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形結構移位而音義有別的字(五十二)累、細。紋、紊。
一、以(田、糸)組合的字有:累、細。
※累:找到133則。
(一)ㄌㄟˇ (二)ㄌㄟˋ (三)ㄌㄟˊ
(一)ㄌㄟˇ1.堆積、集聚。如:「累積」、「日積月累」。
史記.卷四.周本紀:「西伯積善累德,諸侯皆嚮之。」
○累積:ㄌㄟˇ ㄐㄧ層積聚集。
淮南子˙說林:「累積不輟,可成邱阜。」
初刻拍案驚奇˙卷四:「到家,其兄解潛軍功累積,已為大師,相見甚喜,贈以四婢。」
○日積月累:ㄖˋ ㄐㄧ ㄩㄝˋ ㄌㄟˇ逐日、逐月的長時間累積。比喻歷時遠久。
語本漢˙董仲舒˙元光元年舉賢良對策:「且古所謂功者,以任官稱職為差,非所謂積日纍久也。」
宋˙朱熹˙答周南仲書:「隨時體究,隨事討論,但使一日之間整頓得三五次,理會得三五事,則日積月累,自然純熟,自然光明矣。」
2.增加。
韓非子.五蠹:「雖倍賞累罰而不免於亂。」
3.屢次、連續。如:「累次」、「經年累月」。
史記.卷四十七.孔子世家:「累世不能殫其學,當年不能究其禮。」
唐.杜甫.贈衛八處士詩:「主稱會面難,一舉累十觴。」
○累次:ㄌㄟˇ ㄘˋ屢次、多次。
薛仁貴征遼事略:「託陛下洪福,累次建功。」
三國演義˙第二十七回:「累次造府,不得參見,故拜書告辭,封金挂印,納還丞相。」
○經年累月:ㄐㄧㄥ ㄋㄧㄢˊ ㄌㄟˇ ㄩㄝˋ經過很長的時間。亦作「累月經年」。
明˙孫仁孺˙東郭記˙第三十七齣:「千山萬水,經年累月,好是懸懸。當此寒天,俺姐妹念彼征人,共作寒衣一件。」
4.重疊的。
楚辭.宋玉.招魂:「層臺累榭,臨高山些。」
史記.卷七十九.范雎傳:「秦王之國,危於累卵。」
○危於累卵:ㄨㄟˊ ㄩˊ ㄌㄟˇ ㄌㄨㄢˇ 比喻情況非常危險,像堆累的蛋,隨時有跌破的可能。亦作「危如累卵」。
戰國策˙秦策四:「當是時,衛危於累卵,天下之士,相從謀。」
漢˙枚乘˙上書諫吳王:「必若所欲為,危於累卵,難於上天。」
5.頻頻。
後漢書.卷六十五.段熲傳:「久亂并涼,累侵三輔。」
晉書.卷八十四.楊佺期傳:「累戰皆捷,斬獲千計。」
(二)ㄌㄟˋ6.操勞、使疲勞。如:「累得直不起腰來。」、「別累著了老人家!」
7.牽涉、牽連。如:「受累」、「拖累」、「連累」、「累及他人」。
左傳.隱公十一年:「相時而動,無累後人。」
新唐書.卷九十六.房玄齡傳:「漢王諒反,坐累,徙上郡。」
○受累:(1)ㄕㄡˋ ㄌㄟˇ遭到牽累。
初刻拍案驚奇˙卷十:「但得退婚,不致在下受累,那在乎這幾兩銀子!」
文明小史˙第二十六回:「我合你說的好話,原是要保護你,恐怕你受累的意思。」
(2)ㄕㄡˋ ㄌㄟˋ勞神費力。
兒女英雄傳˙第四回:「如今短了這等一個人,安公子自然益發受累起來。」
○拖累:ㄊㄨㄛ ㄌㄟˋ牽累,連累。=帶累、連累。
儒林外史˙第三十二回:「況且他這事有拖累,將來百姓要鬧他,不要把你花園都拆了!」
○連累:ㄌㄧㄢˊ ㄌㄟˋ因事拖連別人,使別人受到損害。=拖累、帶累、株連、牽連、遭殃。
三國演義˙第五十四回:「他若不還時,必須連累足下。」
紅樓夢˙第二十九回:「倘或連累了他們,便一齊往前頭回
○累及:ㄌㄟˋ ㄐㄧˊ波及,連累到別人。
穀梁傳˙昭公十九年:「許世子不知嘗藥,累及
初刻拍案驚奇˙卷四:「書生喫了一驚,怕有累及,急要逃去。」
8.耗損、虧欠。如:「虧累」。
聊齋志異.卷四.促織:「不終歲,薄產累盡。」
○虧累:ㄎㄨㄟ ㄌㄟˇ累積起來的虧損。如:「這家公司營運不善,連年虧累。」
9.傷害。
書經.旅獒:「不矜細行,終累大德。」
唐.韓愈.上張僕射第二書:「小何傷於面目,大何累於形軀者哉。」
10.託咐。
韓非子.外儲說右上:「吾欲以國累子,子必勿泄也。」
漢書.卷八十四.翟方進傳:「天其累我以民。」顏師古.注:「累,託也。」
11.疲勞。如:「疲累」、「勞累」、「我好累!」
○疲累:ㄆㄧˊ ㄌㄟˋ疲倦困怠。如:「經過一場家庭變故,他感到身心萬分疲累。」
○勞累:ㄌㄠˊ ㄌㄟˋ因過度勞動而覺得疲倦。=忙碌、辛苦、勞苦、勞頓、勞碌←→清閒。
如:「醫生一再叮囑他要多加休息,不可太過勞累。」
12.負擔。如:「家累」。
呂氏春秋.審分覽.審分:「主無所避其累矣。」高誘.注:「累,猶負也。」
唐.皮日休.鹿門隱書六十篇:「古之官人也,以天下為己累,故己憂之。」
○家累:ㄐㄧㄚ ㄌㄟˇ(1)家屬。
南朝梁˙昭明太子˙陶淵明傳:「為彭澤令,不以家累自隨。」
(2)家庭的生活負擔。如:「因家累沈重,他不得不兼差賺錢。」
(3)家產。
史記˙卷一○七˙魏其武安侯傳:「家累數千萬,食客日數十百人。」
魏書˙卷四十一˙源賀傳:「又其履歷清華,名位高達,計其家累,應在不輕。」
13.憂患、禍害。
戰國策.秦策一:「本漢中南邊為楚利,此國累也。」高誘.注:「累,憂。」
14.弊病、過失。
文選.曹丕.典論論文:「蓋君子審己以度人,故能免于斯累而作論文。」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雅量:「同是一累,而未判其得失。」
(三)ㄌㄟˊ15.繩索。通「縲」。
莊子.外物:「夫揭竿累,趣灌瀆,守鯢鮒,其於得大魚難矣。」成玄英.疏:「累,細繩也。」
16.綑綁。
孟子.梁惠王下:「若殺其父兄,係累其子弟,毀其宗廟,遷其重器,如之何其可也。」
○係累:ㄒㄧˋㄌㄟˇ(1)拘縛。或稱為「係壘」、「係纍」。=繫縛。
(2)妻子眷屬。
六韜.卷五.豹韜.突戰:「人民係累,為敵所虜,吾欲以守則固,以戰則勝,為之奈何。」
17.見「累贅」。
○累贅:ㄌㄟˊ ˙ㄓㄨㄟ拖累、多餘、麻煩。亦作「累墜」。
紅樓夢.第八十九回:「你不吃飯,喝一口粥兒罷。別淨餓著,看仔細餓上虛火來,那又是我們的累贅了!」
老殘遊記.第十七回:「行李既已燒去,更無累贅,明日便可單身回省,好去置辦行李。」
18.「纍」之異體。
※細:ㄒㄧˋ1.微小。如:「細沙」、「細鹽」。
書經˙旅獒:「嗚呼!夙夜罔或不勤,不矜細行,終累大德。」
唐.杜甫.水檻遣心詩二首之一:「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
三國演義˙第一一六回:「祭畢,狂風頓息,愁雲四散。忽然清風習習,細雨紛紛。」
儒林外史˙第二回:「看了一回,只見濛濛的細雨下將起來。」
○不矜細行:ㄅㄨˋ ㄐㄧㄣ ㄒㄧˋ ㄒㄧㄥˊ不注意生活小節。或作「不拘細行」。
○細雨:ㄒㄧˋ ㄩˇ小雨。=微雨←→大雨。
2.纖小、柔弱。如:「細竹」「細線」。
韓非子.二柄:「楚靈王好細腰,而國中多餓人。」
荀子˙君道:「楚莊王好細腰,故朝有餓人。」
唐.杜甫.旅夜書懷詩:「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
○細腰:ㄒㄧˋ ㄧㄠ纖細的腰。或作「細要」。
3.精緻、精美。如:「細布」、「細瓷」。
○細布:ㄒㄧˋ ㄅㄨˋ紡織的針數較多、組織較密的布。←→粗布。
4.周密。如:「膽大心細」。
○膽大心細:ㄉㄢˇ ㄉㄚˋ ㄒㄧㄣ ㄒㄧˋ形容做事勇敢果斷,而思慮周密。亦作「膽大心小」。
文明小史˙第七回:「傅知府膽大心細,惟恐他是歹人,身藏凶器,先叫從人將他身上細搜,並無他物,方才放他跪下。」
5.瑣碎、不重要的。如:「細故」、「細節」。
唐.裴守真.請重耕織表:「煩徭細役,並出其中。」
○細故:ㄒㄧˋ ㄍㄨˋ細小而不值得計較的事。
唐.杜甫.赤霄行:「丈夫垂名動萬年,記憶細故非高賢。」
唐˙柳宗元˙故銀青光祿大夫右散騎常侍輕重都尉宜城縣開國伯柳公行狀:「終身坦蕩,而細故不入,其達生知足落落如此。」
○細節:ㄒㄧˋ ㄐㄧㄝˊ瑣碎而不重要的事或項目。
後漢書.卷四十七.班超傳:「為人有大志,不修細節。」
6.慢慢的。如:「細嚼慢嚥」。
○細嚼慢嚥:ㄒㄧˋ ㄐㄧㄠˊ ㄇㄢˋ ㄧㄢˋ把食物嚼碎,再慢慢的吞下去。如:「吃飯時應該細嚼慢嚥,才能幫助消化。」
7.深入的、詳盡的。如:「細究」、「細看」、「精打細算」。
唐.杜甫.春日憶李白詩:「何時一樽酒?重與細論文。」
○細看:ㄒㄧˋ ㄎㄢˋ仔細觀看。或作「細觀」。
紅樓夢,第七十一回:「又拉著黛玉寶琴,也著實細看,極誇一回。」
文明小史.第三十四回:「細看目錄,都是歷代史鑑上的事。」
○細究:ㄒㄧˋ ㄐㄧㄡ 仔細推究。如:「細究之下,發現了許多疑點。」
○精打細算:ㄐㄧㄥ ㄉㄚˇ ㄒㄧˋ ㄙㄨㄢˋ精細的謀劃打算。←→浪費無節。
如:「她真會精打細算。」
二、以(文、糸)組合的字有:紋、紊。
※紋:ㄨㄣˊ1.錦繡上的文采。
唐.李商隱.戊辰會靜中出貽同志二十韻:「飄颻被青霓,婀娜佩紫紋。」
2.物體呈現如線條的痕紋。如:「水紋」、「指紋」、「皺紋」。
唐.李商隱.促漏詩:「南塘漸暖蒲堪結,
聊齋志異.卷八.崔猛:「針刺其臂,作十字紋,朱塗之,俾勿滅。」
○指紋:ㄓˇ ㄨㄣˊ人手指尖內側表面的凸紋。自出生即已定形,成長時雖紋痕變粗,紋距加大,然其形態特徵,至死不變;且其紋路人各不同,與物相觸又會留下痕跡,故可作為犯罪鑑識的重要依據。
○皺紋:ㄓㄡˋ ㄨㄣˊ皮膚或物體的摺紋。
文明小史˙第三十四回:「有一個秀才,穿件天青粗布的馬褂,二籃粗布的大衫,滿臉皺紋,躬身曲背的踱進店來。」
3.刺染花紋圖案。如:「紋身」。
○紋身:ㄨㄣˊ ㄕㄣ在身體皮膚上刺染各種圖案。亦作「文身」、「刺青」。
※紊:ㄨㄣˋ1.雜亂、混亂。如:「有條不紊」。
晉書.卷一二一.李期載記:「慶賞威刑,皆決數人而已,于是綱維紊矣。」
○有條不紊:ㄧㄡˇ ㄊㄧㄠˊ ㄅㄨˋ ㄨㄣˋ指條理分明而不紊亂。亦作「有條有理」。=井井有條、井然有序、有條有理、有層有次、層序分明←→手忙腳亂、理路不清、雜亂無章、顛三倒四、亂七八糟。
語本書經˙盤庚上:「若網在綱,有條而不紊。」
唐˙王勃˙梓州元武縣福會寺碑:「有條不紊,施緩政於繁繩;斷訟有神,下高鋒於錯節。」
官場現形記˙第一回:「全虧他親家,把他西賓王孝廉請了過來一同幫忙,纔能這般有條不紊。」
2.擾亂。
南朝梁.江淹.建平王讓鎮南徐州刺史啟:「借權製之義,紊禮滅經。」
參看:字形結構移位而音義有別的字(五十一)烘、烡。燽、燾。
http://blog.udn.com/ku0315ku/5188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