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
落漆的中國市場旅遊業
2024/04/15 04:05
瀏覽324
迴響0
推薦12
引用0
馬姥姥到北京面聖後,聽說:聖上有意開放中國人來台灣旅遊.
如果這項傳說最後成為真實,那馬姥姥對台灣的非綠政營,就是大功一件,可以接替連戰,成為中國的好朋友了.
說到台灣的這些依靠中國市場來存在的各行各業,有個共點:就是"想賺容易賺的錢",而他們的這些"優點",也被中國的各行各業全盤吸收且發揚光大.
你會看到:餐飲業,是衛生品管出問題,攤販,旅館業,珠寶首飾,藥材,茶葉,...,都是敲詐觀光客.
當中國2019年片面取消中國人跟團,及自由行,來台旅遊,及後來的肺炎疫情大流行,讓全球的旅遊業至2022年才重新恢復,你會看到:從2019年至今已經6年了,這些各行各業失去了中國市場後就無法生存下去,連轉變顧客市場的能力都沒有.
如今在台灣流傳一則戲謔的對話"我錢賺的少,只好去日本北海道旅遊,無法在台灣旅遊了.",讓你看到這些靠中國市場生存的各行各業的敲詐功力.
開放中國人來台灣旅遊,對台灣這些靠中國市場生存的各行各業的幫助有多大呢?
首先,你要知道:在過去,每年平均有三百萬的中國觀光客,來台灣旅遊.
在中國經濟起飛的年代,雖然來了一些肥羊,但也出了許多旅遊的糾紛,讓台灣因為中國觀光客,而失去了其他國家的觀光客市場.
如今的中國,又能為台灣的這些靠中國市場生存的各行各業,帶來多少的肥羊?
也許我們該深思:開放中國人來台灣旅遊,會讓我們失去多少各國的觀光客,也讓我們的旅遊業繼續不長進下去.
其實對中國來說,開放中國人來台灣旅遊,它的目的:反而是要讓台灣政府恢復過去到中國跟團旅遊的活動,這樣一來,除了過去每年平均一年有五百萬台灣旅客到中國旅遊外,更多的是帶動到中國讀書,投資,...,的人潮,來重新活絡中國的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