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單元解說:不識→初識→熟識(完整閱讀請點此!)
○驀生人:ㄇㄛˋ ㄕㄥ ㄖㄣˊ素不相識的人。=陌生人。
○生客:初次見面的客人。宋.曾幾.用逮子韻奉贈鄭禹功參議詩:「下馬厭聞生客至,敲門喜見故人來。」
○各白世人:毫無關係的人。=各別世人、各姓他人。
○人生面不熟:陌生、素不相識。
○若昧平生:似乎從來都不認識。昧,ㄇㄟˋ昏暗、不明。平生,平時。
○素昧平生:向來不相識。=素昧生平、素不相識。初刻拍案驚奇.卷八:「素昧平生,何勞厚意!」◎這人素昧生平,今天來拜,必有所事。
○素不相識:向來不認識、不熟悉。
○陌路相逢:素不相識的人偶然遇見。
○似曾相識:對所見的人、事、物感覺熟悉,卻又不真切。宋.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盃詞:「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
○萍水相交:指浮萍隨水漂流,聚合不定。比喻彼此素不相識,因機緣湊巧,結為朋友。萍,浮萍。
○萍水相逢:指浮萍因水而四處流蕩,聚散不定。比喻人本素不相識,因機緣巧合偶然相逢。萍,浮萍。=不期而遇、萍水相遭、萍水相遇、邂逅相逢。唐.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盡是他鄉之客。」◎他兩個萍水相逢,年相若,貌相似,譚吐應對之間,彼此敬慕。
○邂逅相遇:ㄒㄧㄝˋ ㄏㄡˋ ㄒㄧㄤ ㄩˋ無意間偶然遇見。=邂逅相逢。詩經.鄭風.野有蔓草:「有美一人,清揚婉兮。邂逅相遇,適我願兮。」
○邂逅之緣:ㄒㄧㄝˋ ㄏㄡˋ ㄓ ㄩㄢˊ偶然巧遇的緣分。幼學瓊林.卷三.人事類:「相識未真,曰半面之識。不期而會,曰邂逅之緣。」
○不期而遇:未經約定而意外相遇。=不期而會。穀梁傳.隱公八年:「春,宋公、衛侯遇于垂。不期而會曰遇,遇者,志相得也。」初刻拍案驚奇.卷三十四:「不想今日不期而會,得諧魚水,正合夙願。」◎正想明天穿著這個過來請安,今日倒先不期而遇。◎今日不期而遇,天使然也!
○不打不成相識:沒有經過一番衝突爭執,則彼此不相認識。亦可指經過爭執後,彼此反而更相知、更要好。=不打不相識、不打不成相與。水滸傳.第三十八回:「你兩個今番卻做個至交的弟兄。常言道:『不打不成相識。』」
○摯:ㄓˋ古代初次見面時所送的禮物。通「贄」。禮記.郊特牲:「執摯以相見。」
○贄:初次見面時所送的禮物。書經˙舜典:「修五禮,五玉、三帛、二生,一死贄,如五器。」
○贄見(禮):初次見面時饋贈的禮物。贄見:ㄓˋ ㄐㄧㄢˋ1拿著禮物初次拜訪別人。2初次見面饋贈的禮物。
○麑鹿:ㄋㄧˊ ㄌㄨˋ小鹿。古人用作初次見面時相饋贈的禮物。漢.班固.白虎通.卷七.文質:「卿大夫贄,古以麑鹿,今以羔雁。」
○表禮:初次見面所贈送的禮物。
○見面禮:應酬見面時,贈與對方的禮物。◎這點小小的見面禮,不成敬意,敬請笑納。
○進見禮:進見尊長時所帶的見面禮。
○拜見錢:1見面禮。2元代官吏向部屬索取錢財的名目。凡部屬第一次參見所獻的錢,稱為「拜見錢」。
○緣分:人與人之間能夠相投契合的定分。=分緣。水滸傳.第十五回:「雖然與我們只隔得百十里路程,緣分淺薄,聞名不曾相會。」◎前月才分手,不想只過一個月,竟又會晤了,可見我們兩人是有緣分。
○久仰:仰慕已久。初次見面時的客套話。=久慕。儒林外史.第三回:「晚生久
○承顏接辭:幸得見面會晤。漢書.卷七十一.雋不疑傳:「竊伏海瀕,聞暴公子威名舊矣,今乃承顏接辭。」
○久仰大名:對對方仰慕已久。初次見面時的客套話。儒林外史.第十回:「久仰大名,如雷灌耳,只是無緣,不曾拜識。」
○良遇:絕佳的遇合,好的邂逅。◎誠千載之嘉會,百世之良遇也。
○因緣際會:因有機緣而相會面。際會,遇合、適逢其時。◎有這次的因緣際會,再見面應該不難了。
○程孔傾蓋:相傳孔子在往郯ㄊㄢˊ國途中,遇當時賢人程子,停車傾斜車蓋,交談終日,甚歡。後用以比喻新交一見如故,非常投契。傾蓋,指途遇友好,停車靠近交談,傘蓋傾斜相交。引申為朋友相交親切。蓋,古代馬車上的傘蓋。典出孔子家語.卷二.致思。史記.卷八十三.魯仲連鄒陽傳:「諺曰:『白頭如新,傾蓋如故。』何則?知與不知也。」唐.杜甫.贈王二十四侍御契四十韻:「客即挂冠至,交非傾蓋新。」◎他們才第一次見面,就談了一整天,真可謂程孔傾蓋。
○傾蓋定交:指兩人在路上相遇,停車交蓋而語,當下結成好友。=傾蓋論交、傾蓋之交、車笠之盟。◎你我意氣相投,傾蓋定交,患難相助。
○傾蓋而語:形容半途相遇,停車交蓋而語的情景。幼學瓊林.卷二.朋友賓主類:「孔子之郯,遇程子於途,傾蓋而語,終日甚相親焉。」
○傾蓋相逢:指半途相遇,並列車駕交談,兩車的傘蓋歪斜的擠在一起。形容在途中偶然遇到相熟的老友,彼此熱烈交談的樣子。喻世明言.卷四十.沈小霞相會出師表:「傾蓋相逢意氣真,移家借宅表情親。」
○班荊道故:相傳伍舉和聲子在鄭國野外相遇,把荊條鋪在地上,一起坐下吃東西,並談回楚國的事。後形容朋友在途中相遇,互(相)敘舊情。班,布置。荊,楚地出產的木材。班荊,朋友相遇,鋪荊於地,並坐談心。陶淵明.飲酒詩二十首之十四:「班荊坐松下,數斟已復醉。」道故,敘故舊之情。=班荊道舊、班荊椒舉、椒舉班荊。典出左傳.襄公二十六年。宋書.卷九十三.隱逸傳.陶潛傳:「鮑叔、敬仲,分財無猜,歸生、伍舉,班荊道舊,遂能以敗為成,因喪立功,他人尚爾,況共父之人哉!」椒舉,春秋時楚國人。
◎與昔日好友「班荊道故」,回憶往事,真是人生一大享受。
【補充】春秋時,王子牟受封于申,被稱為申公。申公犯了罪,偷偷跑掉了,有人造謠說:「」是他女婿伍舉洩密送他走的。”伍舉害怕,趕忙躲到了臨近的鄭國。到鄭國,伍舉仍覺不保險,因為鄭國畢竟是個小國,恐怕無力庇護自己,於是就準備再逃到北方大國晉國去。恰巧蔡國大夫聲子因公被派往晉國,路過鄭國時在鄭國都城(今鄭州新鄭)的郊外碰見了伍舉。他倆本來就是很要好的朋友,他鄉遇故知,雙方都出乎意料,格外高興,於是便鋪設荊條,席地而坐,不拘禮節,吃些東西談天
- 1樓. 你的心理準備打仗了2017/03/18 19:20我(Aaaa@yahoo.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