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遂』為字根衍生的字
※遂:ㄙㄨㄟˋ(又音)ㄙㄨㄟˊ。
(動詞)1.稱心、滿足。如:「諸事不遂」。
史記˙卷一一七˙司馬相如傳:「長卿久宦遊不遂,而來過我。」
紅樓夢˙第四十六回:「天下的事未必都遂心如意的。」
2.順從、順應。如:「半身不遂」。
國語˙周語下:「節之鼓而行之,以遂八風。」
3.成功、成就。如:「殺人未遂」。
唐˙柳宗元˙瓶賦:「功成事遂,復於土泥。」
喻世明言˙卷三十六˙宋四公大鬧禁魂張:「男兒未遂平生志,且樂高歌入醉鄉。」
4.進、通達。
易經˙大壯卦˙象曰:「不能退,不能遂。」
5.薦舉、進用。
書經˙仲虺之誥:「佑賢輔德,顯忠遂良。」
禮記˙月令:「命太尉,贊桀俊,遂賢良,舉長大。」
6.生長。
漢書˙卷二十二˙禮樂志:「青陽開動,根荄以遂。」
7.盡、止。
禮記˙曲禮:「有後入者,闔而勿遂。」
(副詞)8.終究、竟然。
史記˙卷八˙高祖本紀:「及高祖貴,遂不知老公處。」
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慕賢:「此人後生無比,遂不為世所稱,亦是奇事。」
9.就、於是。
史記˙卷八˙高祖本紀:「乃前,拔劍擊斬蛇,蛇遂分為兩。」
文選˙李斯˙上書秦始皇:「而穆公用之并國三十,遂霸西戎。」
(名詞)9.遠郊、郊外。
書經˙費誓:「魯人三郊三遂,峙乃芻茭。」
禮記˙王制:「不變,之遂,如初禮。」
10.小溝。
周禮˙地官˙遂人:「凡治野,夫間有遂,遂上有徑。」
儒林外史˙第四十回:「溝間有洫,洫間有遂。」
11.古代射箭的人所穿的臂衣。
儀禮˙大射禮:「袒決遂,執弓右,挾之出。」
參看:【與遂有關的詞語】
http://blog.udn.com/ku0315ku/4497741
※邃:ㄙㄨㄟˋ(形容詞)1.深遠。如:「深邃」。
唐˙柳宗元˙至小邱西小石潭記:「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淒神寒骨,悄愴幽邃。」
(動詞)2.精通。
漢書˙卷四十二˙任敖傳:「蒼凡好書,無所不觀,無所不通,而尤邃律曆。」
○沉邃:ㄔㄣˊ ㄙㄨㄟˋ深沉的樣子。
新唐書˙卷九十五˙竇威傳:「威沉邃有器局,貫覽群言。」
○深邃:ㄕㄣ ㄙㄨㄟˋ(1)幽深。
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十九:「那羅家是個富家,閨院深邃,怎得輕易出來?」
(2)精深遠大。亦作「深遠」。=深奧。如:「深邃的哲學。」
○幽邃:ㄧㄡ ㄙㄨㄟˋ深而遠。
文選˙王延壽˙魯靈光殿賦:「旋室娟以窈窕,洞房叫窱而幽邃。」
文選˙孫綽˙遊天台山賦:「邈彼絕域,幽邃窈窕。」
○邃古:ㄙㄨㄟˋ ㄍㄨˇ遠古。或作「遂古」。=曠古、遠古←→近代。
後漢書˙卷四十˙班彪傳下:「伊考自邃古,乃降戾爰茲。」
○邃戶:ㄙㄨㄟˋ ㄏㄨˋ幽深的門戶。
北齊˙謝脁˙野鶩賦:「排邃戶以重深,貴敷衽以取愛。」
○邃宇:ㄙㄨㄟˋ ㄩˇ幽深的房屋。
楚辭˙宋玉˙招魂:「高堂邃宇,檻層軒些。」
魏書˙卷六十八˙甄琛傳:「高門邃宇,不可干問。」
○邃密:ㄙㄨㄟˋ ㄇㄧˋ精深細密。=精細、細密←→粗疏。
晉書˙卷二十九˙五行志下:「屋宇邃密,非龍所屬。」
宋˙朱熹˙鵝湖寺和陸子壽詩:「舊學商量加邃密,新知培養轉深沉。」
※隧:ㄙㄨㄟˋ1.墓道。
玉篇˙阜部:「隧,墓道也。」
唐˙范傳正˙贈左拾遺翰林學士李公新墓碑:「猗歟琢石為二碑,一藏幽隧一臨歧。」
2.地下通道。
左傳˙隱公元年:「大隧之中,其樂也融融。」
3.通路、要道。
左傳˙襄公二十五年:「初,陳侯會楚子伐鄭,當陳隧者井堙木刊。」
禮記˙曲禮上:「升降不曲阼階,出入不當門隧。」
4.古代邊塞上守烽火的亭子。通「燧」。
文選˙班彪˙北征賦:「登鄣隧而遙望兮,聊須更以婆娑。」
三國˙魏˙王粲˙七哀詩三首之三:「登城望亭隧,翩翩飛戌旗。」
(動詞)5.挖掘地道。
新唐書˙卷一三六˙李光弼傳:「思明宴城下,倡優居臺上靳指天子,光弼遣人隧地禽取之。」
○埏隧:ㄧㄢˊ ㄙㄨㄟˋ墓道。
後漢書˙卷六十六˙陳蕃傳:「葬親而不閉埏隧,因居其中,行服二十餘年,鄉邑稱孝。」
○隧蜂:ㄙㄨㄟˋ ㄈㄥ 一種蜜蜂。職司於地下造隧道貯蜜,以供幼蟲之食餌。其體黑色,腹部卵形有光,長約四分。初秋時最多。
○隧道:ㄙㄨㄟˋ ㄉㄠˋ(1)貫穿因山脈或海峽等地形因素阻隔的通道。如:「穿山隧道」、「海底隧道」。
(2)似隧道形狀的建物。如:「隧道窯」。
(3)古稱墓前的甬道為隧道。
晉書˙卷三十四˙杜預傳:「其造冢居山之頂,……其隧道唯塞其後而空其前。」
○鑿隧入井:比喻費力多而收效少。
《莊子‧天地》:「鑿隧而入井,抱甕而出灌。」
○河底隧道:ㄏㄜˊ ㄉㄧˇ ㄙㄨㄟˋ ㄉㄠˋ穿越河底的隧道。通常兼具交通與觀光功能。如美國阿拉巴馬州摩比河底隧道。
○時光隧道:ㄕˊ ㄍㄨㄤ ㄙㄨㄟˋ ㄉㄠˋ連接過去、現在、未來的通道。就肉體而言,人類不可能在時間流裡旅行,因為人類只存於三維空間;然就精神、意識而言,我們卻可藉繪畫、書籍等「時光隧道」,與過去和未來的世界溝通。
○腕隧道症:ㄨㄢˋ ㄙㄨㄟˋ ㄉㄠˋ ㄓㄥˋ病名。由於包圍腕部正中神經的結締組織發炎,形成壓迫所引起的酸、麻、脹、痛、刺等症狀。
○聖哥達隧道:ㄕㄥˋ ㄍㄜ ㄉㄚˊ ㄙㄨㄟˋ ㄉㄠˋ貫穿瑞士中南部利旁廷阿爾卑斯山的鐵路隧道。海拔
○隧道棚栽法:ㄙㄨㄟˋ ㄉㄠˋ ㄆㄥˊ ㄗㄞ ㄈㄚˇ一種突破不良氣候環境的園藝栽培法。是在做好的畦上,每間隔
○英法海底隧道:ㄧㄥ ㄈㄚˇ ㄏㄞˇ ㄉㄧˇ ㄙㄨㄟˋ ㄉㄠˋ貫穿英倫海峽,連接英法兩國的海底隧道。構思遠自十九世紀初,西元一九八六年一月由英法兩國政府宣布開始建造,一九九三年竣工。全長
※燧:ㄙㄨㄟˋ(名詞)(1)古代用以取火的器具。如:「木燧」。
韓非子˙五蠹:「有聖人作,鑽燧取火,以化腥臊。」
(2)古代邊防舉煙警示的訊號。
墨子˙號令:「比至城者三表,與城上烽燧相望。」
○姚燧:ㄧㄠˊ ㄙㄨㄟˋ人名。(西元1239~1314)字端甫,號牧菴,元洛陽人。少從許衡遊,累官翰林學士承旨。擅為文,閎肆賅博,有西漢風,亦擅作曲。著有牧菴文集。
○陰燧:ㄧㄣ ㄙㄨㄟˋ古代於月下取水以供祭祀的器具。
晉˙干寶˙搜神記˙卷十三:「夫金之性一也,以五月丙午日中鑄為陽燧,可取火;壬子夜鑄為陰燧,可取水也。」
○陽燧:ㄧㄤˊ ㄙㄨㄟˋ古人用來向日取火的銅製火鏡。或稱為「金燧」、「陽遂」。
○烽燧:ㄈㄥ ㄙㄨㄟˋ敵人來犯,燃火示警,夜間舉火為烽,白天燔煙為燧。
漢˙桓寬˙鹽鐵論˙本議:「故修障塞,飭烽燧,屯戍以備之邊。」
宋˙張孝祥˙六州歌頭˙長淮望斷詞:「干羽方懷遠,靜烽燧,且休兵。」
○邊燧:ㄅㄧㄢ ㄙㄨㄟˋ邊境遭敵人入侵,用以報警的烽火。
魏書˙卷九˙肅宗紀:「自神鼎南底,累紀于茲,虔貢雖違,邊燧靜息,憑心象魏,潛款彌純。」
○鑽燧:ㄗㄨㄢ ㄙㄨㄟˋ鑽木取火。
管子˙禁藏:「鑽燧易火,杼井易水。」
晉˙張協˙雜詩十首之一:「離居幾何時?鑽燧忽改木。」
○燧木:ㄙㄨㄟˋ ㄇㄨˋ(1)傳說中一種取火的樹木。
太平御覽˙卷八六九˙火部˙火下:「王子年拾遺記曰:……國有火樹,名燧木。屈盤萬識,雲霧出於中間。折枝相鑽,則火出矣。」
(2)鑽木。
唐˙柳宗元˙天說:「燧木以燔,革金以熔。」
○燧石:ㄙㄨㄟˋ ㄕˊ一種礦石。成分為氧化矽,呈灰褐等色。質緻密而堅硬,以鋼鐵擊之,能發火,古人用以取火。亦稱為「火石」。
○燧象:ㄙㄨㄟˋ ㄒㄧㄤˋ尾巴繫有火把的象。
左傳˙定公四年:「王使執燧象,以奔吳師。」
唐˙孔紹安˙結客少年場行:「吳師驚燧象,燕將警奔牛。」
○燧人氏:ㄙㄨㄟˋ ㄖㄣˊ ㄕˋ傳說中的古代帝王。教人鑽木取火。
韓非子˙五蠹:「有聖人作,鑽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說之,使王天下,號之曰燧人氏。」
○燧火鏡:ㄙㄨㄟˋ ㄏㄨㄛˇ ㄐㄧㄥˋ一種銅製的鏡子。照物則影象顛倒,向日則火生,以艾承之則火出。
見晉˙崔豹˙古今注˙卷下˙雜注。
【以下為罕用字】
※檖:ㄙㄨㄟˋ(名詞)植物名。一種果樹,果實似梨而較小,可食。
爾雅˙釋木:「檖,蘿。」郭璞˙注:「檖,今楊檖也。實似梨而小,酢可食。」
※璲:ㄙㄨㄟˋ(名詞)一種瑞玉。
詩經˙小雅˙大東:「鞙鞙佩璲,不以其長。」毛亨˙傳:「璲,瑞也。」鄭玄˙箋:「佩璲者,以瑞玉為佩。」
※繸:ㄙㄨㄟˋ(名詞)用來繫佩玉的絲帶。即綬。
爾雅˙釋器:「繸,綬也。」郭璞˙注:「即佩玉之組,所以連繫瑞玉者。」
※嬘:ㄙㄨㄟˋ女子人名用字。見集韻.去聲.至韻。
※(水+遂):ㄙㄨㄟˋ田間小溝。
玉篇.水部:「(水+遂),所以通水。廣二尺,深二尺。」
廣韻.去聲.至韻:「(水+遂),田間小溝。」
※禭:ㄙㄨㄟˋ1.祭祀名。玉篇.示部:「禭,祭名。」
2.神名。
後漢書.卷八十五.東夷列傳.高句驪傳:「(高句麗)國東有大穴,號『禭神』,亦以十月迎而祭之。」
※襚:ㄙㄨㄟˋ1.送給死人穿的衣服。
史記.卷八十三.魯仲連鄒陽傳:「鄒、魯之臣,生則不得事養,死則不得賻襚。」
張守節.正義:「衣服曰襚,貨財曰賻,皆助生送死之禮。」
2.贈活人的衣物。
西京雜記.卷一:「今日嘉辰,貴姊懋膺洪冊,謹上襚三十五條,以陳踊躍之心。」
※(言+遂):ㄙㄨㄟˋ【誶】之異體字。
1.責罵、斥責。
聊齋志異.卷七.細柳:「一日,生赴鄰村飲酒,適有追逋賦者,打門而誶。」
2.詰問。
莊子.山木:「捐彈而反走,虞人逐而誶之。」
3.告知。
漢書.卷一○○.敘傳上:「既誶爾以吉象兮,又申之以炯戒。」
後漢書.卷五十九.張衡傳:「慎灶顯於言天兮,占水火而妄誶。」
4.進諫、規勸。
楚辭.屈原.離騷:「余雖好脩姱以鞿?兮,謇朝誶而夕替。」
※鐩:ㄙㄨㄟˋ1.鏡。見玉篇.金部。
2.陽,可取火於日中。同「鐆」。見玉篇.金部。
3.「鐆」之異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