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劉俊蘭教授高美館演講:更勝自然
2013/06/17 19:36
瀏覽809
迴響0
推薦2
引用0

劉俊蘭主講「更勝自然:米開朗基羅雕塑中的人體形貌與結構」
米開朗基羅是十六世紀時最偉大的藝術家之一,與達文西拉斐爾稱義大利文藝復興三傑。作為一名偉大的畫家、建築師、雕刻家與詩人,他將古典主義的文化傳統推至巔峰,撼動人心的創作為西洋藝術史開拓嶄新格局,其藝術理念更影響當時及後來的藝術發展至深且遠
本特展由高雄市立美術館與時藝多媒體及米開朗基羅故居博物館(Casa Buonarroti)攜手策劃,展出米開朗基羅於濕壁畫、雕刻與建築設計經典作品之摹作,其珍貴的書信、素描等手稿真跡更首次來台展現。
  觀看本展,觀眾將不必跋涉千里遠赴義大利,而是在咫尺的高雄市立美術館就可以一睹文藝復興大師的風采,感受米開朗基羅如何釋放石塊中禁錮的靈魂,讓原本冰冷的大理石,變成一件件撼動人心的藝術作品。還可以從手稿書信中,看到藝術家個人的真性情,以及他生活儉樸的一面,期待本展將帶給觀眾不同的心靈感動。本次邀請到法國巴黎索爾邦第四大學博士,現任國立台灣藝術大學雕塑學系的劉俊蘭教授主講本展開展首場講座,將從米開朗基羅創作本質談起,解說在其多元的創作下,藏著如何令人讚嘆的技巧與各種面向的涵意。

講座大綱:
1.大綱:傳統解剖學的超越
2.「肖似性」的突破
3.男女性別形貌的異化
...................................................................................
m筆記:惠冰    (實際上是來不及記,劉教授講得很專業  若非有一些米開朗基羅等三巨匠的文藝復興背景 恐怕難以消化劉教授所授之課)
m................................................................................
m瓦沙力,寫其傳記。
m對人的偏愛不減,未滿三十歲完成<聖殤><大衛>。
m裸體人物在西斯汀教堂,愛藝術,更勝宗教。
m人形(人類形體)
m講題:一、解剖    二、"肖似性"的突破    三、男女性別形貌的異化(如何改造面貌其企圖)
m一、解剖
m透視(二面 2D <平面> --> 三面 3D<征服空間>);解剖,人的問題,活生生的問題。
m十三世紀末,解剖,真正開始。藝術家解剖,在達文西有了突破,是劃時代,真正的解剖。
m學解剖學的藝術家:吉貝爾辛(Lorenzo  Ghiberti)、波拉友羅(Antonio  del  Dollaluolo)
m人體解剖,1543年,維藤留斯(Andreas  Vesdius) <論人體結構>。
m達文西的老師,維洛奇歐。
m達文西,當時未有相機,唯靠一枝筆,是第一個人提供圖像記錄,曾解剖過三十具人屍,一千五百張。
m王對王,雕刻-->繪畫(形如姊妹藝術),藝術辯證。
m達文西,<繪畫論>,Trattato  della  Pittura
m繪畫,視覺有優位性。使人心馳神往,不只再現而已,想得出,即畫得出。(勞心)
m雕塑,不是科學,機械性,手工藝。再重複一次,操勞,耐久,(勞力)。
m(勞心)  優於  (勞力)
m   1547 年
m  文藝   手工之藝  人文or手工技藝
m佛羅倫斯有一人:瓦契
反駁:我女僕都寫得比他好。  雕塑:當時懷疑是否為藝術。
m蓋倫(Claudius Galenus) 自然(有深沉的內裡)  > 雕塑
m波里克里特斯,(Polyclitus)
m雕塑,看外表。雕塑家,看外表起手;繪畫,由心而外,更有內容
m
m藝術實踐更勝理論 
m 1547年
m達文西對解剖的五腑六臟 研究得非常透徹。(30年)
m米開朗基羅也是有研究解剖  但沒有留下素描記錄。(12年)
m素描因解剖而更臻完美。
m米開朗基羅一直留在身旁的<人馬戰>浮雕,那是他十七歲所創作的,自己年老看了都很感動。
m滿意<人馬戰>,那人體動態。
m1492年,<人馬戰>,是神話,似乎是裸體人戰,肉搏戰;好玩其人的動態,並不是真的要說這神話故事。
m越動感越對自己的雕刻更深了解。
m1465年,有一版畫,亦是描寫戰爭搏鬥現象,也是以戰爭之名,表現裸體。波拉友羅。
mAndrea  Mantegna  海神之戰  裸體
m達文西,不齒,用解剖,顯得呆刻 ,表現繪畫;會像似一袋核桃、一捆蘿蔔。
m達文西<昂加里之役>;米開朗基羅<卡西納之役>;文藝復興時,很多頂尖*激盪,良性競爭。
m魯斯本,有臨<昂加里之役>。馬屁朝向觀眾,動感十足。
m米開朗基羅,<卡西納之役>,混亂,裸體人,人體戰。
m描繪沐浴時被襲擊,沒甚麼英雄主義在內,接近風俗畫(洗滌沐浴)。
m米開朗基羅,<西斯汀教堂>濕性壁畫,雕刻影響平面繪畫,人體造像
m人體與地球解剖,解剖腑臟如同入地球,熱愛大理石,採礦如入地球心。(採礦一待就八個月,連開源到路線都要親自規畫。)
m人體是宇宙的縮影。
m達文西的手記,藝術解剖,勝於當時醫學。
m米開朗基羅,在肌肉、骨骼方面,表現藝術。
※米開朗基羅,超越解剖學,肌肉觀,當時觀察入微,深沉,連醫學都未命名。
※敏銳觀察,超越解剖學的知識。
※雕刻,不限解剖學。
※布朗  Blanc : 言沒有模特兒亦可能 繪出動態人物。
※不是看模特兒姿勢畫,憑自己的想像畫。
以肉眼超越解剖學。
※人體的寫生,作人體比例。<維特魯威> ,人的理想比例。
*米開朗基羅,<大衛像>,頭超大,超乎比例,為什麼? 是表現的策略,考慮座落廣場,由下往上看,透視關係頭會變小,為合乎向上看的視覺誤差,而做了視覺錯誤的調整
※杜勒,文藝復興時,德國人。
※Francesco di Giorgio
※ideal ehurch plan
※人體,似拉丁十字,東邊神聖(腦),西邊長,中央聚會處是心臟  。 (希臘十字,四臂等長)
※米開朗基羅,Tomb of Giu ,<日>,<宙>,頭又顯小,不循任何完美比例標準的*人體造像,解放人體表現
二、人像"肖似性"
為梅契奇家族設計。米開朗基羅喜歡大理石,純白,兩組雕像,面對面。
黃昏&黎明~勞倫佐;月&日~朱利安洛。四時,又稱四季。
※勞倫佐,戴上獸帽,手支撐著方盒子,總務總裁。
※朱利安洛,把他理想化了,變成俊秀。書上查證應是駝背之人。
※表現人物,更勝忠實貌。
※以理想化,被表現成流行。統治者被理想化。
※<四時>,亦如此,無細節裝飾,裸的姿勢,並未完成,留有鑿刀痕跡。
※<月>,較完整,大體以動態表現,也有小細節(貓頭鷹)。
※米開朗基羅,最本質化,身份難辨證。(十九、二十世紀,引發身份辯證)
※米開朗基羅與卡瓦列力美男子
目的不在說故事,只表現動態,不要只看180度,要360度繞一圈,因有時正面無,但側面,動態很大。
※<聖殤>,聖母,年輕得過份,依年齡算,應是中年婦女。但卻表現純美、年輕,表現聖母聖潔的手法。注意耶穌(往後翻)躺著臉龐要從另一角度,才能窺見其臉,目的注焦於聖母。
※米開朗基羅,後,預告矯飾主義的出現。
三、男女性別形貌
~道爾奇 ( L. Dolce ) : 女先知  夏娃  例如:<月>,兩乳太開,... 
~達文西,素描,聖母,溫柔,典雅。
~Crucifix ( details)木雕(耶穌),已經查證為米開朗基羅所做,早期,優雅,上半身細膩。
~1.陰柔 男性 <酒神>,看肩背 纖腰 臀部,瓦薩里說融青春男子之修長與女性的肉感圓潤。
當時藝術家熱於"雄雌同體"表現。(文藝家都有表現)
~2.男性化女性: <聖母> 與 <夜>
~3.性別變異的終極演化,臨終前,<聖殤>。
.
~費奇諾 M. Ficino  羅馬希臘時就有 <艾馬莫德特像>(Hermaphrodite),Mari,男化女,女化男,無論如何看都典雅。
~<月>,<黎明>,並非中和(雄雌),女,結合陽剛,超越性別差異。
~米開朗基羅,偏男。達文西,偏女。
~1501年,達文西,聖母聖子,複雜構造。米開朗基羅有前往觀看臨摹,後來也繪畫聖母聖子卻表現陽剛壯碩。
~
~希臘化影響,Hellenistic art ,勞孔像。麗景庭,殘像。
~與拉斐爾也不同。
~米開朗基羅獨鍾男,男主宰背景,同性戀,文藝復興無女模特兒,在男模身上只添加乳房。
~大衛與聖母,都神似用同一模特兒。
~普遍性,例:拉斐爾,亦有柔美表現。
~跪姿女像,是女模。
~性別觀點:人體標準範例,都是男性身體,人的結構亦是。連拉斐爾:
在女性身上,很少見到美感,........男性背景。
~亞當高一級,夏娃次一等。
~切尼尼 ( Cennino Cennini) <藝術家手冊>
~米開朗基羅,迷戀,科隆娜公爵夫人Vittoria Colonna。
~男女合併,最後,臨終,<聖殤>,陽陰倆相減都低,新的性別矛盾,性別融合。
化約線條組織,顛覆傳統女性美,突破解剖學。
~超性別,削線條,更多變化,造性(性別)革新。
~回到亞里斯多德,藝術植於自然,勝自然,更勝自然
......................................

有誰推薦more
全站分類:知識學習 科學百科
自訂分類:不分類
上一則: 珍珠
下一則: 20130614我五福國中美術老師(1931-2013)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