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文章和歌山縣~那智山青岸渡寺
【寶塔神瀑共靈氣】
相傳第一代天皇東征至熊野,並從那智熊野海岸登陸時,發現 那智山的方向出現了神聖的光芒,然而當地充滿了荒神,大神於是遣八咫烏為神武天皇引路,使天皇能順利征服當地。至於不明的光芒,後才方知那原來是「那智大瀧」飛濺的光彩。
青岸渡寺的朱紅色三重塔與那智大瀑布呈現「人文共自然」的整體視覺畫面,可說是文化景觀最佳的說明,更是那智山的象徵。
朱紅的三重塔搭配如白絹般垂下的那智瀑布,絕對是明信片中的經典場景。
現存青岸渡寺的三重塔是於1972年重修,塔高25 公尺。 由於從三重塔的三層瞭望台可眺望到那智瀑布的全貌,因此吸引遊客買票登塔(票價200日圓)。
一進到三重塔,可看到這個巨大的「熊蜂之巢」,上面有似水波般的紋路相當美麗。
三重塔內的壁畫。
三重塔內的壁畫。
塔內供奉的阿彌陀如來像。
從三重塔眺望那智大瀧在那智山壁上如的白鍊流洩。
自三重塔遠眺青岸渡寺。
由青岸渡寺三重塔前一路下坡至那智大瀧。
穿梭在那智原始林間,享受芬多精的滋潤。
古木參天的熊野古道,顯得幽深靜謐。
作為那智大社別宮的「飛瀧神社」,為十六代仁德天皇五年(西元317年)時,將社址遷往現今可遠眺那智大瀧全貌的地點。
那智大瀧為那智山森林的水源,亦為熊野那智大社與青岸渡寺信仰的原點,為此神社自然崇拜祭祀的起源。在2004年7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同列為「紀伊山地の霊場と参詣道(紀伊山地靈場和參詣道)」的世界文化遺產。
那智大瀧周圍林地皆是百年以上繁茂喬杉,連白天也顯得幽暗清涼,難怪石碑有「山中三日不知暑」之形容。
那智大瀧高133公尺、寬13公尺、瀑底潭深10公尺,每秒流量達一公噸的飛瀑,居全日本瀑布之首,因此稱為日本第一大瀑布,也被選入「日本瀑布百選」、「日本名水百選」及「日本之音風景百選」中。
自入口鳥居走約200公尺的石階就到達瀑布之前,即「御瀧本」。
被稱為「日本第一」的那智大瀧,在神武天皇東征發現以前,自然也成為「大巳貴命」(或曰大國主命更廣為人知)的御神體而被廣泛祭祀信仰著。
瀑布上方綁著注連繩,是飛瀧神社的神體,保護這個瀑布。每年7月9日和12月27日會舉辦「御瀧注連繩張替行事」以替換繩子。前方為對大瀧神體的尊敬之神對記,自然地對石頭的磐鏡裝飾錢獻神用的幣帛,作為靈光的表徵。
瀑布與緊靠背後懷抱原始森林的霧中那智山,可謂相得益彰。那智大瀧充滿神話色彩,在瀑布參拜所可以近距離觀看瀑布飛流直下的奇觀,還可以喝到引自瀑布的據說具有長壽神效的神水, 不過入內參拜需300日圓。
飛瀧神社前「瀧前」巴士站的八咫烏碑牌。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