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多年學不好或未真正入門的原因分析(
引言:太極拳,習練者眾,但真正能夠入門的少之又少,探討原因,除了行拳走架有問題之外,很大的阻礙還是在觀念認知上的問題,倘若無法適時在心態上下定決心調整的話,恐怕再怎麼苦練也是枉然;因此,特將個人多年來教拳所碰到的問題稍做整理,供大家參考檢討,希望能有所啟發。
本文:
一、觀念認知的問題
1喜玩推手,學一些推手技巧,就自覺太極功夫還不錯,對行拳走架不太重視,常應付了事,不知要在「蓄積下盤功力」方面下功夫。
2常做一些增長力氣的勞動或運動,自以為對武術功力的增長有所助益,殊不知反而違背了「力消則勁長」的原理。
3長期參與團體練拳,還要有音樂節奏配合已成習慣,倘若沒了團體或音樂的配合,就失去練拳的動力;尤其是出外旅遊,晨間早起時寧可到處閒逛也不會主動練拳。
4練拳只當是一般運動養生,從不會主動深入去探討研究或不恥下問,即使有人願意予以指導,也會顯露出排斥的表情或盡量避開或委婉拒絕。
5初學時心理上就先劃地自限,找些莫名其妙的理由(如只想養生、動動筋骨或不想學太多或因宗教理由或又不跟人打架等等)說服自己,僅學拳架不學推手或其他器械,甚至不想多觀摩請教,以致對太極拳認知不清,終生只能在門外徘徊,還以為自己所學就是太極拳的全部。
6潛意識裡有著譁眾取寵、爭強好勝或爭名奪利的心態,容易隨波逐流或崇尚潮流,有甚麼就學甚麼,甚麼流行就跟著一窩蜂學習,無法深入鑽研一門,最後是樣樣通卻是樣樣不精。
7家庭生活或工作環境壓力大或較為複雜,以致無形中容易耗費心力,即使空閒時也很難定下心來好好修煉;因此,不但平日裡養不了氣,也會耗氣,更會直接影響到練拳的成效。
8拳架是太極拳增長功力的主要工具,而站樁和推手只是輔助;雖然每天都有練,卻是虛應故事,不夠用心投入,而且練的次數太少,最好上下午各練一次,而一次少說也要二、三遍(當然也不能練得過頭,一旦身體出現疲乏或酸痛現象,就要休息,不可硬撐苦練,否則不利鬆柔),平日生活舉止應符太極化之要求,處處練太極,時時不忘太極,相信功夫到家,自能體悟太極之真諦。
9囿於門派之見,即使曾經請教其他高人或暗中拜師學習,在團體中也不敢與眾不同,恐招來批評或排擠,致常無法跳脫出團體長期行拳的風格或盲點,因此即使很努力精進,但進步的空間還是有限。
10主觀意識太強,或社會地位較高,甚或個人之前曾學過其他武術,有著先入為主的觀念,很難放下身段請教,也無法接受別人的建言,只活在自己的想像空間裡,以為自己練的才是太極拳的正宗與真功夫,別人練的都是旁門左道,不知自己是窺豹一斑。
二、盤拳走架的問題
1頭部:眼神亂飄,心神不定;舌未頂上顎(天池穴),易流失能量;下額未收,易氣滯頭部,也無法提振精神;頭部常隨意亂動,勁力無法節節貫串。
2肩胸部:行拳甚或平日裡不自覺常常突肩或使用拙力,或盤拳走架時手臂老抬舉過肩,使得肩膀不自覺變得僵硬不易鬆垂,進而影響「含胸拔背」之演化,也會阻礙身體鬆沉的變化,一旦無法做到「氣沉丹田」,再多的苦練也是枉然。
3腰胯:行拳、推手或發勁以至平日生活工作中習慣使用蠻力,或行拳時未落胯(豎臀打拳)或落胯卻送胯(易跪膝)或收胯太過變突臀、身體前傾後仰或左歪右斜(未立身中正)、或習慣雙重打拳(未腳分虛實)等等,只要患了以上的毛病,拳架打得再勤,腰也鬆不了,不管拳打得多好,都只是花拳繡腿。
4雙腳:為了方便老弱婦孺學習,採「雙重」教學;或為了表演比賽美觀大方與規則限制的要求,拉大雙腳的步幅,致未能恪守拳經拳論「腳分虛實」的諄諄告誡,長期下來不但腰胯不易鬆柔,而且也無法啟動湧泉穴氣變勁的功能,長不了勁,外表招式打得再好看,也是虛有其表。
總結:太極拳是氣功拳,也是改錯拳,更是修道拳;不但要知錯(開悟的源頭),也要改錯;而改錯,不但要從拳架、推散手逐一檢視改正,也要檢討自己平日的行為舉止,進而時時反省過往之非與起心動念,隨時隨地保持積極的想念,讓自己的身心靈永保平衡的狀態,這才是太極拳的真精神所在,希望有緣於太極拳者,都能早日進入堂奧才好。
- 2樓. 柱子2017/01/19 01:23楚丰老師您好
未學住在台北
我想帶我爸爸-起去学太極拳與靜坐
改善他的身體
而我自已希望有机會
能真正瞭解太極拳和修道
因我住在台北不便南下跟您學
可否請您建議台北的老師
謝謝您
郭柱鴻 敬上
(agaben777@yahoo.com.tw) - 1樓. 柱子2017/01/19 01:17楚丰老師您好
未學住在台北
我想帶我爸爸-起去学太極拳與靜
改善他的身體
而我自已希望有机
能真正瞭解太極拳和修道
因我在不台北不便南下跟您學
可否請您建議台北的老
謝謝您
(agaben777@yahoo.com.tw)