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與一秋、三秋、陽秋、秋波、秋毫有關的詞語】
2008/11/05 21:40
瀏覽2,119
迴響0
推薦0
引用0

【與一秋、三秋、陽秋、秋波、秋毫有關的詞語】直接點題可完整閱讀!

人生一世,草生一秋:ㄖㄣˊ ㄕㄥ  ㄕˋ ㄘㄠˇ ㄕㄥ  ㄑㄧㄡ(諺語)感嘆人生短暫,不可虛度光陰。水滸傳˙第十五回:「阮小七又道:『人生一世,草生一秋。我們只管打魚營生,學得他們過一日也好。』」平妖傳˙第十回:「人生一世,草生一秋;不學些本事,做些功業,揚名於萬代之下,似此一坏黃土,誰別賢愚?」

※三秋:ㄙㄢ ㄑㄧㄡA三年。詩經˙王風˙采葛:「彼采蕭兮,一日不見,如三秋兮。」 

B秋天。因秋天分為初秋、仲秋、季秋,故合稱為「三秋」。文選˙王融˙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五首之一:「幸四境無虞,三秋式稔。」李善˙注:「秋有三月,故曰三秋。」 

C深秋。指秋季的第三個月。唐˙王勃˙滕王閣序:「時維九月,序屬三秋。」唐˙白行簡˙李都尉重陽日得蘇屬國書詩:「三秋異鄉節,一紙故人書。」

○一日三秋: ㄖˋ ㄙㄢ ㄑㄧㄡ過一天就像過三年一樣。比喻分別時間雖短,卻覺得很長。形容思念殷切。三秋:三個季度。是「一日不見,如隔三秋」的縮寫版。形容對異性的熱切思戀。似乎專用於戀情。三秋,三個秋天。也有人說是三個秋季的,欠妥;如依原出處,則是。語本《詩經˙王風˙采葛》:「彼采葛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彼采蕭兮,一日不見,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見,如三歲兮。」比喻思慕心切。南朝‧梁‧何遜《為衡山侯與婦書》:「路邇人遐,音塵寂絕,一日三秋,不足為喻。」=一日不見,如隔三秋、寸陰若歲、牽攣乖隔、朝思暮想←→去者日日疏。  

◎紅樓夢˙第八十二回:「真真古人說:『一日三秋』,這話再不錯的。」

◎魯迅《中國小說的歷史的變遷》:「只是比較的慢,使我們性急的人,有一日三秋之感罷了。」◎老師平日受到同學愛戴,這兩天因生病請假,使同學有一日三秋之感。◎我和他分別才幾天,就好像已經很久了,時刻都在盼望他回來,真有一日三秋之感啊!◎弟弟幾天後就要去旅行了,他希望快點到那天,這幾天對他來說真是「一日三秋」。◎自從分別以後,我總覺得「一日三秋」,每天都盼望著你能早日回來相聚。◎情人相戀,偶爾分別,總覺得「一日三秋」,日子難捱。◎自從與你相別,一日三秋,未足為喻。

一日不見,如隔三秋: ㄖˋ ㄅㄨˋ ㄐㄧㄢˋ ㄖㄨˊ ㄍㄜˊ ㄙㄢ ㄑㄧㄡ(諺語)一天不見面,就好像隔了三年一樣。比喻分別時間雖短,卻覺得很長。形容思念的心情非常迫切。特別著重指情人、朋友間的深刻思念。三秋:三個季度。秋:秋季,在此代指為一年。《詩經‧王風‧采葛》:「一日不見,如三秋兮。」◎各位,一日不見,如隔三秋,真的好想念你們!=一日三秋。

陽秋:ㄧㄤˊ ㄑㄧㄡ春秋。晉朝簡文帝鄭后小字阿春,故當時諱春為陽。孫盛作有晉陽秋。見晉書˙卷八十二˙孫盛傳。

晉陽秋:ㄐㄧㄣˋ ㄧㄤˊ ㄑㄧㄡ書名。晉孫盛撰。內容記載桓溫在枋頭兵敗的史事。

皮裡陽秋:ㄆㄧˊ ㄌㄧˇ ㄧㄤˊ ㄑㄧㄡ嘴裡不說好壞,而心中有所褒貶。=皮裡春秋。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賞譽下:「桓茂倫云:『褚季野皮裡陽秋』。」

波:ㄑㄧㄡ ㄅㄛA秋季的水波。唐˙李白˙魯郡東石門送杜二甫詩:「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徠。」幼學瓊林˙卷二˙身體類:「纖指如春筍,媚眼如秋波。」 

B形容女子的眼睛明亮清澈一如秋水。宋˙蘇軾˙百步洪詩二首之二:「佳人未肯回秋波,幼輿欲語防飛梭。」紅樓夢˙第六十二回:「湘雲慢起秋波,見了眾人,又低頭看了一看自己,方知醉了。」

送秋波:ㄙㄨㄥˋ ㄑㄧㄡ ㄅㄛA用眼神傳遞情意給所喜歡的人。◎情之所鍾,不免頻送秋波。B比喻予人以願意接近的暗示。 

○一寸秋波: ㄘㄨㄣˋ ㄑㄧㄡ ㄅㄛ美人的眼睛。元˙馬致遠˙漢宮秋˙第一折:「卻怎麼這顏色不加搽,點得這一寸秋波玉有瑕。」

○秋波盈盈形容眼神飽含感情。

○秋波送情:ㄑㄧㄡ ㄅㄛ ㄙㄨㄥˋ ㄑㄧㄥˊ女子以清澈的雙眼,傳送情意。三國演義˙第八回:「布欣喜無限,頻以目視貂蟬。貂蟬亦以秋波送情。」

暗送秋波:ㄢˋ ㄙㄨㄥˋ ㄑㄧㄡ ㄅㄛA舊時比喻美女的眼睛像秋天明淨的水波一樣。指暗中以眼神傳達情意。秋波,比喻女子清澈明亮的眼睛。明˙馮夢龍˙掛枝兒˙私窺:「眉兒來,眼兒去,暗送秋波。」 

B暗中巴結。◎如今他地位雖不高,但掌握實權,因而各方人士,暗送秋波,百般巴結。 

○臨去秋波:A臨走時的回眸一盼。形容別情依依。指臨別時的媚眼。秋波,秋天的水波。比喻眼睛的明澈。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一本˙第一折:「怎當他臨去秋波那一轉!便是鐵石人也意惹情牽。」

B臨走之前給人好處。◎他出國前臨去秋波,請大夥大吃一頓。

毫:ㄑㄧㄡ ㄏㄠˊ鳥獸在秋天所生的細毛。後比喻微細的事物。呂氏春秋˙先識覽˙察微:「察其秋毫,則大物不過。」儒林外史˙第三十九回:「少保傳令,救火安民,秋毫不許驚動。」

利析秋毫:ㄌㄧˋ ㄒㄧ ㄑㄧㄡ ㄏㄠˊ形容管理財務極細心、精明。漢時桑弘羊、東郭咸陽、孔僅三位富商談到有關利益的事,就像分析秋毫般精細的計算。典出史記˙卷三十˙平準書。後用以形容理財極為精明。  

明察秋毫:ㄇㄧㄥˊ ㄔㄚˊ ㄑㄧㄡ ㄏㄠˊ目光敏銳,觀察入微,可看見秋天鳥獸新長的毫毛。原形容人目光敏銳,任何細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後多形容人能洞察事理。明察:看清;秋毫:秋天鳥獸身上新長的細毛。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見輿薪。」比喻能洞察一切,看出極細微的地方。三俠五義˙第四十二回:「不想相爺神目如電,早已明察秋毫,小人再也不敢隱瞞。」←→鼠目寸光。

明鑑秋毫:ㄇㄧㄥˊ ㄐㄧㄢˋ ㄑㄧㄡ ㄏㄠˊ能看出極細微的地方。◎法官判事要明鑑秋毫,才不會造成冤獄。

秋毫之末:ㄑㄧㄡ ㄏㄠˊ  ㄇㄛˋ秋天鳥獸新生細毛的末端。比喻極微小的東西或極細微的地方。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見輿薪。」

秋毫不犯:ㄑㄧㄡ ㄏㄠˊ ㄅㄨˋ ㄈㄢˋ一點兒都不侵犯。指軍紀嚴明,絲毫不侵犯人民的利益。秋毫:鳥獸秋天新換的絨毛,比喻極細微的東西;犯:侵犯。唐˙李白˙永王東巡歌十一首之三:「秋毫不犯三吳悅,春日遙看五色光。」=秋毫無犯。

秋毫無犯:ㄑㄧㄡ ㄏㄠˊ ㄨˊ ㄈㄢˋ一點都不侵犯。指軍紀嚴明,絲毫不侵犯人民的利益。秋毫:鳥獸秋天新換的絨毛,比喻極細微的東西;犯:侵犯。三國演義˙第二回:「署縣事一月,與民秋毫無犯,民皆感化。」平妖傳˙第四十回:「一路行軍都有紀律,與民秋毫無犯。」=秋毫不犯、耕市不驚←→奸淫擄掠。

○秋毫見捐:秋涼以後,扇子就被拋在一邊不用了。早時比喻婦女遭丈夫遺棄。 

○秋豪之末比喻極微小的東西或極細微的地方。=秋毫之末。

○洞察秋毫:形容人目光敏銳,任何細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洞察:看得很清楚;秋毫:鳥獸秋天身上新生的細毛,比喻極其細小的事物。 

○微察秋毫:形容極細小的東西都看得很清楚。

○明察秋毫不見輿薪:目光敏銳,可以看清鳥獸的毫毛,而看不到一車柴草。比喻為人精明,只看到小節,看不到大處。

○明察秋毫之末而不見:《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見輿薪,則王許之乎?」眼力能看到一根毫毛的末梢,而看不到一車柴草。比喻只看到小處,看不到大處。 

○明察秋毫之末而不見輿薪:眼力能看到一根毫毛的末梢,而看不到一車柴草。比喻只看到小處,看不到大處。 

全站分類:知識學習 語言
自訂分類:主題詞語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