繪畫相關專家多年的研究,梵谷最後一幅畫作——《樹根》(Les racines)的創作地點被認為位於杜比尼街(Rue Daubigny),就在杜比尼博物館的後面。這項重大發現豐富了「畫家之路」的內涵。

《樹根》(Les racines) 阿姆斯特丹梵谷博物館

梵谷最後的居所  哈霧旅館  Auberge Ravoux

梵谷在他 37 年的人生中,曾在荷蘭、比利時、英國和法國先後居住過至少 37 處,最後落腳在奧維爾小鎮。1890 年 5 月 20 日,梵谷以每天 3.5 法郎的食宿費用住進了哈霧旅館—又名「梵谷之家」(Maison de Van Gogh)。屬於他的5號房間是一間7平方公尺有著小窗的簡易閣樓,梵谷在此度過人生最後的 70 天。

1890 年 7 月27 日傍晚,37 歲的梵谷在他曾畫過的麥田或是一座農舍舉槍自盡,但並未立即致命,他自行掙扎走回哈霧旅館的小房間,29 日凌晨在弟弟西奧的陪伴下辭世。這間「無物可看…但一切值得感受」的寧靜港灣,自 1890 年以來一直保持原樣。房間空空如也,找不到任何可以觸摸的遺物,只能站在那裡感受歷史的痕跡。

旅館隔壁閣樓的視聽投影《追尋梵谷的足跡》,透過梵谷的畫作、信件以及一系列當代攝影作品,追溯了藝術家在瓦茲河畔的時光。

如今旅館的餐廳仍販賣昔日梵谷最愛的餐點「橄欖油醃鮭魚馬鈴薯 」,據說既昂貴又不美味。其實不難理解,貧困的梵谷又如何享用得起美味珍饈!

哈霧旅館的參觀人數有所管制,在時間考量下順勢放棄這段沉重的旅程!

梵谷公園

距離哈霧旅館不遠處有一處綠意盎然的梵谷公園,公園中立著一座梵谷的青銅雕像。

這座梵谷的雕像出自白俄羅斯裔的法國雕塑家 Ossip Zadkine 之手。Zadkine 與梵谷的藝術淵源深厚,在多方面體現了他對這位畫家生平和作品的深切敬仰。 1955 年至 1964 年間,Zadkine 創作了多件雕塑和半身像,將抽象與強烈的情感融合在一起,詮釋了梵谷的精髓。其中這尊雕像於 1961 年豎立於奧維爾小鎮。瘦骨嶙峋的梵谷揹著畫架,乍看之下讓我想起唐吉軻德!

奧維爾小鎮中除了「梵谷之路」步道串聯了梵谷畫中的主要場景,小鎮街頭、郊野河畔也有許多地方是梵谷筆下的世界,到處豎立著梵谷畫作的看板,整個小鎮確實像是一座露天博物館。這所 Vavasseur 小學的校區儼然也成為戶外展區。

市集裡鮮花蔬果琳瑯滿目,藝術氣息濃厚的奧維爾小鎮,並不缺少人間煙火。夏天來歐洲絕不能錯過櫻桃、草莓等甜美的當令水果,匆匆尋訪梵谷的足跡之後,帶著一盒櫻桃告別令人流連忘返的奧維爾小鎮。願望清單中的杜比尼博物館、奧維爾城堡、嘉舍醫生故居…,無奈未能一一到訪!

難以逆轉的命運

梵谷如此描述奧維爾:「這裡離巴黎夠遠,才算真正的鄉村!」姑且不論 19 世紀眾多藝術家加諸於奧維爾的光環,她本身就是個古樸美麗的小鎮。然而,令人遺憾的是奧維爾寧靜宜人的田園風光終究逆轉不了梵谷的悲劇命運!

瓦茲河畔的奧維爾小鎮(Auvers-sur-Oise)

藝術家熾熱的靈魂不為世人所理解與接納,梵谷終其一生孤獨悲苦。他曾說:「我想透過人物或風景畫所表達的,不是傷感的憂鬱,而是真摯的悲傷。」梵谷燃燒靈魂所傾注的繪畫藝術受到世人一聲聲的讚嘆,然而他激越孤苦的悲劇生命也引來世人一聲聲的嘆息!

延伸閱讀:走入梵谷的畫中世界 ─ 亞爾 Arles

有誰推薦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