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當文的造假風波被揪出來後,我們可以看到,在台灣出現兩種不同的看法:
第一種:對於一個從小在嚴格家教出生的人來說,我們對於台灣從一九八八年後的媒體,呈現幾乎可說是,全部的內容都是宣傳廣告,感到極為厭倦.但是,我們還是可以分出這些新聞的不同.
如果,今天的一篇報導,藉由所謂學者專家來包裝,來引誘你去購買他們各種形式的商品,或是,藉由媒體,網頁流傳,來宣傳一個產品,它對這個社會的衝擊就是,當你和它接觸後,發現它的真實性是可以受公評的,或是可以以法律來予與制裁時,那它就要受到應有的規範了.
如果,今天的報導,它是由一些社團,或是個人來撰文,它完全不用提出證據的來源時,這時就是公權力需要伸張的時候,因為,他的證據可以不對社會公開,但是,對這個社會大眾來說,我們有權不被欺騙,所以,例如這次的便當文,一經司法單位進行了解後,真相馬上出來.
所以,我的文章就是強烈地認為: 政府不該(柿子挑軟的),只針對小的事件,而不是進行全面的規範管理,讓人有(欺小放大)的觀感.
第二種:對於那些靠欺騙過日子的人,當他看到這個事件的發展,表面上,他覺得這只是出現在台灣的許多欺騙事件的一種;其實,他是很惶恐,他擔心這種管理方式得到全民的支持後,接下來,他就是下一個被檢討的對象.
說到台灣的這種欺騙文化,它其實是這些所謂的民間社團最喜歡應用的工具.他們的武器就是(我們要保護當事人).就如同這次便當文的事件一樣,如果不是引起台灣人民的普遍反感,它恐怕就過去了,而說謊的人成為英雄.
在我的文章裡,我就寫過:一篇於民國七十五年(1986)刊登在中國時報的讀者投書,撰寫人就是一個從事教育改革的團體,它的文章裡繪聲繪影的寫了一堆,至於真假,為了保護我的當事人的隱私,所以予以保密,所以就是真的了?而像是這樣子做法的文章一大堆.君不見,媒體上,一天到晚可以看到這些社團,發表他們的統計數字.
台灣的婦女,被性侵的比例是多少?
台灣的青少年,被性騷擾的比例有多少?
..........
接著看到,這些人還習慣拿外國的資料來大放厥詞,可是多少是錯誤的?多少是如果你去找出原件後,就發現它被刪改,變造.
如果,你真的看不慣,真的要依法辦理,我想,這時台灣的媒體都關閉了,我們成為鐵幕國家.
所以,我們應該將這件事情(大事化小).接下來,大家來進行網路創作文章;小的時候,聽過一個笑話:如果你的牙齒痛時,該如何處理?拿鐵鎚將腳拇指敲下去.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