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夌」為字根的字【修訂版】
──凌、倰、堎、婈、崚、掕、棱、菱、稜、陵、淩、綾……其中你熟悉音義的有哪些?有待進一步認識的又是哪些呢?
|
菱、蔆、竹/夌 薐 |
|
凌、倰、堎、婈、 稜、陵、淩、綾、 裬、錂、鯪、輘、 掕 崚、棱、 睖、碐、祾 |
夌 |
夌/欠
|
|
|
|
※夌:ㄌㄧㄥˊ
1.超越。說文解字:「夌,越也。」
2.侵犯、欺侮。後作「陵」。廣雅.釋詁:「夌,犯也。」
※凌:ㄌㄧㄥˊ (名詞)
1.積冰。
文選˙張衡˙思玄賦:「魚矜鱗而并凌兮,鳥登木而失條。」李善˙注:「凌,冰也。」
2.姓。如唐代有凌準。
(動詞)3.登、升。
唐˙李白˙書情題蔡舍人雄詩:「凌山採芳蓀,愧無橫草功。」
4.駕、乘。
文選˙張衡˙思玄賦:「凌驚雷之兮,弄狂電之淫裔。」李善˙注:「凌,乘也。」
宋˙蘇軾˙赤壁賦:「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
5.踰越、超過。通「陵」。
呂氏春秋˙仲秋紀˙論威:「雖有江河之險則凌之,雖有大山之塞則陷之。」
北齊˙顏之推˙古意詩:「作賦凌屈原,讀書誇左史。」
6.逼近、壓倒。
文選˙曹植˙白馬篇:「長驅蹈匈奴,左顧凌鮮卑。」
7.欺侮、侵犯。
楚辭˙屈原˙九歌˙國殤:「凌余陣兮躐余行,左驂殪兮右刃傷。」王逸˙注:「凌,犯也。」
唐˙柳宗元˙駁復仇議:「讎天子之法,而戕奉法之吏,是悖驁而凌上也。」
【補充】蔆:ㄌㄧㄥˊ水草名,其所結之果實即俗稱為菱角。說文解字:「蔆,芰也。從艸,淩聲。楚謂之芰,秦謂之薢茩。」
※倰:(一)ㄌㄧㄥˊ (二)ㄌㄥˋ
(一)ㄌㄧㄥˊ欺。集韻.平聲.蒸韻:「倰,侵尚也。」
(二)ㄌㄥˋ見「倰」僜。
○倰僜:⑴行走疲憊貌。集韻.去聲.證韻:「倰,倰:行疲。」
⑵形容琴聲。
唐.吳融.箇人三十韻:「管咽參差韻,弦嘈倰僜聲。」
※堎:ㄌㄧㄥˊ地名用字。如江西省新餘縣有「長坡堎」。
※婈:ㄌㄧㄥˊ女子人名用字。
集韻.平聲.蒸韻:「婈,女名。」四聲篇海.女部:「婈,女字。」
※菱:ㄌㄧㄥˊ植物名。菱科菱屬,一年生草本。生於水中。葉呈三角形,邊緣略帶鋸齒,葉柄中部膨大成氣囊,可貯存空氣,使葉浮於水面。夏日開小白花。果實為堅核果,綠色或褐色,有二角或四角。果肉可供食用及製成澱粉,全草亦可入藥。或稱為「水栗」。
※竹/夌:ㄌㄧㄥˊ竹名。見集韻.平聲.蒸韻。
※夌/欠:ㄌㄧㄥˊ欺凌。見廣韻‧平聲‧蒸韻。
※陵:ㄌㄧㄥˊ
(名詞)1.大土山。如:「山陵」、「丘陵」。
左傳˙僖公三十二年:「殽有二陵焉。」
三國˙魏˙曹植˙篇:「駕言登五嶽,然後小陵丘。」
2.帝王的墳墓。如:「陵寢」、「十三陵」。
唐˙杜牧˙登樂遊原詩:「看取漢家何事業,王陵無樹起秋風。」
儒林外史˙第三十回:「中間坐一個看陵的太監,穿著蟒袍。」
3.姓。如明代有陵茂。
(動詞)4.登、升。
左傳˙成公二年:「齊侯親鼓,士陵城。三日,取龍。」
北魏˙溫子昇˙為西河王謝太尉表:「將短翮難以陵高,駑乘無由致遠。」
5.超越、踰越。如:「陵駕」。
禮記˙學記:「不陵節而施之謂孫。」
文選˙陳琳˙檄吳將校部曲文:「自以兵強國富,勢陵京城。」
6.欺侮、侵犯。通「凌」。如:「陵辱」。
左傳˙隱公三年:「且夫賤妨貴,少陵長,遠間親,新間舊。」
漢˙王符˙潛夫論˙忠貴:「而乃欲任其私知,竊君威德,以陵下民。」
7.淬礪。
荀子˙君道:「兵刃不待陵而勵。」
王先謙˙集解:「陵謂厲兵刃也。」
※淩:ㄌㄧㄥˊ
(動詞)1.乘。通「凌」。
楚辭˙屈原˙九章˙哀郢:「淩陽侯之汎濫兮,忽翱翔之焉薄。」王逸˙注:「淩,乘也。」
2.跨越。通「凌」。
漢˙蔡邕˙述行賦:「登長以淩高兮,陟蔥山之嶢陘。」
3.侵逼、欺侮。通「凌」。
管子˙權修:「上下淩節,而求百姓之尊主政令,不可得也。」
史記˙卷一二四˙游俠傳˙序:「豪暴侵淩孤弱,恣欲自快,游俠亦醜之。」
(名詞)4.姓。如三國時吳國有淩統。
○淩夷:ㄌㄧㄥˊ ㄧˊ勢微、衰落。=凌夷、陵夷。
明˙梁辰魚˙浣紗記˙第七齣:「若免淩夷,誓固犬馬效驅馳。」
聊齋志異˙卷一˙青鳳:「後淩夷,樓舍連亙,半曠廢之。」
○大淩河:ㄉㄚˋ ㄌㄧㄥˊ ㄏㄜˊ河川名。在遼寧省錦縣東。源出熱河淩源縣西南之尾蘇圖山。長五百餘里,夏秋水盛,二百里內可通帆船。流經朝陽、義縣等地,注入遼東灣。亦稱為「白狼河」。
○淩雲筆:ㄌㄧㄥˊ ㄩㄣˊ ㄅㄧˇ比喻超俗的寫作才華。
宋˙劉克莊˙賀新郎˙湛湛長空黑詞:「少年自負淩雲筆,到而今,春華落盡,滿懷蕭瑟。」
○淩雜米鹽:ㄌㄧㄥˊ ㄗㄚˊ ㄇㄧˇ ㄧㄢˊ比喻雜亂瑣碎。
史記˙卷二十七˙天官書:「而皋、唐、甘、石因時務論其書傳,故其占驗淩雜米鹽。」
※綾:ㄌㄧㄥˊ(名詞)比緞細薄,有花紋的絲織品。如:「紅綾」、「綾羅綢緞」。
○砑綾:ㄧㄚˋ ㄌㄧㄥˊ光綾。
宋˙周邦彥˙虞美人˙金閨平帖春雲暖詞:「砑綾小字夜來封,斜倚曲闌凝睇,數歸鴻。」
○綾錦:ㄌㄧㄥˊ ㄐㄧㄣˇ精緻的高級織物。
三國演義˙第二十五回:「以客禮待關公,延之上座;又備綾錦及金銀器皿相送。」
○綾羅:ㄌㄧㄥˊ ㄌㄨㄛˊ細軟而文綵鮮麗的高級織物。
晉˙張華˙輕薄篇:「僮僕餘梁肉,婢妾蹈綾羅。」
西遊記˙第二十三回:「家下有八九年用不著的米穀,十來年穿不著的綾羅。」
○綾機:ㄌㄧㄥˊ ㄐㄧ中國古代的紡織機。利用經線與緯線的變化,織出花紋圖案,一般多為木製。
晉˙傅玄˙馬鈞傳:「舊綾機五十綜者五十躡,六十綜者六十躡,先生患其喪功費日,乃皆易以十二躡。」
○綾襪:ㄌㄧㄥˊ ㄨㄚˋ用細軟有花紋的織物製成的薄襪。
○繒綾:ㄗㄥ ㄌㄧㄥˊ凹凸不平。
文選˙王延壽˙魯靈光殿賦:「鬱坱圠以嶒嶸,崱繒綾而龍鱗。」
○綾羅綢緞:ㄌㄧㄥˊ ㄌㄨㄛˊ ㄔㄡˊ ㄉㄨㄢˋ細滑有文綵的織物。比喻奢華的衣著。◎有錢人家吃的是山珍海味,穿的是綾羅綢緞。
※裬:ㄌㄧㄥˊ馬腹帶。見集韻.平聲.蒸韻。
※錂:ㄌㄧㄥˊ金名。見玉篇.金部。
※鯪:ㄌㄧㄥˊ(名詞)古代傳說中的大怪魚。背腹有刺,其大可吞舟。
楚辭˙屈原˙天問:「鯪魚何所?」洪興祖˙補注:「鯪,音陵。
山海經:『西海中近列姑射山有陵魚,人面人手,魚身,見則風濤起。』」
○鯪鯉:ㄌㄧㄥˊ ㄌㄧˇ動物名。脊椎動物門哺乳綱有鱗目。體長三尺餘,全身被角質的鱗甲,產於熱帶,無牙,爪銳利,善掘土,吃螞蟻等昆蟲。鱗片在中醫上有止血、消腫、催乳等作用。或稱為「龍鯉」、「穿山甲」。
※輘:ㄌㄧㄥˊ(動詞)車輪輾過。集韻˙平聲˙蒸韻:「輘,車轢也。」
○輘轢:ㄌㄧㄥˊ ㄌㄧˋ傾軋欺壓。或作「轔轢」、「凌轢」、「陵轢」。
漢書˙卷五十二˙灌夫傳:「輘轢宗室,侵犯骨肉。」
※掕:(一)ㄌㄧㄥˋ又音ㄌㄧㄥˊ (二)ㄌㄥˊ
(一)ㄌㄧㄥˋ又音ㄌㄧㄥˊ。止馬。見說文解字。
(二)ㄌㄥˊ止。見集韻.平聲.登韻。
※崚:ㄌㄥˊ如:「崚峭」、「崚嶒」。
○崚峭:ㄌㄥˊ ㄑㄧㄠ
(1)山勢高峻。如:「嵩山形勢崚峭,令人望而生畏。」
(2)比喻人風骨奇高。如:「五柳先生風骨崚峭,不為五斗米折腰。」
○崚嶒:ㄌㄥˊ ㄘㄥˊ
(1)山勢高峻重疊。或作「嶒稜」、「嶒崚」。
南朝梁˙沈約˙游鍾山詩應西陽王教詩:「鬱嵂構丹巘,崚嶒起青嶂。」
唐˙陳子昂˙送魏兵曹使巂州得登字詩:「勿以王陽道,迢遞畏崚嶒。」
(2)形容人性情剛直、堅貞不屈。如:「傲骨崚嶒」。
※棱:ㄌㄥˊ
(名詞) 1.木材的四角交接處稱為「棱」。
說文解字:「棱,柧也。」
(形容詞)2.威嚴。
後漢書˙卷六十六˙王允傳:「允性剛棱疾惡。」
※睖:(一)ㄌㄥˊ (二)ㄌㄥˋ
(一)ㄌㄥˊ用同「棱」。指同一物體上,面與面的交接處。
水滸全傳.第三回:「提起拳頭來,就眼眶際眉梢只一拳,打得眼睖縫裂,鳥珠迸出。」
(二)ㄌㄥˋ2.發楞。
劫餘灰.第十六回:「公孺聽了,也睖了半晌。」
3.睖瞪:目不轉睛地看。廣韻.平聲.蒸韻:「睖,睖瞪,直視。」
※稜:ㄌㄥˊ(名詞)
1.物體兩面相交所形成的一個頂角。如:「稜角」。
2.物體面上凸起的條紋。如:「稜角」。
宋˙蘇軾˙鹽官部役戲呈同事兼寄述古詩:「新月照水水欲冰,夜霜穿屋衣生稜。」
3.威稜:威嚴。
漢書˙卷五十四˙李廣傳:「是以名聲暴於夷貉,威稜憺乎鄰國。」
※碐:ㄌㄥˊ石貌。見集韻.平聲.蒸韻。
※祾:ㄌㄥˊ(又音)ㄌㄧㄥˊ1.祭名。見玉篇.示部。
2.神
靈之威福。玉篇.示部:「,神靈之威福也。」
【補充】薐:ㄌㄥˊ見「菠薐菜」。
※菠薐菜:ㄅㄛ ㄌㄥˊ ㄘㄞˋ又作「菠稜菜」菠菜的別名。藜科菠薐屬,二年生草本植物。葉略呈三角形,根部紅色,葉嫩綠,有甜味,含有豐富的鐵質。可供作蔬菜食用。亦稱為「飛龍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