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的春聯
風平浪靜 國泰民安
上聯末字須為庂音 下聯末尾須為平聲(其餘儘量平庂相反)
佩娃自白居易的長恨歌中的一些對仗的佳句:
雲鬢花顏金步搖,芙蓉帳暖度春宵
行宮見月傷心色,夜雨聞鈴腸斷聲。
**春風桃李花開日,秋雨梧桐葉落時。(The best 平庂與詞意皆相反 )
(春風 vs 秋雨; 桃李 vs 梧桐; 花開日 vs 葉落時)
遲遲鐘鼓初長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鴛鴦瓦冷霜華重,翡翠衾寒誰與共?
昭陽殿裡恩愛絕,蓬萊宮中日月長。
(未完)
對偶、對句、對仗、對聯之疑問?
一、「對仗」和「對偶」
1.基本定義:
「對偶」又稱作「對仗」。
──兩組「語詞」,「詞」與「詞」的對稱性。
2.基本條件:
(1)字數相同
(2)詞性相同
(3)結構相似
(4)嚴格者,需平仄相反
3.舉例:
「花紅柳綠」:
「花紅」←→「柳綠」(名詞+形容詞)
「花」←→「柳」(名詞)
「紅」←→「綠」(形容詞)
二、「對句」
1.基本定義:
由「對仗」的「詞語」組成「句子」,又稱為「聯句」或「對聯」
──兩個「句子」,「句」與「句」的對稱性。
簡單說,「對句」就是「對仗」的句子,也就是兩個互相對仗、互有對偶的句子。
2.基本條件:
(1) 由「對仗」詞組構成。
(2) 兩個句子中的「詞語」必須符合上面「對仗」的條件。
句子中,「相同位置」的字詞,其「詞性要相同」,整句的「結構」要相同,如此即是「對句」,嚴格的話,每字平仄要相反。
(3) 句尾必須平仄相反。
(4) 兩句必須是意思完整的句子。
3.舉例:
「慈母手中線」
「遊子身上衣」
這兩句稱為「對句」。
「慈母」←→「遊子」(形容詞+名詞)
「手中線」←→「身上衣」(名詞+介係詞+名詞)
三、「對句」與「對聯」
簡單說,「對句」即是「對聯」。
詳說:
1.「對句」:
(1)指的是一組句子,其特色是由相互「對仗」的「詞語」組成的「兩個句子」。
(2)可存在於韻文中,如詩、詞、曲、賦、駢文中,都可以有「對仗的句子」。也可獨立成為兩句之「對聯」。
(3)近體詩(絕句、律詩)「兩句」稱為「一聯」。其中「律詩」八句四聯,中間兩聯─「3~4」句、「5~6」句必須對仗,稱為「對句」或「聯句」。有固定的平仄格律。
(4)在一組聯句中,
上面的句子叫作「出句」,也叫作「上聯」;
下面的句子叫作「對句」,也叫作「下聯」。
(5)舉例: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對句)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對句)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唐詩)王維‧〈山居秋暝〉
2.「對聯」
(1)一種文體,指獨立的「兩句對句」,並且自成完整意思。
(2)規則必須符合上面「對句」「對仗」之規則。
(3)字數不限。但兩句字數與結構須相同。
(4)句尾平仄必須相反,以上聯仄聲收尾,下聯平聲收尾為正例;上平下仄者為變例。
(5)句中平仄有規則,但並不嚴格要求。有寬對,有嚴對,也有一些避忌規則。
(6)舉例:
財如曉日騰雲起 (平平仄仄平平仄)
利似春潮帶雨來 (仄仄平平仄仄平)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