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以『聿』為字根衍生的字
2011/01/19 03:16
瀏覽39,529
迴響0
推薦13
引用0

以『聿』為字根衍生的字

※聿:ㄩˋ(名詞)1.筆。說文解字:「聿,所以書也。」

清˙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履部:「秦以後皆作筆字。」

唐˙柳宗元˙湘源二妃廟碑:「咸執牘聿,至于祠下。」

2.姓。如商代有聿速。

3.二一四部首之一。

(助詞)4.發語詞,用於句首或句中,無義。

書經˙湯誥:「聿求元聖,與之戮力。」

後漢書˙卷八十˙文苑傳上˙傅毅傳:「二志靡成,聿勞我心。」 

○聿皇:ㄩˋ ㄏㄨㄤˊ輕快迅捷的樣子。

文選˙揚雄˙羽獵賦:「及至罕車飛揚,武騎聿皇。」

※茟:ㄩˋ【筆】之異體字。

※筆:ㄅㄧˇ找到334則。

(名詞)1.寫字、畫圖的用具。如:「毛筆」、「鋼筆」、「蠟筆」、「水彩筆」。 

2.筆畫。如:「起筆」、「筆順」、「走筆至此」。 

3.文章的寫作技巧。如:「伏筆」、「敗筆」、「驚人之筆」。 

4.古稱無韻、實用之文為「筆」。

南史˙卷五十七˙沈約傳:「謝玄暉善為詩,任彥昇工於筆,約兼而有之,然不能過也。」

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總術:「今之常言,有文有筆,以為無韻者筆也,有韻者文也。」 

5.量詞:

(1) 計算書畫作品運筆的單位。如:「畫幾筆潑墨山水」。

(2) 計算金錢、款項、交易等的單位。如:「一筆錢」、「兩筆獎學金」。

(3) 計算文字筆畫數的單位。如:「文這個字共有四筆。」 

(動詞)6.寫作、記述。

史記˙卷四十七˙孔子世家:「至於為春秋,筆則筆,削則削,子夏之徒不能贊一辭。」 

(形容詞)7.直的。如:「筆挺」、「筆直」。

【附錄】潷:ㄅㄧˋ濾去渣滓。擋住渣滓或泡著的東西,將液體輕輕倒出。如:潷米湯。「壺裏的茶水潷乾了。」

○潷析:ㄅㄧˋ ㄒㄧ?將液體?澄清後輕輕傾倒出的作用、方法或過程。

※肄:ㄧˋ(動詞)1.學習。如:「肄業」。

禮記˙曲禮下:「君命大夫與士肄。」

續漢書志˙第五˙禮儀志中:「兵、官皆肄孫、吳兵法六十四陣,名曰乘之。」 

○肄業:ㄧˋ ㄧㄝˋ修習學業。通常指沒有畢業或尚未畢業而言。=求學、修業←→畢業。

儒林外史˙第十九回:「考過,宗師著實稱贊,取在一等第一,又把他題了優行,貢入太學肄業。」

文明小史˙第四十一回:「因他二人自幼喜歡耍槍弄棒,很有點尚武精神,所以兄弟一齊送他們到武備學堂肄業。」

2.勞苦。

書經˙顧命:「昔君文王武王,宣重光,奠麗陳教則肄。」 

(名詞)3.勞苦的事情。

詩經˙邶風˙谷風:「有洸有潰,既詒我肄。」 

4.嫩枝。

詩經˙周南˙汝墳:「遵彼汝墳,伐其條肄。」 

5.後裔。

左傳˙襄公二十九年:「晉國不恤周宗之闕,而夏肄是屏。」 

※肆:ㄙˋ找到51則。

(名詞)1.市集貿易的地方﹑店鋪。如:「酒肆」、「茶肆」。

論語˙子張:「百工居肆,以成其事。」 

2.四的大寫。 

3.姓。如漢代有肆敏。 

(動詞)4.放縱,不加拘束。如:「肆無忌憚」。

唐˙韓愈˙柳子厚墓誌銘:「為深博無涯涘,一自肆於山水閒。」 

4.擴張、伸展。

左傳˙僖公三十年:「既東封鄭,又欲肆其封。」

文選˙嵇康˙琴賦˙序:「是故復之而不足,則吟詠以肆志。」 

5.陳列、陳設。如:「肆筵設席」。

詩經˙大雅˙行葦:「或肆之筵,或授之几。」 

6.操持。

晉˙陶淵明˙庚戌歲九月中於西田穫早稻詩:「晨出肆微動,日入負禾還。」

7.竭盡、用足。如:「肆力」、「肆目而望」。

唐˙柳宗元˙設漁者對智伯:「愈肆其力,逆流而上。」 

(形容詞)8.任意、放縱。如:「放肆」。 

(副詞)9.恣意的。如:「肆虐」、「肆飲」。

【附錄】※蕼:ㄙˋ1.赤蕼:草名。說文解字:「蕼,赤蕼也。」

2.蓳草。玉篇.艸部:「蕼,堇也。」

3.草初生柔細貌。集韻.去聲.至韻:「蕼,芮也。」

4.寬舒貌,與「肆」通。

荀子.非十二子:「儼然,壯然,祺然,蕼然。」楊倞.注:「蕼當為肆,謂寬舒之貌。」

※律:ㄌㄩˋ找到149則。

(名詞)1.法令、法則。如:「法律」。

易經˙師卦˙初六:「師出以律,否臧凶。」

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議對:「田穀先曉於農,斷訟務精於律。」 

2.格式、規則。如:「定律」、「格律」。

淮南子˙覽冥:「以治日月之行律,治陰陽之氣。」

唐˙杜甫˙遣悶戲呈路十九曹長詩:「晚節漸於詩律細,誰家數去酒杯寬。」 

3.中國古代音樂十二律中的陽律。如:「律呂」。 

4.節奏。如:「旋律」、「音律」、「韻律」。 

5.律詩的簡稱。如:「五律」、「七律」。 

6.姓。如漢代有律子公。 

(動詞)7.約束。如:「嚴以律己,寬以待人。」

韓非子˙難四:「五伯兼并,而以桓律人,則是皆無貞廉也。」

金史卷一一○˙楊雲翼傳:「自律甚嚴,其待人則寬。」 

8.效法、遵守。

禮記˙中庸:「上律天時,下襲水土。」

唐˙劉禹錫˙和李六侍御文宣王廟釋奠作詩:「有心律天道,無位救陵夷。」 

(形容詞)9.山勢高大險峻。見「律律」條。

○律律:ㄌㄩˋ ㄌㄩˋ山勢高大險峻的樣子。

詩經˙小雅˙蓼莪:「南山律律,飄風弗弗,民莫不穀,我獨不卒。」

參看:以『律』為字根衍生的字

http://blog.udn.com/ku0315ku/4757723

※津:ㄐㄧㄣ找到59則。

(名詞)1.渡口。

論語˙微子:「使子路問津焉。」

唐˙王昌齡˙沙苑南渡頭詩:「津人空守纜,村館復臨川。」 

2.交通要道。

宋書˙卷一˙武帝紀上:「時議者謂宜分兵守諸津要。」

元˙李直夫˙虎頭牌˙第一折:「則今日過關津,度州郡,沒揣的逢他敵人。」 

3.水、汁液。

南朝梁˙沈約˙新安江至清淺深見底貽京邑遊好詩:「滄浪有時濁,清濟涸無津。」

唐˙王勃˙九成宮東臺山池賦:「露菊傾津,嗣南商之逸興。」

4.口水。如:「生津止渴」。

5.大陸地區天津市的簡稱。如:「津浦鐵路」。

(動詞)6.滋潤。

西京雜記˙卷五:「太平之世,則風不鳴條,開甲散萌而已;雨不破塊,潤葉津莖而已。」

【附錄】※葏:ㄐㄧㄥ草茂盛貌。通「菁」。說文解字:「葏,艸貌。」

玉篇.艸部︰「葏,草茂貌。」集韻.平聲.先韻︰「葏,艸茂貌。」

※建:ㄐㄧㄢˋ找到148則。

(動詞)1.成立、樹立、設置。如:「建功」、「建校」、「建業」、「建國」。

唐˙柳宗元˙封建論:「予以為周之喪久矣,徒建空名於公侯之上耳。」

2.興工製造。如:「建屋」、「建橋」。

文選˙張衡˙東京賦:「楚築章華於前,趙建叢臺於後。」

3.封立、封賜。

詩經˙魯頌˙閟宮:「建爾元子,俾侯于魯。」

後漢書˙卷四十四˙胡廣傳:「順帝欲立皇后,而貴人有寵者四人,莫知所建。」 

4.提出意見。如:「建議」。

漢書˙卷五十一˙鄒陽傳:「爰盎等皆建以為不可。」

隋書˙卷五十六˙張衡傳:「衡亦竭慮盡誠事之,奪宗之計,多衡所建也。」 

(名詞)5.姓。如漢代有建公。

參看:以『建』為字根衍生的字

http://blog.udn.com/ku0315ku/4742148

※書:ㄕㄨ找到743則(名詞)1.有文字或圖畫的冊子。如:「教科書」、「圖畫書」、「百科全書」。

○教科書:ㄐㄧㄠˋ ㄎㄜ ㄕㄨ教學活動中,在一定範圍內,專門編寫給學生上課用的課本。 

○圖畫書:ㄊㄨˊ ㄏㄨㄚˋ ㄕㄨ以圖片為主並配合文字說明的書籍。如:「這套圖畫書生動有趣,適合幼稚園的小朋友閱讀。」

○百科全書:ㄅㄞˇ ㄎㄜ ㄑㄩㄢˊ ㄕㄨ一種工具書。搜羅重要資料,分門別類,用簡明文字敘述,以方便查索取閱。或取程度體裁相關的科學書籍若干種,彙刊為一編的書籍,皆稱為「百科全書」。百科全書與我國類書的觀念相似,但類書編纂以集前人之見為主,而百科全書則每條完整,將原始本末,完全敘出,使讀者可以得到有系統,較完整的概念。

2.信件。如:「家書」、「情書」。

唐˙杜甫˙石壕吏詩:「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死。」

○家書:ㄐㄧㄚ ㄕㄨ家屬來往的書信。亦作「家信」。=鄉信。

唐˙杜甫˙春望詩:「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三國演義˙第三十六回:「程昱賺得徐母筆跡,乃倣其字體,詐修家書一封。」

○情書:ㄑㄧㄥˊ ㄕㄨ男女間表示愛情的書信。

醒世恆言˙卷二十七˙李玉英獄中訟冤:「可是寫情書約漢子,壞我的帖兒?」

3.文件。如:「證書」、「申請書」、「說明書」。

儒林外史˙第十九回:「卻因講親的時節,不曾寫個婚書,沒有憑據。」

○證書:ㄓㄥˋ ㄕㄨ作為憑據的文件。=文憑。

如:「畢業證書」、「結婚證書」。

○申請書:ㄕㄣ ㄑㄧㄥˇ ㄕㄨ向行政機關或上級,提出請求事項的文書。如:「有意舉辦此項活動者,請先提出申請書。」

○說明書:ㄕㄨㄛ ㄇㄧㄥˊ ㄕㄨ解釋某事的文書。=仿單。

如:「使用說明書」。

4.字體。如:「草書」、「楷書」、「隸書」。

隋書˙卷六十八˙閻毗傳:「能篆書,工草隸。尤善畫,為當時之妙。」

○草書:ㄘㄠˇ ㄕㄨ書體名。為書寫方便、快速而產生的字體,大約起於漢代。初創時稱為「章草」。將隸書草率寫成,簡省點畫,保存波勢。其字個個分離不相連綿。至漢末,相傳張芝脫去章草中保留的隸書筆畫形跡,而筆勢連綴,上下兩字時時相連,形成「今草」,即後世通行的「草書」。亦稱為「草體」、「草字」。

○楷書:ㄎㄞˇ ㄕㄨ(1)一種漢字書體。初指筆畫平直,端正工整的字體,唐宋以後專指由隸書演變而來的正體書法。與隸書的主要區別為省略尾部的挑筆。約起源於後漢,至魏完備成體,通行至今。或稱為「正書」、「正楷」、「真字」、「真書」。 

(2)以楷隸謄抄文字的官吏。起自晉代。

宋˙沈括˙夢溪筆談˙卷二˙故事二:「中書檢正官不置吏人,每房給楷書一人,錄淨而已。」 

○隸書:ㄌㄧˋ ㄕㄨ書體名:(1)篆書的簡化體,創始於秦,通行於漢、魏。早期隸書在字形結構上保留較多的篆書形跡,稱為「古隸」、「秦隸」;後來筆畫分出波磔,所形成的隸書稱為「八分書」。典型隸書的特點是:起筆逆入,呈蠶頭之形;收筆挑起,具燕尾之狀。

(2)楷書的別名。或作「今隸」。魏、晉至唐使用。 

○篆書:ㄓㄨㄢˋ ㄕㄨ書體名:(1)廣義的篆書,是指隸書以前的所有書體,包括甲骨文、金文、籀文、六國文字及小篆等;狹義的篆書則指大篆及小篆。相傳大篆為周宣王太史籀所作;小篆為李斯取史籀大篆省改而成。現今所稱的篆書,則多指小篆而言。

(2)王莽時六書之一,即小篆。

5.見「六書」條。 

○六書:ㄌㄧㄡˋ ㄕㄨ(1)為中國文字的六種創造方法。即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見漢˙許慎˙說文解字序˙段玉裁˙注。亦稱為「六體」。

(2)王莽時的六種字體。即古文、奇字、篆書、左書、繆書、鳥蟲書。見漢˙許慎˙說文解字序。亦稱為「六體」。

6.姓。如清代有書綸。 

(動詞)7.寫。如:「請以中文書寫。」、「大書凌煙閣三字。」

○書寫:ㄕㄨ ㄒㄧㄝˇ用筆寫。=謄寫、繕寫。

如:「書寫對聯」、「書寫橫批」。

8.記載。

周禮˙地官˙黨正:「正歲屬民讀法,而書其德行道藝。」 

※晝:ㄓㄡˋ找到35則。(名詞)

1.白天。如:「白晝」、「晝伏夜出」。

○白晝:ㄅㄞˊ ㄓㄡˋ日出後,日落前的時間。亦稱為「白天」。=日間、白天、白日←→夜晚、星夜、黑夜。

唐˙吳融˙廢宅詩:「幾樹好花閒白晝,滿庭荒草易黃昏。」

○晝伏夜出:ㄓㄡˋ ㄈㄨˊ ㄧㄝˋ ㄔㄨ白天時潛伏休息,晚上才出來活動。如:「貓頭鷹是晝伏夜出的動物。」

2.地名。春秋齊邑,故址約位於今山東省臨淄縣西北。 

※畫:ㄏㄨㄚˋ找到350則。

(動詞)1.劃分、區分。

左傳˙襄公四年:「芒芒禹跡,畫為九州。」

文選˙顏延之˙應詔讌曲水作詩:「幙帷蘭甸,畫流高陛。」 

2.設計、籌謀。通「劃」。

文選˙揚雄˙解嘲:「曾不能畫一奇,出一策。」

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二十六齣:「虧了夫人侯氏,有膽有謀,昨夜畫定計策。」 

3.繪圖。如:「畫一幅風景。」

晉書˙卷九十二˙文苑傳˙顧愷之傳:「愷之每畫人成,或數年,不點目精。」 

4.簽署、簽押。如:「畫押」、「畫供」。

5.終止。

論語˙雍也:「力不足者,中道而廢,今女畫。」 

(名詞)6.圖、圖像。如:「人物畫」、「山水畫」。

宋˙蘇軾˙念奴嬌˙大江東去詞:「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7.量詞。計算文字筆畫數的單位。如:「亞這個字有八畫。」 

8.姓。如明代有畫芳。 

(副詞)9.清楚、整齊。如:「整齊畫一」。

參看:以『畫』為字根衍生的字

http://blog.udn.com/ku0315ku/4740824

【以下為罕用字】

※肂:ㄙˋ1.下棺置地中也。 

呂氏春秋.先識覽.先識:「威公薨,肂,九月不得葬。」高誘.注:「下棺置地中謂之肂。」 

2.埋棺的坑。 

儀禮.士喪禮:「掘肂見衽。」鄭玄.注:「肂,埋棺之坎者也。」 

※貄:ㄙˋ1.獸名,有長毛。或作「豸+聿」。 

《爾雅.釋獸》:「貄,脩毫。」郭璞.注:「毫毛長。」《疏》貄獸體多長毛。 

2.「豸+聿」之異體。 

※珒:ㄐㄧㄣ玉名。見玉篇‧玉部。 

※冿:ㄐㄧㄢ1.志也。見四聲篇海.?部。 

2.進也。見字彙補.?部。 

※垏:ㄌㄨˋ以土區劃的小土堤或小路。集韻‧入聲‧沒韻:「垏,土埂垺也。」

※峍:ㄌㄨˋ見「峍矹ㄨˋ」。

○峍矹:1.山崖也。見集韻.入聲.沒韻。亦作「硉矹」、「硉兀」、(+)矹」。

2.如山崖之狀。 

 

 

 

 

 

 

無法完整閱讀,請點選網址:http://www.atlaspost.com/landmark-7623028.htm

 

 

 

 

 

 

 

 

 

 

 

 

 

 

 

 

 

 

 

 

有誰推薦more
全站分類:知識學習 語言
自訂分類:字根詞語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