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沒有因歷史而改變,從歷史演化到現在人性最大改變,忠肝義膽消失轉化為貪生怕死多方算計,劉邦稱帝後殺韓信,歷史簡略褒揚韓信帶兵的精,卻忽略韓信是奸巧自私自利的小人,韓信這類型小人充斥在當今政商與社會間,社會太多韓信們,因為太多韓信們導致人的心性沒有忠義二字,只有成功與否,勝者為王敗者為寇勢利之心。
劉邦為何稱帝後殺韓信?
韓信原為無業遊民三餐不繼,鎮日揹劍四處遊蕩找尋機會,後來到了楚霸王帳前當持戟郎中,自認大才被小用懷才不遇轉而投靠蕭何,蕭何引薦他見劉邦,推舉他當大將軍,劉邦扛下所有不平的罵名重用韓信。
劉邦與楚霸王對奕征戰中,數次面臨被楚霸王滅殺,走頭無路時請韓信發兵相助,韓信精算皆不施予救援可謂機關算盡,但分功獎賞卻從不落人後,以現代人而言是爭功諉過自私自利保護自己的人。
他自以為聰明但所為大家看在眼裡,但因他手握兵權連劉邦也只有忍耐吞下去,最後劉邦稱帝後,藉呂雉之手將韓信消滅,當蕭何召他進宮時,韓信已知死期到,因他所為自己內心最清楚。
韓信的為人在當今社會比比皆是,渴望出頭天低聲下氣,當其功成名就心中所想皆是自己利益及如何保護自己,他人給予的機會不會認為是恩,他人的賞識不會認為是義,認為是自己能力強。
一個人要成功需有人願給機會,若連機會都沒有,縱然懷才依然是無用,成功是機會優先再者能力,空有能力沒機會是無用,有機會但無能力,給予機會是浪費,而有機會又有能力,但卻忘恩又負義其成功亦如曇花很快就會凋謝。
活在世上要如何學習識人之道?
以韓信為模型,行為處事與韓信同者必為小人,他日成功遭殃必是你,從你周遭親朋好友及當今政商界人士以韓信的行為模式去比對,就會了解與其救人不如去救蟲,養隻狗會勝過認識千百個韓信,人為何會選擇孤獨?因為社會存在太多韓信們,成功不等於品德好,人要交友是觀其品德而非看其事業成功否。
寫于110年03月16日晨02:50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